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你告知我你所知道的關于丹麥的所有信息,不論是國家的歷史、地理、人文、景點、風俗、美食、趣事還是經濟、房產、服飾、語言... ...范圍越廣越好、內容越詳細越好,求求各位動動金手吧!
熱心網友
丹麥王國(The Kingdom of Denmark)面積4。3萬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區的面積),從她的本土的任何一點距海洋的距離都不超過五十二公里,陸地與德國接壤,但也僅有六十八公里的共同邊界。除了日德蘭半島以外,丹麥由大大小小的四百多個島嶼組成,其中80個有人居住。最大的兩個島嶼是西蘭島和菲英島,分別是首都哥本哈根和第三大城市奧登塞所在地。丹麥國土地勢平坦,最高處海拔173米。雖處高緯度地區,但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最低平均氣溫-1℃(1月份),最高平均氣溫16℃(8月份)。年均降水量800毫米。由于自然環境多種多樣,丹麥多變的氣候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 丹麥北海大陸架的石油蘊藏量約為 2。9億噸,天然氣約為2000億立方米,目前產量能自給并部分出口。丹麥的地勢平坦,土層較厚,可耕地面積為2。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63 %,;森林面積為0。4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2 %。丹麥瀕臨波羅的海、北海,地處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有7314公里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域,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此外,其它礦藏資源很少。 丹麥人口536。8萬(2002年1月),有85%的人居住在城市。丹麥的外籍移民約占7。8%,4。5%來自于不發達國家。目前在丹麥的華人約有萬余人,其中有5000人在哥本哈根。城市人口分布:哥本哈根約50萬;奧胡斯21。8萬;奧登塞14。5萬;奧爾堡12萬。丹麥全國共分14個郡,275個市及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兩個自治區。 丹麥人的種族主要為斯堪的納維亞人、愛斯基摩人、法羅人和少量居住在日德蘭半島南部的德意志族人。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第二語言。 丹麥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部教育包括大學教育均免費。勞動力計272萬人(2001年),其中20%在制造業,30%在政府,43%在服務業,農業和漁業則占4。5%。丹麥的失業率按丹麥標準為5。0%(2002年)。 丹麥的海、陸、空交通非常發達。哥本哈根機場是丹麥最大的航空港,也是北歐最大的航空樞紐。丹麥主要島嶼之間有渡輪和橋梁連接,丹麥與瑞典南部已有厄松大橋相連。、、、、、、、、自己看吧 還有 也比較詳細。
熱心網友
(轉自外交部網站)【國 名】 丹麥王國(The Kingdom of Denmark,Kongeriget Danmark) 【面 積】 43096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人 口】 541。1萬人(2005年1月),丹麥人約占95%,外國移民約占5%。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語。86。6%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首 都】 哥本哈根(Copenhagen,Koebenhavn),人口50。2萬(2005年1月)。 【國家元首】 女王瑪格麗特二世(Margrethe II),1972年1月14日即位。 【重要節日】 國慶日:4月16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生日。憲法日:6月5日,為紀念1849年6月5日頒布的丹麥王國憲法。 【簡 況】 位于歐洲北部。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1月-2。4℃,8月14。6℃。年均降水量約860毫米。 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王國。公元8~12世紀為強盛的海盜時期,曾征服現英國、挪威、法國萊茵河畔等地區。14世紀走向強盛,并于1397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盟,疆土包括現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以及芬蘭的一部分。15世紀末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脫離聯盟獨立。1848年同瑞戰敗后將挪割予瑞。1849年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納粹德國占領。1944年冰島脫離丹獨立。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入歐共體。仍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 【政 治】 2004年丹麥政局穩定,自由黨、保守黨聯合執政合作良好。政府繼續深化醫療衛生、養老、移民及稅收等領域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并于10月對內閣成員進行調整。主要反對黨社民黨民調支持率止跌,力量有所恢復,但無法對現政府執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戰。2005年2月8日,丹麥舉行全國議會選舉。在極右的人民黨支持下,自由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繼續執政。 【憲 法】 現行憲法于1915年制定,1920年、1953年兩度修改。憲法規定,丹實行君主立憲制。經議會5/6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范圍內的主權交給某種“國際機構”。 【議 會】 一院制,共179個議席。議員經普選產生,任期四年。本屆議會于2005年2月8日大選后產生,由自由黨(52席)、社會民主黨(47席)、保守黨(18席)、社會主義人民黨(11席)、丹麥人民黨(24席)、激進黨(17席)和紅綠聯盟(6席)7黨組成。此外,格陵蘭和法羅群島各占2席。議長由克里斯蒂安·麥達爾(Christian Mejdahl,自由黨人)連任。 【政 府】 本屆政府于2005年2月大選后產生,系自由黨和保守黨聯合政府,共設18個部(與上屆政府持平)。內閣成員中自由黨12人,保守黨7人。