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一句中“但見”和“寧知曉向”這兩處應該怎樣具體解釋?

熱心網(wǎng)友

但見,只見。只見夜晚來自于海上寧,又。又知道拂曉消失在云層中

熱心網(wǎng)友

啊呀 樓上分析的真透澈

熱心網(wǎng)友

月亮與詩人的情結(jié)   從小學到現(xiàn)在我們學過很多首古詩,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蘊涵哲理的詩,真是包羅萬象、各有千秋,每次暢游在古人那種抑揚頓挫的古詩詞中,我們總有一種重游歷史的味道,跟隨詩人的腳步游遍千山萬水,聽遍天下之事,嘗遍悲歡離合,那種歷史感,讓人覺得酣暢淋漓,特別是詩人那種魂牽夢繞的離愁別苦,更讓人回味無窮。請看下面幾首詩:   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關于月的千古絕唱。更有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 明月幾時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李白的《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等等。    咦?可是,在學過之后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為什么這么多詩中都提到了月亮呢?它在詩中到底表達了什么樣的作用呢?他為何與詩人有著解不開的情結(jié)呢?還是多查找一些關于月亮的資料吧!   一、探尋詩人的“戀月情結(jié)”   月亮在古代就成為我們先人所崇拜的對象。大約在商周時就有了對于月亮的崇拜,月神是作為天宗之一而享受祭祀的。到了秦漢以后,老百姓就有了拜月的風俗,特別是在每年的中秋節(jié)。月亮每次的陰晴圓缺,都引發(fā)了人們的想象,所以,凄美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樹”、“月中玉兔”等民間關于月亮的傳說,至今還讓我們回味無窮。這些神話向我們反映出了遠古人們對月亮的崇拜和贊美。其實,月亮的圓滿是“運而無窮”、“幸福如意”的象征。所以,很多人都愛月、賞月、祭月,而我們的祖先也似乎特別喜歡那鐘情澄明而不耀眼、安謐而不沉寂的月亮,月光像流水一樣,靜靜地瀉在中國文人的心里。所以,最古老的文學樣式———詩歌也與月亮同輝。   翻開古詩集,很多關于月亮的詩映入眼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東坡在他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中,俯仰古今的變遷,感慨宇宙的流轉(zhuǎn),厭棄宦海險惡,揭示睿智的人生哲理。皓月當空,詩人千里孤高曠遠的境界氛圍,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了濃厚的哲學意味。“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千百年來,還有誰能向世間所有離別的人,發(fā)出如此深摯的慰問和祝福?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真切點出了游子的鄉(xiāng)思;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更讓人心向往之,流連忘返;“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寫出了劉禹錫對國運衰亡的深沉憂思;“昨夜小樓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此時的南唐后主,情何以堪?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則是另一幅養(yǎng)尊處優(yōu)、悠閑恬淡的境界;“楊柳岸,曉風殘月”,直讓多情的柳永忘記了身在何處;而“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道不盡的是岳飛激越的愛國心潮……“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皎皎明月,浸潤了多少遷客騷人寂寞的靈魂,溫暖了多少游子無眠的夜晚。    其實,太白先生才是欣賞、詠嘆甚至愛戀月亮的詩人了。現(xiàn)存1000余首李白的詩歌當中,提到月亮的有250余首,約占李白詩歌總數(shù)的1/4。也就是說平均每4首詩當中,就有一首對月亮的描寫,那皓如“飛鏡”的明月,“與人萬里長相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就好象是詩人知心的朋友,形影不離地伴隨著他的蹤跡,時常活躍在詩人的筆端。因此,李白筆下的月亮詩洋溢著浪漫主義的神筆色彩,構(gòu)織出的月光世界多姿多彩,有關月亮的詩常讓人過目難忘。“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時,世無知音而又寂寞的李白只得“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可這明月到底是解飲呢?還是懂情?當詩人“俱興壯逸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時,那明月對李白來說,是一個遠離喧囂塵世未受污染的至純境界,也是一種皎潔直率人格的寫照。    其實,月亮本身的變化是一定的。它不會對人間的喜怒哀樂有什么不同的反映,他就好像是我們所學習的那些經(jīng)典的英語課文一樣,讀后令人回味無窮,但至于味道則各有千秋。詩人把這一想象賦予了月亮,而月亮所承載的感情就是人本身的感情。   月亮這種自然景物,常常被古代詩人當作鐘情之物來描寫。詩人的這些描寫,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呢?   二、詩人的借月抒懷    秦風漢韻,唐詩宋詞,一輪明月為代代詩人注入了股股清流,傳遞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人們熱愛月亮,神往月亮,所以贊美她,歌頌她,使月亮與詩人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而月亮也成了棲息人們靈魂的精神家園,成了沉甸甸的文化載體。   1、表達離別思鄉(xiāng)之情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詩人還以為是白霜落在地上。當他抬頭遙望天空明月的時候,不禁低頭思念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來。