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缺營養這么補才好?我家寶寶不肯吃東西,每頓吃飯只吃一兩口就不想吃了?體制消瘦,現在是1歲零6個月了,我想問問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加強營養?
熱心網友
請參考這份小寶寶營養指南: 進食牛奶或乳制品的確是鈣質最好的來源,一杯240㏄的牛奶就含有270毫克的鈣,所以,每天喝1杯牛奶,幾乎就能獲得一天所需,而且牛奶有適量的維生素D、鎂與磷能幫助鈣的吸收,這也是為什幺營養學家這幺推薦的原因。 因此,能夠大口喝下低脂牛奶,每天持續的喝,當然是最好的。但牛奶也不是唯一的選擇,在中國人不嗜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癥的情況下,換個吃法或選擇其它高鈣食物,未嘗不是一種變通。究竟,我們常吃的食物里哪些含有較高的鈣?我們能從中國人的口味著手嗎?看看我們的建議。1。 善用乳制品入菜不喜歡直接喝?那幺把它不露痕跡的加在菜肴里。用低脂奶粉取代面粉,用牛奶取代水,都是掌廚者可做的變化。而烹煮過的牛奶,也可減緩過敏者對乳糖的不適。例如,紅燒牛腩時,可加入鮮奶增加香味。為奶油白菜調味時,也可以加入牛奶或乳酪。蒸蛋時可用牛奶取代白水,增加滑嫩的口感。偶爾吃吃洋人的批薩或意大利面時,也別忘了灑上適量的乳酪粉,增加鈣質的吸收。此外,優酪乳也是一種好食材。選擇低脂優酪乳,按個人喜好放入不同的生菜沙拉或水果。優酪乳也可加入橄欖油、西紅柿醬或醋酸,調成沾醬吃不同的海鮮或肉類。2。 多利用醋酸許多人都知道,在熬煮骨頭湯時,可加入一些醋或檸檬,以加速鈣質的排出。專門研究礦物質的營養學教授蕭寧馨卻坦誠地表示,到目前為止,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加醋的熬煮方式,其實還是很難釋出骨頭中的鈣質,但如果先泡過較強的醋酸(就是市面上所賣的醋),效果也許會比較好。但另一個方法肯定有效。把洗凈或水煮蛋所剝下來的蛋殼,泡在一個小酒杯的醋里,經過幾分鐘,蛋殼就會慢慢溶解,甚至連一點殘渣都沒有,這樣就可獲得1800毫克的鈣,十分驚人。如果想再增加它的含鈣量,可再放入新的蛋殼溶解。這樣高鈣的醋酸可做成許多熟悉的菜肴。例如,吃餃子時愛喝的酸辣湯,也可以用來清蒸魚,那酸味與甜度絕不輸給泰式檸檬蒸魚。如果是使用高級的醋料,甚至可用來拌壽司飯,卷出各式各樣的壽司料理。這樣做,全家人都愛吃,會在不知不覺中,吃進很多很多的鈣。3。 多吃小魚與海藻食物以長壽著稱的日本人,一如其它的東方國家,牛奶的攝取量并不如西方人多,但他們仍舊能獲得足夠的鈣質,「這得歸功于海藻與小魚類食物,」醫學博士川田愛義在《鈣質健康法》一書中解釋。他建議,把吻仔魚、金鉤蝦、條仔魚、小魚干、或魚罐頭中的沙丁魚,整個吃下去,營養與鈣質盡在其中。日本人的味噌湯可謂是「長壽湯」,因為湯中的豆腐、小魚干與海帶都含有豐富的鈣質,是讓人骨頭強壯的食物,只有站得起來,才有長壽可言。除了海帶味噌湯,也可以煮煮發菜豆腐羹或紫菜蛋花湯,這些都是中國人熟悉的湯水。如果是外食,只想吃碗簡單的湯面,也別放棄吃到鈣的機會,像小魚干拌豆干、海帶絲,或涼拌海帶芽,都是極佳的海中食物。4。 吃零食也能補充鈣用杏仁、小魚干取代洋芋片,用蒟蒻、芝麻海苔或開心果,取代巧克力或可樂,吃零食也能補充鈣。加州杏仁協會的營養諮商顧問萊布妮絲博士常常出差到世界各地,為的是介紹與推廣杏仁的好處。很驚訝地發現,東方人竟然把杏仁和小魚干放在一起吃。她認為這是絕佳的組合,因為小魚干和杏仁都含有豐富的鈣,能加倍補充。唯一要注意的是它的鈉含量,適量的吃,免得吃進太多的鹽。其它的豆類和種籽食物也有豐富的鈣質,像黃豆、芝麻、蓮子、紅棗、黑棗、葡萄干和枸杞子,都能有效提供鈣質。