首相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自由黨),副首相兼經濟、貿工大臣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保守黨),外交大臣佩爾·斯蒂·默勒(Per Stig Møller,保守黨),財政大臣托爾·彼澤森(Thor Pedersen,自由黨),就業大臣克勞斯·約爾特·弗雷澤里克森(Claus Hjort Frederiksen,自由黨),司法大臣萊娜·埃斯珀森(Lene Espersen,女,保守黨),文化大臣布里安·米克爾森(Brian Mikkelsen,保守黨),教育兼宗教大臣貝特爾·霍德(Bertel Haarder,自由黨),稅務大臣克里斯蒂安·延森(Kristian Jensen ,自由黨),交通和能源大臣弗萊明·漢森(Flemming Hansen,保守黨),科技創新大臣黑爾厄·桑德(Helge Sander,自由黨),食品、農業和漁業大臣漢斯·克里斯蒂安·施密特(Hans Christian Schmidt,自由黨),國防大臣瑟倫·加德·延森(Soeren Gade Jensen, 自由黨),環境兼北歐合作大臣康妮·赫澤高(Connie Hedegaard,女,保守黨),內政和衛生大臣拉爾斯·勒克·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自由黨),發展援助大臣烏拉·特爾奈斯(Ulla Tørnæs,女,自由黨),難民、移民和社會融合大臣麗克·維爾斯赫伊(Rikke Hvilshøj,女,自由黨),社會事務和平等大臣埃娃·凱爾·漢森(Eva Kjer Hansen,女,自由黨),家庭與消費者事務大臣拉爾斯·巴弗茲(Lars Barfoed,保守黨)。 【網 址】 丹王室主頁網址: 議會主頁網址: 首相府主頁網址: 外交部主頁網址: 【行政區劃】 全國分14個郡、275個縣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其國防、外交、司法和貨幣由丹麥負責)。14個郡分別是:哥本哈根郡(Koebenhavn)、菲特烈堡郡(Frederiksborg)、羅斯基勒郡(Roskilde)、西希蘭郡(Vestsjaelland)、斯多斯特姆郡(Storstroem)、博恩霍爾姆郡(Bornholm)、菲茵郡(Fyn)、南日德蘭郡(Soenderjylland)、里伯郡(Ribe)、維厄勒郡(Vejle)、靈克賓郡(Ringkoebing)、奧胡斯郡(Aarhus)、維堡郡(Viborg)、北日德蘭郡(Nordjylland )。 【司法機構】 法院分三級。全國有1所最高法院、2所國家法院和82所地方法院。此外,還有海事與商業法庭、特別訴訟法庭等專門法庭。最高法院由1名院長和17名法官組成,院長和法官由政府(司法大臣)推薦,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法院獨立行使職權。最高法院院長托本·梅爾基奧爾(Torben Melchior,2004年12月1日上任)。檢察機構隸屬司法部,設總檢察長1名和檢察官9名,均由女王任命,任職到退休。總檢察長赫寧·弗德(Henning Fode)。議會監察官漢斯·格莫托夫特-漢森(Hans Gammeltoft-Hansen)。 【政 黨】 (1)自由黨(The Liberal Party):執政黨,1870年成立,為丹麥最古老政黨。黨員6。98萬人。支持歐盟合作,主張自由競爭,反對中央集權。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29%,系丹第一大黨,主席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 。 (2)保守人民黨(The Conservative People’s Party):執政黨,簡稱保守黨,1916年成立。黨員1。99萬人。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10。3%,主張堅持私有制和自由貿易,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本特·本特森(Bendt Bendtsen)。 (3)社會民主黨(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在野黨,1871年成立。黨員5。2萬人。曾長期單獨或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25。8%,丹第二大政黨和最大的反對黨。主張保持和發展福利制度,積極參與國際合作。主席莫恩斯·呂克托夫特(Mogens Lykkentoft)。 (4)丹麥人民黨 (The Danish People’s Party):在野黨,1995年10月由退出進步黨的議員組成。黨員6615人。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13。3%。有強烈的民族主義色彩,反對國際合作。主席皮婭·克亞斯高(Pia Kjaersgaard,女)。 (5)社會主義人民黨(The Socialist People’s Party):在野黨,1959年從丹麥共產黨分裂而成。黨員6300人。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6%。重視人權、民主和環保,支持裁軍,主張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參與國際合作。主席霍爾格·柯·尼爾森(Holger K。 Nielsen)。 (6)激進自由黨(The Danish Social-Liberal Party):在野黨,簡稱激進黨,1905年成立。黨員8600多人。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9。2%。重視個人尊嚴、自由及環境問題,主張參與國際合作。領導人瑪麗安娜·耶爾韋(Marianne Jelved,女)。 (7)紅綠聯盟(Enhedslisten Party):在野黨,1989年由原丹麥共產黨、共產主義工人黨及反歐盟勢力組建。主要方針為反對加入歐盟合作、力主裁減軍費、降低失業率、加強環境保護等。黨員1500人。1994年9月第一次進入議會。2005年2月大選支持率3。4%。采取集體領導制。 此外,丹還有基督教民主黨(The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中央民主黨(The Central Democratic Party)和少數黨(Minority’s Party)等三個議會外政黨。 【重要人物】 瑪格麗特二世:女王。1940年4月16日生于哥本哈根。曾就讀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法國巴黎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倫敦經濟學院。1972年1月14日登基。1967年6月10日與亨里克親王(Henrik, 法國伯爵)結婚。有二子,長子菲德烈王儲(Frederik),次子約阿希姆親王(Joachim)。女王性格開朗,興趣廣泛。在考古、美術和文學方面頗有造詣。曾于1979年訪華。 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首相,自由黨人。