如《搗衣篇》:“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通過描寫婦女月夜為親人搗衣的心情,表達了她們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懷念。而《關山月》則描寫了塞外征人的見月思鄉(xiāng)之情。“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的《黃鶴樓》更是無限思鄉(xiāng)的惆悵之情的真實寫照。“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和瓜洲僅一水之隔,離詩人故居鐘山很近了。春風又一次吹綠了長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啊,什么時候照著我回去呢?詩人對月發(fā)問,充分反映出他急切的回鄉(xiāng)之情。   2、表達了思念友人之情。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 李白常在與朋友交往的詩中,借月抒情,表現(xiàn)了彼此間友誼的純潔與高尚。當聽到友人王昌齡遭貶,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寄予了自己無限關切與同情:詩中以寄明月這種十分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對友人的關慰,同時又用明月象征自己和友人的品質(zhì)潔白無瑕。在《哭晁卿衡》中,詩人寫道:“明月不歸沉碧海,白云愁色滿蒼梧。”李白將日本友人晁衡比作明月,把晁衡海中遇難比作明月沉碧海,表達了自己對友人真摯的痛悼之情。   3、襯托孤寂之情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暮色蒼茫,江水浩蕩。詩人停船江上。放眼望去,原野空曠,彷佛天比樹還低;低頭看去,唯有一輪明月在清澈的水中不時晃蕩,好像要為詩人作伴。襯托出了詩人那種孤獨寂寞之情。   4、表明自己清高皎潔的品質(zhì)   月亮是清高皎潔的象征,“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的《月下獨酌》詩人馳騁想象,意能招呼明月來作伴,表現(xiàn)了詩人如月般冰清玉潔、超塵拔俗的節(jié)操。在詩人現(xiàn)實的“出世”、“入世”的矛盾中,大概只有皎潔的明月能和他進行心靈上的交流了。   5、表現(xiàn)自己孤獨寂寞的心情   李白一生不得其志,在現(xiàn)實中屢遭打擊。《玉壺吟》云:“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他在酒后月下拔劍而起舞,高歌淚下,何等悲壯!《長相思》中“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則用比喻的手法烘托自己被迫離京后的痛苦心情。又如《夜泊牛渚懷古》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詩人面對明月,心情無限孤寂,政治抱負不能實現(xiàn),世上無處尋覓知音。而《鸚鵡洲》中“遷客此時徙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則飽含了對黑暗社會不重視人才的不合理現(xiàn)象的悲憤控訴。   6、表現(xiàn)自己豪邁灑脫的性格    月作為皎潔真率的象征,在李白筆下靈機異趣。例如《夢游天姥吟留別》:“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又如《東魯門泛舟》:“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詩人將月下泛舟、遨游太空當作人生無窮樂趣。詩人愛月,甚至上天捉月,像《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的:“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而詩人在月下獨酌,醉至三分,把酒問月更是逸興豪邁,感情跳躍,語言夸張。尤褒有詩云:“嗚呼謫仙,一世之英。乘云御風,捉月騎鯨。”形象地概括了李白豪邁灑脫的性格特征。   7、抒發(fā)喜愛之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夕陽斜照在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綠的,一半是紅的。深秋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樣晶瑩光亮,彎彎的月兒像弓一樣。詩人喜從中來,不禁贊嘆:這是多么可愛啊!   8、展示廣闊胸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馬》)遼闊的原野,白沙如雪;雄偉的燕山,新月似鉤。這是一幅多么雄奇壯闊的圖景!與其說是詩人對大漠、白沙、燕山、新月這些奇景壯物描寫,還不如說是詩人展示了自己想干一番轟轟烈烈大事業(yè)的廣闊胸懷。   9、表露愁苦之情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月亮落了,烏鴉啼叫,白霜滿天,江岸上朦朦朧朧的楓樹,漁船上閃閃爍爍的燈火,面對此時此情此景此物,詩人愁思綿綿,不能入眠。顯然,“月落”是引起詩人愁苦之情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此看來,同是一個月亮(景物),在詩人們的筆下,卻各呈意象,表達著詩人們的不同感情。可見,月亮(景物)不是無情物,“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小結(jié)    一輪圓月承載了多少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一輪圓月讓天下多少人在充滿想象的場景中駐留,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人們所給予的,于是月亮就有了許許多多的情感寄托,也就寄托了萬萬千千的情感,并讓這許多的情感和許多寄托活化與詩化。“萬般景語皆情語,一輪明月幾多情。”回首這一首首古詩,讓人回味無窮,幽思無限。   涼風如洗,月光如水。當你把手中的作業(yè)完成后,當你摘下耳機,走出英語世界時,當你解開令人頭疼的代數(shù)題時,請停下匆匆的腳步,別忘把窗兒打開,讓月亮進來,把自己融進這一片清明的世界,盡情去享受月亮所帶來的那份幽雅而又靜謐的悠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