所以,如果有空就喝碗紅棗蓮子湯或紅豆湯,如果實在很忙,就把葡萄干或開心果帶在身旁解饞,傳統市場賣的烘烤黑豆,也是很好的零食。至于蒟蒻,則是在制作過程中加入礦物質,所以會含有鈣,可列入考慮。5。 別忘記維生素D鈣質需要維生素D,才能被小腸吸收,經由血液運送到骨頭。它最佳的來源是富含脂肪的魚類,像鰻魚和鮭魚,其次是蛋黃與牛奶。在蔬果方面則是香菇。煮香菇前,可先在太陽底下曝曬1~2個小時,就能產生很多的維生素D,再搭配在不同菜肴中,幫助鈣的吸收。當然,更快的方法是曬曬太陽。一周3次,(早上10時前或下午4時后)每次曬10~15分鐘,就能獲得所需要的維生素D。6。 每天給小寶寶吃一次以下的伙伴食物:燕麥。糙米。小麥胚芽。小米。玉米。大麥。小麥。。喬麥和黑麥煮的粥,便能均衡地吸收到足夠鋅。鎂。銅。錳。硒。維B1。E。纖維素和蛋白質,助使小寶寶健康成長。7。 每天有足夠的瓜果蔬菜提供給孩子做膳食,盡量少吃任何藥物,他的免疫系統便會因不受外界不良因素影響下,與孩子共同成長,并肩負起保護你兒子一生健康的責任。。
熱心網友
去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看看是不是缺什么?我家兒子現在9個多月了,一直不吃奶粉,我也擔心他的營養跟不上.現在我每天給他吃5個基圍蝦,一只雞蛋,核桃2個(熬粥),這是最基本的,其他還有肉每天也是必須吃的.
熱心網友
我家寶貝1歲10個月,體重31斤(她四個月就長牙了,說話也叫小區其他同齡孩子早,現在完全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等,最多可以連續說三四句話,幾十個字,不包括朗誦詩歌等)。在孩子的營養上,我的體會是后天(出生后)與先天(出生前)有很大關系,我懷孕期間因反映小,所有胃口一直很好,攝取營養充足,孩子出生后各方面發育就特別好,建議你的孩子:1。每天早晨起床后,先讓她養成大小便的習慣,然后喝杯白開水100ml左右,半小時后在吃飯。2。每天堅持喝酸奶或飲樂多,尤其是酸奶。3。多變著花樣給孩子做飯,我孩子特別喜歡吃很厚的稀飯,依照孩子的喜好,做甜的、咸的或淡的,可以用香蕉、蘋果、栗子、南瓜、葡萄干等煮稀飯,最好不要加糖。4。面條5。燉魚6煮蒸蝦(這些我孩子都特別喜歡吃7。在一點檢查一下孩子是否缺鋅,聽說缺鋅的孩子通常胃口不好)實在太忙,沒時間寫,樂意與大家分享經驗,有時間可以電話或mail聯系。mail:hfwei@ , weihuifang1998@ 。
熱心網友
l.鼓勵母乳喂養 2.母乳喂養4個月后逐步添加輔助食品 嬰兒是指從出生至一周歲的孩子。這段時期嬰兒的腦神經和體格生長發育最快。一年內體重的增加為出生時的兩倍,因此,需要在營養上滿足其快速生長發育的需求。否則就舍發生營養缺乏性疾病,加貧血、佝僂病等。對此,家長必須引起充分重視?! 雰旱谝荒甑臓I養優劣關系其一生的健康狀況。譬如在嬰兒期若嚴重缺乏蛋白質,則會使其大腦發育障礙,造成智力低下甚至不可逆轉。再如一付整齊潔白的恒齒亦決定于此一時期嬰兒體質的優劣。因此必需對嬰兒特別注意科學喂養。 母乳是嬰兒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不僅具有嬰兒所需全面營養素,而且獨具免疫物質,可抵卸病菌的侵擊,有利于嬰兒的正常生長發育。母乳喂養也有利于母子雙方的親近和心理健康。提倡、保護和支持母乳喂養是每個家庭乃至全社會的責任。應使80%以上的嬰兒獲得母乳喂養至少4 個月以上,最好維持一年。 未來的母親在孕期就應做好哺乳的準備。首先,做好乳房的保健,注意營養,保證乳房正常發育。產后應盡早開奶,做到新生兒出生后半小時即母嬰同室,以便保證嬰兒 “隨餓隨吃”。一般說,母乳可滿足嬰兒出生后4-6個月的營養需求。