生于1953年1月。奧胡斯大學經濟學碩士。1978年當選議員,1985年當選為自由黨副主席,1987-1992年任稅務大臣,其中1990-1992年兼任經濟大臣,1998年當選自由黨主席,2001年11月當選首相,2005年2月連任首相。 【經 濟】 丹麥是發達的西方工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農牧漁業及食品加工業發達,在許多工業領域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近年來,政府堅持適度緊縮的財政政策,采取積極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及匯率。2000年9月28日丹全民公決否決加入歐元區后,仍堅持以“匯率掛鉤”和“利率緊隨”為主要特征的“準歐元政策”。2002年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形勢下,丹經濟逐漸擺脫“9﹒11”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呈現出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政府的主要經濟政策是,放寬對國家電力等能源市場的調控,對部分國家公司采取私有化措施,實行停止稅收增長政策,推行積極的勞務市場政策,努力促進就業,并給予民眾在福利領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以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匱乏問題。 2002年主要經濟指標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13583億丹麥克朗。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3萬丹麥克朗。 經濟增長率:2。1%。 貨幣名稱:丹麥克朗(KRONE),1克朗=100歐爾。 匯率:1美元=7。88丹麥克朗;1歐元=7。43丹麥克朗。 【資 源】 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2。9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2000億立方米,2000年產71。1億立方米。1972年起開采石油,2000年產油1773萬噸,歐洲第3大石油輸出國。探明褐煤儲量900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43。6萬公頃,覆蓋率10%。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工 業】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2001年工業總產值達5135。9億丹麥克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8%,同比增長1。7%。從業人數46。4萬,占就業總人數的16。7%。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藥、紡織、家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61。7%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75%。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 【農 業】 農牧業高度發達。近年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在經濟中的重要性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占較大比重。2001年農牧業總產值(包括漁業、林業)為599。99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4。5%。農牧結合,以牧為主,畜牧業產值395。8億克朗,占農業總產值的66%。有耕地267。6萬公頃,農場5。35萬個,從業人員10。5萬,占就業總人數的3。8%。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65%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0。6%,豬肉、奶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2001年有貂場2455個,產貂皮約1220萬張。 2001年家畜存欄數:牛190。7萬頭,其中奶牛75。3萬頭,羊15。2萬只,豬1260。8萬頭,馬4。3萬匹;家禽存欄數2034。7萬只。產奶455。3萬噸,蛋8。1萬噸。 【漁 業】 世界第15、歐洲第2、歐盟最大漁業國,捕魚量約占歐盟捕魚總量的36%。2001年總捕魚量約138。5萬噸,主要有鱈魚、比目魚、鯖魚、鰻魚和蝦等,主要用于生產魚油和魚肉。2001年漁業產值34。1億克朗。至2001年底共有漁船2324艘,總噸位9。7萬噸。 【服務業】 服務業發達,主要包括商業、電信、金融、保險、旅游和技術服務等。2001年產值達7510億克朗,約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6。7%。 【旅游業】 2001年旅游業收入416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14%,利潤275。1億克朗。政府2001年在旅游業上的直接投資為1。45億克朗。旅游業就業人數為7。12萬人,是丹麥服務行業中的第一大產業。年均外國游客約200萬人。共有旅館550家,客床10。2萬多張。主要旅游點有哥本哈根、安徒生故鄉-歐登塞、樂高積木城及日德蘭半島西海岸和最北角斯卡晏等。(資料來源:丹麥旅游局) 【交通運輸】 海、陸、空交通發達。商船主要從事國際運輸。 鐵路:2001年有國營鐵路2547公里,私營鐵路495公里。客運量55。48億人公里,貨運量20。91億噸公里。 公路:2001年總長7。1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71公里。2002年共有各種汽車242。5萬輛,小轎車187。3萬輛、貨車38萬輛、公共汽車1。4萬輛。公路國內貨運量為108。87億噸公里。 水運:2001年20噸以上商船1878艘,總噸位691。8萬噸。客運量為2。35億人公里,貨運量為8176。7萬噸。全國有港口124個,菲德烈西亞港、凱隆堡港、哥本哈根港和奧胡斯港貨運量居前列。 空運:共有23個機場,民用飛機1124架。北歐航空公司為瑞典、丹麥和挪威共有,丹麥占2/7股份。哥本哈根卡斯楚普機場是丹最大航空港,也是歐洲北部重要航空樞紐。2001年空運乘客3。38億人次,貨物11。7萬噸。 【對外貿易】 外貿是丹經濟命脈。主要原料靠進口,產品銷售依賴國際市場。政府制訂優惠政策,鼓勵產品出口。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自1987年以來一直保持較大順差。