女性:內傾的、混亂的、靈性的、智慧的等等,偏“慧”男性:外傾的、理智的、超脫的、表面的等等,偏“定”
熱心網友
前面的都對,落腳點有待商榷。從女媧伏羲開始,華夏文明就根植于母系氏族文化;而西方的希臘文明、雅典文明、基督教文明,尤其以巴門尼德、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為代表的軸心時代,基于一種速成的父系體制,有明顯的缺乏母愛的心理殘疾。先秦易學講究“愛、誠、信、慧”,仍是母性的感性。儒家趨于正統(tǒng)后,逐漸演化成“溫良恭儉讓”,仍是陰柔的。除了墨家思想,儒釋道均不見得有什么大智慧。希臘辯證法講究的是“真、善、美、智”,是父系文化的醞釀者,屬陽剛性質。中華文化追求“天人合一”,講不出邏輯性;西方文明講究“人定勝天”,以邏輯為中心,所以同期的西方哲思在體系上要完備一些。華夏文明像一個母親:堅韌、祥和,有包容性,面對外來文明的入侵即便逆來順受也不會影響母體地位;西方文明像一個熱血方剛的青年,不斷否定自我,所以不斷進取,不斷超越,甚至不及犧牲地大換血。中國文化重現(xiàn)世,重協(xié)調,學以致用;西方文化重思辨,尚超越,學以致知。中國是一種倫理道德文明,西方是宗教思想文明。哎呀,太多了,說也說不清楚。至于落腳點有學者認為中國文化現(xiàn)實,西方文化浪漫。我覺得有道理。
熱心網友
感覺這個題目不好成立。男性化文化與女性化文化的說法,在一時一地還成。放到一個國度里、整個歷史中,研究起來,恐怕費力不討好。雪孩子是個挺慧敏的孩子,說了那么多,挺好的,也不好結論什么吧。最好別把文化分出男女來。不過,倒很欣賞樓主的思維方式。
熱心網友
不可以這么說。中國分化有奔放也有內斂,有剛勁也有柔情,有北方的粗獷雄渾,也有南方的細膩娟秀。像我們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文明古國,她的文化內涵是非常豐富、全面和多樣性的,很難用一個片面來概括她。
熱心網友
因為中國男人2千多年凈圍著女人屁股后面轉了.西方男人凈惦記著怎么賺錢了
熱心網友
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