但母乳中維生素D 含量較少,為預防佝樓病的發生,應在出生一個月后補充安全量的維生素A+D制劑。最好選擇維生素A與維生素D 回的比例為3:工的制劑,防止維 生素A中毒?! τ谝蚧枷忍煨约膊』?母親因其它原因不能接乳者 等情況,應為嬰兒選擇合適 的、各種營養齊全的、經衛生 部門許可配方的奶制品或其 他同類制品,并根據產品使用 說明喂養?! ∧壳爸鲝垕雰阂恢軞q時 斷奶。從4個月至一歲斷奶之 間是一個長達6幻8個月的斷 奶過渡期,此期間應在堅持優 先哺喂母乳的條件下(人工喂 養者也應在保證配方奶充足 的條件下)按嬰兒月齡有步驟 地補充輔助食品。以滿足其發 育需求,保證嬰兒順利地進入 幼兒期。過早或過遲補充輔助 食品都會影響嬰兒發育。 補充斷奶過渡食物,應該由少量開始到適量,還應由一 種到多種試用,每開始添加新 品種食物,均應觀察三天以上,若無腹瀉或無皮疹,即可增加量。待數天后再添加新品種食物。 輔助食品一般從4個月添加蛋黃開始,以后以谷類如大米、面粉的糊、粥為主,逐步 添加萊泥。果泥、奶及奶制品。文┘凹櫚娜餑唷⒉四┑取U廡┦澄鎘Ω眉尤朧柿康氖秤糜?,不必加葨V逞?,因为?嬰兒的腎臟功能尚未發育成熟,應盡量減少其腎臟負擔, 以保證嬰兒的身體健康。母乳中豐富的乳糖一方面可以給寶寶提供熱量,另一方面是組成寶寶全身各個結構的物質。母乳中的100多種低聚糖與外來病菌結合起到保護腸道黏膜、促使腸道內的正常細菌發育、有害細菌不能存活的作用。母乳中還有核苷酸、維生素、礦物質、抗體乳清蛋白、多種生長因子等。因此,吃母乳的寶寶不易生病。 另外,喂母乳時寶寶被媽媽抱著,緊貼媽媽胸口,能聽到在胎內聽到的熟悉的心跳聲和呼吸聲,在這種快樂愉悅的環境下,寶寶的智力也會得到更快發展。 如果實在母乳不足,可選擇嬰兒配方奶粉,買奶粉時要注意蛋白質中乳清蛋白與乳球蛋白的比例應是60:40;脂肪中加入DHA和AA(即花生四烯酸);奶粉應選用乳糖或者低聚糖,如果再加入核苷酸、胡蘿卜素、雙歧桿菌等對寶寶也是有益的。選擇奶粉時,要認真閱讀說明書。定期檢測營養狀況營養不良是由于熱量、蛋白質不足而致的慢性營養缺乏癥。嬰兒出生至18個月是兒童營養的關鍵年齡段。此時營養不良會導致傳染病的易感,免疫力下降,身高、體重受限,增加成年后患各種慢性病的危險。 輕度營養不良一般只有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輕度萎縮的表現,不容易發現,其實寶寶營養狀況滑坡在疾病出現之前就有種種信號出現了。如果寶寶出現情緒變化,郁郁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驚恐不安、愛發脾氣、固執、膽小怕事等,應該考慮是否存在體內某些營養素缺乏,應該向醫生咨詢。 營養不良也可引起寶寶行為反常,大體有幾種,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喜歡吃紙屑、泥土等異物,這都需要從營養的角度進行治療。 另外,還應該按照醫生的要求按時給寶寶測量身高、體重、頭圍等數據,0到12個月的男嬰和女嬰數據上會稍有不同,女嬰相對各項指標都低一些,但是大約都應該是體重從3公斤發展到11公斤左右,頭圍從35厘米增長成48厘米,如果過低應該引起家長的重視。 對嬰兒來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以1:4:2比例攝入比較適宜。蛋白質攝入過少可影響嬰兒生長發育的速度,而攝入過多會使大便干燥、增加腎臟的負擔;碳水化合物過多的孩子在外表看來很胖,但是抵抗力差易生病;若脂肪供給量不足,嬰兒可能出現各種脂溶性維生素缺乏癥,而脂肪攝入過多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