主要進口產品為運輸設備、電信產品、紙張、原油、煤炭、鋼鐵、機械和飼料等。主要出口產品為乳制品、肉、魚、家具、醫藥、電子產品、儀表、船舶、紡織品和服裝等。 【著名公司】 A。P。穆勒集團(A。P。Moeller Group):成立于1904年。主要經營造船和海上運輸、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航空運輸、商品零售等。有子公司70家,分布100個國家,員工6萬余人。2000年營業額約843億克朗,稅前利潤達52。5億克朗。下屬的兩家主要分公司1912汽輪公司和斯汶堡汽輪公司在2001年《商業周刊》評選中分列世界1000強企業中的570和626位(以市值計算)。1999年其下屬的馬士基船運公司(Maersk Line)兼并美國海陸航運公司,組成世界最大集裝箱船運公司,并改名為馬士基海陸船運公司(Maersk Sealand)。在北京、上海、大連、天津等地設有分公司,在南京、廣州、重慶等地設有辦事處。員工約500人。2002年9月,朱镕基總理訪丹時會見了馬士基集團董事長馬士基·麥克-凱尼·穆勒(Maersk Moeller)等。 諾和集團(Novo Group):原諾和諾德集團(Novo Nordisk),成立于1923年。世界著名醫藥和生化制品集團公司,生產的胰島素和酶制劑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50%和40%以上。在68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子公司或辦事處,共有員工1。6萬人。2000年11月正式分為兩公司,負責制藥業務的公司沿用原名稱,負責酶制劑業務的公司命名為諾維信(Novozymes)。2001年集團營業額為237。7億克朗,其中諾維信公司營業額為52。7億克朗。1995年該集團投資約2億美元在天津設廠,是丹在華最大企業。2001年該集團在《商業周刊》評選中列世界1000強企業中的308位(以市值計算)。 寶隆洋行(EAC):成立于1897年。是以國際貿易為主、兼營食品和營養品生產的公司。在2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員工6080名。1900年開始在華開展業務。1971年在北京設立辦事處。1979年率先與我建立合資企業。1995年以來,經營情況惡化,陷入危機。1998年虧損約1億克朗。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爭取扭虧為盈。2000年銷售額達77。7億克朗,利潤4。4億克朗。 丹佛斯集團(Danfoss):丹最大工業企業,主要生產采暖、制冷和傳動及速控溫控元件。在世界不少國家有子公司,共有雇員1。7萬人。2001年營業額約為19。3億歐元。1995年在天津建立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散熱器恒溫控制閥、熱力膨脹閥、水閥、冷凝機組和相關產品。 【人民生活】 以高福利、高收入、高稅收、高消費為特征。2001年社會福利(醫療保健、失業保險、養老、家庭服務等)開支為3765。65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28。4%。2000年人均收入20。38萬克朗,失業人數為14。3萬人,失業率同比下降0。1%。全國有醫生9400人,病床2。45萬張。私人住宅擁有率53%,別墅擁有率11%,手機使用率68%,家庭電腦擁有率67%,上網率72%。每千人擁有醫生2。5名,洗衣機740臺、電視機575臺,小轎車343輛、電話613部、傳真機120部。 【軍 事】 丹麥女王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議會為國防最高決策機構,國防司令部為最高軍事指揮機構。國防司令平時為武裝部隊最高指揮官,戰時則只負責后勤及兵員保障,而將軍事指揮權移交丹麥作戰部隊司令兼北約盟軍波羅的海通道司令部司令(丹為北約成員,戰時主力歸北約波羅的海通道司令部指揮)。國防司令漢斯·葉斯普·赫爾胥(Hans Jesper Helsoe,2002年5月上任),作戰司令為蒂姆·斯羅特·約恩森(Tim Sloth Joergensen)。實行義務兵與志愿兵相結合的兵役制。義務兵服役期8~12個月,志愿兵服役期為54~72個月。 丹麥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國民衛隊組成,其中陸、海、空三軍為現役正規軍隊。2002年軍隊總人數為29116人,其中文職人員7970人。國民衛隊61880人。陸軍12850萬人,裝備主戰坦克281輛、裝甲車732輛、10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315余門、直升機25架。海軍3900人,編成水面艦艇部隊(下設6個中隊)和海防艦艇部隊(分轄3個海區)。裝備主要艦艇68艘(其中潛艇4艘、護衛艦7艘、巡邏艇36艘、和用于偵察和漁業監護的直升機8架。空軍4900人,編為6個航空兵中隊(其中4個戰斗機中隊、1個運輸機中隊、1個直升機中隊)、1支防空導彈部隊(轄8個中隊)、1個雷達中隊(轄6個雷達站)。裝備各種飛機111架(其中,F-16A/B型戰斗機68架,C-130型運輸機3架)和改進型霍克地對空導彈發射架48部。丹國民衛隊平時直屬國防部,戰時轉屬國防司令部指揮。現有人員61880人,其中現役軍人250人,文職人員630人,志愿人員61000人,相當于后備役人員。2002年國防開支為167。213億克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7%。2003年預算總額為170億丹麥克朗,占財政年度預算的4%。(資料來源:丹麥國防部) 【文化教育】 丹麥培育了以童話聞名于世的著名作家安徒生、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學家;到目前為止共有13位丹麥人獲諾貝爾獎。在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免疫學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方針,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 【文 化】 2000年全國有公共圖書館5178所,各類博物館278所,99。26萬參觀人次。全國共擁有影院164所,全年播放國內外電影192部。 【教 育】 教育事業發達。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2000年全國共有學校2478所,學生109。8萬人,其中小學1705所,學生64。88萬人;高中170所,學生6。37萬人;職業學校191所,學生18。53萬人;綜合性大學5所,學生7。26萬人;師范、技術、農業、商業、藝術、音樂等院校158所,學生17。08萬人。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于1479年, 2000年有學生3。5萬人)、奧胡斯大學(建于1928年,2000年有學生2。1萬人)、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 【新聞出版】 2001年,全國有日報32種,發行量145。