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請就“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這個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文章,文體不限。

熱心網友

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 這些天,我一直為自己該怎樣死而焦慮不安,我的身體極度不適,但我沒上醫院,因為前幾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訴過我,我命絕今年,如果挨過了今年,還有幾百個日日夜夜。 經過深思熟慮,我還是選擇上街讓人打死。 這些年,我愧對人類,把人們用血汗換來的糧食弄進我的黑洞溫柔鄉,我有十幾幢別墅,而且每一個都養著“小蜜”,我怕光,更不敢走在大街上,“老鼠上街,人人喊打”嘛,我現在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讓我的死來向人們陪罪吧!也許后來“鼠”作個懲戒。 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去了,可是沒有人喊打,連看都沒人看我一眼,我慢慢地走著,等待著死亡的降臨。 我擋住了一個花枝招展的小姐,我想讓他大喊大叫,讓那些“英雄救美”的人把我打死,我摟著她的腰說:“我要非禮你!” 那位小姐不但沒有喊,還報我一個媚眼說:“看你這派頭,不是大款就是大官,我傍你。” 往日聽起來的甜蜜的話,今日聽起來如此的刺耳,我丟開她,抱頭鼠竄,我想這就是她期望的吧! 我跑遠了,她還在不停地問“電話多少”…… 對面向我走來一位老太婆,我想她年齡大,社會閱歷豐富,一定能認出我是一只“老鼠”。 可是她與我平靜的擦肩而過,我忙抓住她的袖子說:“難道你認不出我是只老鼠嗎?” 你是“老鼠”與我有什么關系?現在街上賊眉鼠眼的人多著呢!別煩我,我還要去買菜。她袖子一甩,像年輕了許多似析,飛一般地走了。 怪哉!怪哉!是我的認識錯了呢,還是他們另有期望? 突然,我眼睛一亮,對!警察有槍,像花生米那樣,只要一飛過來就行了。 我來到一個警察面前說:“警察同志,我是一只‘老鼠’,你用槍把我打死吧!” 那警察見了我,“啪”的一聲就立正了,“局長好!” “我不是局長,我是老鼠。” “你是局長,兩年前你還同我們王局一起吃飯。” “你們王局也是只老鼠。” “你們怎么是老鼠呢?你們是老鼠,那我們就是老鼠的兒子、孫子,以后請你在王局那里多替我說說話,我的名字叫‘向上官’,電話5188。” 我慢慢走在大街上,心里亂到了極點,這個社會是怎么了?怎么我的認識與他們的期望相差那么大呢? 我仰天長嘆:“誰來殺死我這只想死的老鼠。” 。

熱心網友

《談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  從小到大,我的生活都是在父母,教師的期望中慢慢延伸的。在我眼里,“他人期望”是一種“難得”的壓力,而緩解這壓力之痛的最佳良方就是自我認識。  首先,為什么說壓力難得?我認為,壓力承載著別人的重視與信任。不是世間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這種待遇。例如街頭的“小混混”,他們也許有生活、生計的壓力,卻沒有他人期望之壓力,雖然這些人不必為學習等壓力而發愁,但他們卻倒為空虛、冷落而發愁。比起他們,我們擁有的“他人期望”就是一種財富,難得而充實。  但這種來自外界的期望在某種時候的確是一種莫大的壓力。承受不了其重就會被壓跨。曾聽說過許許多多中學生墜樓自殺事件,我想,他們產生輕生念頭的主要原因是“他人期望”過高,而更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  想把“他人期望”變得從容、可行,一定要時時進行自我認識。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通過客觀的自我分析,可以把“他人期望”分解開來,并溶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中考之前,老師雖從沒向我表達過期望,但眼神的希冀卻勝過一切。他們希望我能在中考中取得優異成績,而我就把“他人期望”溶化在“自我認識”里了。我首先分析自己是否已達到老師的目標,然后就考慮自己已有優勢和努力方向,這樣思考了一遍。腦子就比較清晰了,同時也利用“自我認識”的方法緩解了“他人期望”帶來的壓力。  有的人沒有正確的自我認識,一味地亡目尊大或愚蠢地妄自菲薄。這只能導致最后的失敗。我們應該培養自己自我認識的能力。也許有人要說,誰不了解自己呢?但事實上,每個人對自己的了解都多多少少有誤差。誤差越大,失望的機率就越大。只有有了正確的自我認識,“他人期望”的壓力才能變為動力。  其實,在我們的心中就好像有一塊玻璃和一面鏡子。看起來,兩者的不同只是是否涂過水銀的問題,而本質卻是不盡相同的。透過玻璃,我們能看到“他人期望”,擦亮鏡子又能“自我認識”。愿我們的心中都藏有這兩種東西。。。。。。。

熱心網友

寫你的同學關系和友誼和家人對你的期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