3萬份,周日報10種,發行量136萬份,期刊雜志108種,技術及地方報刊278種。主要報紙《日德蘭郵報》《貝林時報《政治報》。 丹麥通訊社(Ritzaus Bureau):1866年創建。丹唯一的全國性通訊社,由各大報紙聯合經辦。 丹麥廣播公司:1925年創立。丹麥最大的全國性廣播電臺和電視臺。 丹麥電視二臺:1988年創立,1989年開播。 【同中國的關系】 1950年5月11日建交,1956年2月15日由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70-80年代兩國關系發展較快。1989年中國政治風波后,丹參與西方國家對華制裁。1990年以后,兩國關系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1997年丹在人權會上挑頭提反華提案,中丹關系出現波折。1998年,兩國關系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1999年,丹二王子約阿希姆親王、外交大臣彼得森訪華。外交部長唐家璇、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黃菊應邀訪丹。 中國駐丹麥大使:甄建國(2002年9月到任)。館址:OEREGAARDSALLE 25, 2900 HELLERUP, COPENHAGEN DENMARK。電話:45-39460889, 45-39611013(商務處),45-39460877(簽證處); 傳真:45-39625484, 45-39612913(商務處),45-39460878(簽證處)。使館主頁: 丹麥駐中國大使:米磊(Laurids Mikaelsen,2004年11月到任)。館址: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東5街1號。電話:65322431。傳真: 65322439。使館主頁: 。
熱心網友
丹 麥 概況:丹麥王國(The Kingdom of Denmark)位于歐洲北部波羅的海至北海的咽喉要道,是西歐、北歐陸上交通的樞紐,被人們稱為“西北歐橋梁”。南部與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和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7314公里。全境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日德蘭半島中部稍高,最高點海撥173米。面積有4.3萬平方公里的丹麥除日德蘭半島外都是大大小小的島嶼,多達400多個,宛如一顆顆悲翠散落在波羅的海和卡特加特海中。境內多湖泊河流,最長河流為古曾河。在這里,不論是浩淼的湖泊還是涓涓小溪,也不論是在靜謐的鄉間還是在喧鬧的城市,只要有水的地方都能見到成群的天鵝和野鴨。這個幾乎為海洋環繞的國家,氣候溫和,花木繁茂,景色迷人。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如今的丹麥地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氣候轉暖,海中產生的貝類經歷萬千年沉積,到第四紀時這里才逐漸形成陸地。經歷了滄海變桑田的奇跡,丹麥以其嫵媚的豐姿出現了。大自然的變遷,給丹麥留下眾多美麗、奇異的風景。從地圖上看,日德蘭半島的形狀很象一位戴紅絨帽的“圣誕老人”。這紅絨帽的頂端,就是丹麥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斯卡晏角。 丹麥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被稱為“丹麥人的力量”。紅色的旗面上繪有一個偏向左側的白色十字。據丹麥史詩記載,1219年6月15日丹麥國王瓦爾德瑪·維克托里斯(也稱勝利王)率軍作戰時,一面帶白色十字的紅旗從天而降,丹軍轉敗為勝。此后白色十字旗就成為丹麥的國旗。每年6月15日“國旗日”即“瓦爾德瑪日”。國徽為盾徽。三只頭戴王冠的藍色獅子橫置于盾面,9顆紅心點綴周圍,象征勇敢、忠誠和善良。盾形上端的王冠象征丹麥為一個古老的王國。白天鵝是安徒生童話中的主角之一,丹麥人以此為驕傲,視白天鵝為國鳥。丹麥將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的生日(4月16日)定為國慶日。 人口有533萬(2000年)。丹麥人約占93.4%,外國移民約占6.6%。官方語言為丹麥語。87.7%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0.6%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首都哥本哈根(Copenhagen)原意為“商人港口”,由于統治歐洲時間最久的皇族——瑪格麗特女皇二世皇族居住于此,因此,它還有一個別稱為“女皇之城”。這個人口不到50萬的城市因豐富的藝術與文化本質而在1996年被評為歐洲文化之都。全國劃分為14個省、275個縣和格陵蘭、法羅群島兩個自治領(其國防和外交由丹麥負責)。 簡史:約公元985年形成統一的王國。從9世紀起,丹麥不斷向鄰國擴張,并渡海侵襲英格蘭。11世紀20年代征服整個英格蘭和挪威,成為歐洲強大的海盜帝國。1042年帝國瓦解。14世紀走向強盛,1397年成立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為盟主的卡爾馬聯盟,疆土包括現丹麥、挪威、瑞典以及芬蘭的一部分。15世紀末開始衰落。1523年瑞典脫離聯盟獨立。1814年,丹麥同瑞典戰敗后將挪威割予瑞典。1849年頒布第一部憲法,結束世襲君主制,建立君主立憲政體。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宣布中立。1940年4月至1945年5月被納粹德國占領。1944年冰島脫離丹麥獨立。1945年5月德軍投降后,組成包括各政黨及抗德人士在內的聯合政府。此后由各政黨單獨或聯合執政。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丹麥至今仍擁有對格陵蘭和法羅群島的主權。 政治:現行憲法于1915年制定,1920年、1953年兩度修改。憲法規定丹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與議會共同擁有立法權,國王通過由其任命的內閣部長行使行政權。國王即國家元首,議會為一院制。經議會5/6多數通過,政府可將一定范圍內的主權交給某種“國際機構”。冷戰結束后,丹麥對以北約、歐共體、北歐合作和聯合國為四根支柱的外交政策進行了微調,增加了共同安全、民主和人權、經濟和社會發展及環保等新內容、重視歐盟建設,堅持依托北約,加強歐洲安全合作,積極拓展以北約合作為基礎的環波羅的海合作,重視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1950年5月11日,丹麥與中國建交。1956年2月15日由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 經濟: 丹麥曾經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高效益農業使丹麥的2/3農產品、食品銷往許多國家和地區,比如中國孩子津津樂道的丹麥曲奇餅干,不少中國人都知曉的丹麥嘉士伯啤酒,支撐著這個高效益農業和知名品牌的,是丹麥完善的農業教育。在丹麥,90%左右的農場都是個人所有的家庭農場。丹麥是個畜牧業加工生產相當發達的國家,有大量肉類、奶品、禽蛋出口,其制冷技術以及食品的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方面都很發達。 文化:丹麥孕育了童話家安徒生、作典家卡爾·尼爾森、原子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雕刻家托爾森,神學家克爾愷郭爾、舞蹈家布農維爾與建筑家雅科布森等世界文化名人和科學家;20世紀有13位丹麥人獲得了諾貝爾獎。丹麥在天文學、生物學、環境學、氣象學、解剖學研究、免疫學、光速計算、電磁、血清研究和核物理研究等領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丹麥是世界上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之一,國民獲得國家多項福利,丹麥人的平均壽命很長。在發展教育方面,丹麥政府更是不遺余力,奉行使每個社會成員在文化方面得到發展的文化方針,并鼓勵地方發展文化事業。1973年起實行九年制義務免費教育,受教育的比例和程度都比較高,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有哥本哈根大學(建于1479年)、奧胡斯大學(建于1928年)、丹麥技術大學和皇家獸醫和農業大學。丹麥全國有200多個博物館,其內容涉及工藝、繪畫、雕塑、舞蹈、音樂、醫學、建筑、電車、船舶、釀造、煙草等方面。當年的丹麥王室宮殿——弗雷德里克斯堡如今已成為國家歷史博物館。丹麥人喜愛讀書。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文學作品達到世界文學的頂峰,丹麥素有“童話王國”之稱。1975年開始的國際童話電影節每兩年在安徒生的故鄉歐登塞城(odense)舉行一次,中國動畫片《牧笛》于1979年獲第3屆金質獎。瑟倫是另一位偉大作家和神學家以及哲學家,他創作了大量的有關宗教及其他精神問題的做作,他的思想對各國的哲學思想影響極大,直到今天,他的觀點仍然是全世界研究的話題。卡倫·布里森是20世紀著名的女小說家,她在非洲生活了20年,她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作品在世界廣泛傳播。丹麥的芭蕾舞蹈藝術世界聞名,丹麥皇家芭蕾舞團經常在世界各地進行巡回演出。丹麥也是世界上電影事業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丹麥影片曾連續兩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丹麥人喜愛運動,足球為國球。游泳、劃船、騎車、壘球、手球、長跑也非常流行。丹麥大部分地區靠近海邊,諸如游泳、劃船、帆賽和賽艇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丹麥的足球、羽毛球運動發展水平也較高。 在丹麥,沒有人養鳥。鳥兒只是循著生態規律繁衍生長。但無論走到哪里,人們都可以欣賞到鳥的種種樂趣。喂鳥在丹麥形成了風尚。無論是夏日還是寒冬,在鳥兒集中的廣場、公園,每天都能見到喂鳥的人,尤以老人和兒童為多。丹麥的國鳥是白天鵝,過去卻是丹麥鶴。丹麥人視此鳥為仙鳥,說嬰兒便是由它們銜到人間的。不知從何時起,也不知何故,丹麥鶴的數量驟然減少了。現在,日德蘭半島有個小城市,是丹麥鶴唯一出入的地方。每年春暖花開時節,城里居民都要在自家的房頂上修搭木架,以方便仙鳥筑巢孵蛋。當仙鳥歸來時,全國各地有不少人專程趕去,和當地居民一起,像對凱旋的勇士一樣加以歡迎。丹麥的交通信號燈一般要比其他國家多兩個裝置,一是專管公共汽車的橫豎道信號燈;二是專管自行車的小型紅綠燈。按照交通規則,在路口,公共汽車和自行車享有先行權,其他車輛必須禮讓,否則就是違反交通規則。據2001年的統計,丹麥家庭上網過半。在丹麥,狗要納稅,但離奇的是稅的多少取決于狗的高矮。所以,在丹麥,狗都是長長的,矮矮的。 名勝:“ 美人魚”銅像(Little Mermaid)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朗厄里尼港入口處的一塊巨大鵝卵石上,它是丹麥雕塑家埃德華·埃里克森于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中的女主角用青銅雕鑄的。“小美人魚”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于1837年所寫的一篇童話《海的女兒》中的主角。她是海王最小的女兒。她15歲時,一位王子所乘的船觸礁沉沒,她救了王子并傾心于他。但是王子已與另外的女子訂有婚約,而離開了她。然而,癡情的“小美人魚”仍然日復一日地坐在海邊的巖石上,等待王子歸來。埃里克森利用了丹麥皇家劇院芭蕾舞演員埃倫·普賴斯的形象作為模特,但是他沒能說服這位女演員為制作這一銅像而裸體,這不得不迫使他讓自己的妻子充當裸體模特。這尊5.3英尺高的銅像同真人一般大小,整個人魚直到小腿都是人形,只是腳變成了魚鰭。銅像于1913年8月23日被安置在哥本哈根港,現已成為丹麥的象征。但“美人魚”銅像曾多次遭受厄運:1961年,有人用白顏料給“美人魚”畫上胸罩;1963年,美人魚全身被涮了一層紅顏色;1964年,銅像第一次被“割去”了頭部;幸好雕刻家埃里克森保存著模具,又重鑄了一個頭像;1984年7月22日清晨,“美人魚”右臂被人鋸走一截,當晚兩個年輕人向警察投案自首,警方以破壞公物罪對其提出起訴;1990年又有人試圖盜頭未果;1998年1月5日,“美人魚雕像”頭部又一次被人盜走。 安徒生博物館(H。C Andersson's House)位于丹麥菲茵島中部的奧登塞市區。為紀念丹麥偉大童話作家安徒生(1805-1875年)誕生100周年(1905年)而建。博物館是一座紅瓦白墻的平房,坐落在一條鵝卵石鋪的街巷里。這里臨街的一幢幢古老式樣的建筑,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19世紀安徒生生活的年代。博物館共有陳列室18間。前12間按時間順序介紹安徒生生平及其各時期作品,展出大量安徒生作品的手稿、來往信件、畫稿以及丹麥一些名畫家、藝術家創作的有關安徒生生活的油畫和雕塑。安徒生生前的用具仍按原樣擺放著,古樸的家具,兩只有補丁的僅皮箱,一頂禮帽,一個提包,一把雨傘,一根手杖。這些曾經長期伴隨他的簡陋的旅行行裝,體現他樸實的生活和情趣。第11間為一建于1930是的圓柱形大廳,其幾米高的環墻展出丹麥近代著名藝術家斯坦恩斯根據安徒生的自傳體著作我的一生的童話而作的8幅壁畫,內容有安徒生童年,離啕故鄉,國外游歷,與世界著名藝術家的交往,最后到1867年,人們歡呼安徒生被授于奧登塞市榮譽市民等安徒鳥生前各階段的生活與寫作的經歷。博物館第13至18間包括有圖書館和錄像錄音播放室等,在這里人們拿起聽筒就能聽到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這幾個陳列室,收集了68個國家出版的96種文字的安徒生著作,收藏的中國出版的安徒生童話及著作共有27種,其中最早的是1926年發表在小說月報上的安徒生作品的中文譯文。博物館原建在安徒生的故居內,隨著安徒生的聲譽和著作影響的擴大,世界各國安徒生著作版本的增加以及博物館參觀者人數的增多,兩度擴建:一次在1930年,為安徒生誕辰125周年;另一次在1975年,為安徒生逝世100周年。 圓塔(Round Tower)坐落在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附近。建于1642年克里斯欽四世統治時期。克里斯欽四世(1577-1648年)為丹麥和挪威之王,喜建筑,屢建立城市,有“國王建筑師”之稱。圓塔高36米,直徑15米。它的建立與三一大教堂(基督教中指圣父、圣子、圣靈三位一體有關。克里斯欽四世修建這座建筑使之與大教堂以及圖書館和天文飲臺構成一組綜合建筑群。塔內有螺旋通道直抵塔頂。1716年,俄國沙皇彼得大帝訪問哥本哈根時曾與其皇后卡特林娜登上塔頂。 蒂沃利公園(Tivoli Gardens)位于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鬧市中心,占地20英畝,是丹麥著名的游樂園,有“童話之城”之稱。每年4月22日至9月19日對外開放。興建蒂沃利公園的是一名記者兼出版商喬治·卡斯滕森,他向當時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八世進言,表示“若人民耽于玩樂,便不會干涉政治”,于是獲準修建這座公園。公園于1843年8月15日起即開始接待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最初公園只是群眾集會、跳舞,看表演和聽音樂的場所。后來幾經改造,才逐漸形成一個老少皆宜的游樂場所。公園的正門,頗似一座碉堡。由專家精心設計的園內建筑物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自然景物之間,使整個公園兼有天然與人工之美。花卉展覽是公園的一大特色,花展以種植在園地里的花簇組成五彩繽紛的圖案來吸引觀眾。這里的水景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水面上不僅有雕塑、噴泉,還有花舟游戈,水鳥翻飛。當夜幕降臨,園內燈光燦爛、閃爍生輝。整個游樂園既象是在黑幕上畫出一幅大筆素描,又似是一個玻璃的世界。樹枝上的彩燈大小不一、明暗有致,襯托出通幽曲徑、樹影婆娑。水邊的燈飾圖案各有不同,色彩各異,在不同的水面上經過巧妙的安排和藝術的穿插,有如鏡花水月,給人以朦朧迷幻之感。這里還有丙座引人注目的中國式建筑──寶塔和戲臺。塔分4層,飛檐凌空,楹檻通靈,一面倚山,三邊臨水。塔內層層設有餐廳,游客可一邊品嘗中國佳肴,一邊飽覽湖光山色。戲臺建于1874年,在外形、大小、色澤、布局上仿照北京故宮戲臺規格,臺前屋檐下橫懸一塊木匾,上書孟子的名言“與民偕樂”4個大字。蒂沃利公園自創建以來從未出現過赤字,之所以有這么好的收益除了其別致的景色以外,還得益于其悠久的歷史和傳統。公園內設有20多條驚險程度各異的歷險路線,還可沿飛天干線流覽安徒生童話故事里一幕幕膾炙人口的童話故事。 大貝爾特海峽大橋(Store Baelt Bridge)建在在丹麥西蘭島與菲英島之間18公里寬的大貝爾特海峽上,該橋上的懸索橋長1624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之一。大橋為公路、鐵路兩用橋。從菲英島至海峽中斯坡洛格島為6.6公里長的西橋,1996年7月完工。東橋從西蘭島至斯坡洛格島鐵路需走的隧道1995年夏季已開通。東橋的公路橋在水面上,這部分大橋中有一段為懸索橋,橋塔高254米;兩橋塔之間的跨度達1624米,僅次于正在建設中的日本明石海峽大橋;橋孔高度為65米,可通行任何巨輪。懸索橋使用了1.9萬噸鋼纜,其主鋼纜直徑達85公分。 歷史名人: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丹麥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麥富恩島歐登塞市的貧民區,父親是個窮鞋匠。當洗衣工的母親不久即改嫁。安徒生從小就為貧困所折磨,先后在幾家店鋪里做學徒,后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當配角演員,后因嗓子失潤被解雇。從此開始學習寫作,1827年發表第一首詩《垂死的小孩》,1829年進入哥本哈根大學學習。他的第一部重要作品《1828和1829年從霍爾門運河至阿邁厄島東角步行記》于1829年問世。這部游記的出版使安徒生得到了社會的初步承認。此后他繼續從事戲劇創作。1831年他去德國旅行,歸途中寫了旅游札記。1833年去意大利,創作了一部詩劇《埃格內特和美人魚》和一部以意大利為背景的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年)。小說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譯成德文和英文,標志著作者開始享有國際聲譽。1840年至1857年,安徒生訪問了挪威、瑞典、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小亞細亞和非洲,在旅途中寫了不少游記,他在德、法等國會見了許多知名的作家和藝術家,1847年在英國結識了狄更斯。他一生未婚。1875年8月4日在哥本哈根梅爾徹的宅邸去世。這位童話大師一生共寫了160多篇童話和故事。 他的作品被譯成80多種語言。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想象豐富、思想深刻、充滿詩意、引人入勝,體現了丹麥文學中的民主傳統和現實主義傾向,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既真實地描繪了窮苦人的悲慘生活,又滲透著浪漫主義的情調和幻想。作品還有《海的女兒》、《皇帝的新裝》、《艾麗絲漫游仙境》、《夜鶯》、《白雪皇后》等。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是一個有高度創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運用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語言生動、自然、流暢、優美,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紹到中國,《新青年》雜志1919年1月號刊載了周作人所譯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譯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蘭、張近芬合譯的《旅伴》。此后,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了安徒生童話的譯本、安徒生傳及其作品的評論,譯者有鄭振鐸、茅盾、趙景深、顧均正等。不過解放前的譯本都是從英語、日語或其他國家文字轉譯過來的。解放后,著名作家、翻譯家葉君健對安徒生原著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直接從丹麥文把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全部譯成中文。人民文學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葉君健譯的《安徒生童話選集》。1988年8月,葉君健因畢生從事安徒生著作的翻譯,并將這位丹麥童話作家的作品全部翻譯成中文而榮獲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頒發的丹麥國旗勛章。 伊薩克·迪內森(Isak Dinesen):丹麥著名女作家,原名卡琳 ·布利克森(Karin Blixen),1885年4月17日生于西蘭島倫斯特德一個貴族家庭。早年就讀于丹麥藝術學院,后在巴黎和羅馬學習繪畫。1914年隨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亞,經營一個咖啡農場。1931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時返回丹麥。后來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發表描寫非洲生活的小說集《七個神奇的故事》(Seven Gothic Tales),這本書在丹麥不大受歡迎,在美國卻成為暢銷書。 1937年她的第二部作品自傳體小說《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出版,小說敘述她在肯尼亞悲歡離合的生活,纏綿悱惻,扣人心弦。作者用優美的文字寫出了對非洲風土人情的熟悉和眷戀,處處洋溢著散文美的內涵。 后來,小說《走出非洲》被搬上銀幕,并得獲奧斯卡獎。迪內森1943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冬天的故事》(Winter's Tales)。二戰期間,丹麥被納粹占領,迪內森用皮爾·安德烈塞爾的化名寫了小說《天使的復仇》(1944年),對法西斯侵略者進行嘲諷。晚年她遭受疾病折磨,但仍堅持寫作,在戰后出版了小說《最后的故事》(1957年)、《命運的軼事》(1958年)和《草坪上的影子》(Shadows on the Grass)(1960年)。1962年9月7日在哥本哈根附近的倫斯特倫德逝世。迪納森的作品樸素清新,富于幻想,具有荷馬史詩和《天方夜譚》的風格,引人入勝,頗有國際影響。英國評論家約翰·達文波特贊揚道:“在我們這個時代很少有作家象她那樣寫得少而精。”海明威在接受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金的典禮上還說過:“如果這筆獎金授予美麗的作家伊薩克·迪納森,我會更高興 。” 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近代著名的物理學家、原子核物理學創始人。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1905年,20歲的玻爾寫出的關于水表面張力測量的論文獲得了丹麥科學院金質獎章。1911年獲哥本哈根大學博士學位后開始研究金屬中電子運動的理論,并自1912年起擔任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的助手。1913年初,玻爾提出了他著名的原子理論,這個理論隨即被用于分析各種譜線,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對原子結構模型的研究成果,使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玻爾接著提出了著名的“對應原理”。1943年,玻爾逃離納粹占領下的丹麥,經過瑞典轉道英國,不久后到達美國,馬上參與了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在原子彈尚未試驗之前,玻爾就指出,如果原子能掌握在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民手中,這種能量就會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如果它被濫用, 就會導致文明的毀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玻爾極力主張和平利用原子能和控制原子武器的政策。在他的倡導下,1955年在日內瓦召開了“原子能和平利用”第一次國際會議,玻爾本人也于1957年獲得美國首屆和平利用原子能獎。玻爾對中國的文化和中國人民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他的徽章上用的就是中國陰陽太極的圖案。1937年夏天,玻爾夫婦和兒子漢斯來中國,訪問了上海、杭州、南京、北平等地。他在前中央研究院、浙大、北大等單位做了關于原子和原子核的演講。 瑪格麗特二世女王 (margrethe II):1940年4月16日生于哥本哈根,是丹麥前國王斐德烈九世的長女。曾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憲法和哲學,在劍橋格頓學院學習考古學,在奧爾胡斯大學、巴黎大學、倫敦經濟學院學習過。1972年1月14日其父病逝后登基,成為丹麥歷史上第二位女君主。1967年6月10日與法國伯爵亨里克親王結婚。有兩個兒子:王儲腓烈特王子和約阿希姆王子。瑪格麗特二世女王在各階層中均有顧問,對全國的民情和各界意見都了如指掌。她性格開朗,興趣廣泛,多才多藝,在考古、美術和文學方面頗有造詣。她因穿著時髦優雅,曾被媒體選為衣著最佳的女王。1979年9月,瑪格麗特二世作為第一位丹麥國家元首訪華。 中國和丹麥的雙邊交流: 1950年1月9日,丹麥承認新中國。同年5月11日,兩國正式建交。丹麥是繼瑞典之后第二個同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1950年10月我國開始在丹設立武官處。1956年2月15日,兩國將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并互派大使。1994年6月,丹麥在上海開設總領事館。1997年6月,中國與丹麥政府就1997年后丹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保留總領事館問題換文達成協議。1998年9月,丹在廣州開設總領事館。 中國駐丹麥大使館館址:OEREGAARDSALLE 25, 2900 HELLERUP, COPENHAGEN DENMARK。網址: 。電話:45-39460889, 45-39611013(商務處),45-39460877(簽證處); 傳真:45-39625484, 45-39612913(商務處),45-39460878(簽證處)。 丹麥駐中國大使白慕申(CHRISTOPHER BO BRAMSEN)。館址: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東5街1號。網址: 。電話:65322431; 傳真: 65322439。 。
熱心網友
丹麥生產ECCO鞋
熱心網友
我知道丹麥的首都是哥本哈根,面積 43,094.00 平方公里 ,國花為紅三葉草(豆科),丹麥有個安徒生,寫了不少童話,丹麥的足球在1992年歐洲杯上制造了丹麥童話,頂替前南斯拉夫參加竟獲得冠軍,丹麥被稱為北歐海盜,位于斯堪迪納維亞半島,丹麥的英文叫Denmark,丹麥1949年加入北約,1973年加入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