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為什么總被侵害? 我總在想一些問題,也許你們認為簡單,但是我就是想不明白,所以痛苦。 社會的公益總被我們忽視,或者說沒有足夠的被重視,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價值觀。現在我們普遍有一種個人主義的傾向,個人至上--個人是一切,個人是所以理由的終極理由,而他人則對于自己則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說他人即地獄。這些也許是(我個人認為 很大的程度上都是)西方的人權觀念和個人主義的原因,因為中國這個國家在很大的程度上因受到儒家的影響而更注重社會的公益,但這個中國是過去的了,現在不這樣了。現在我 注重人權(人權在某種層次上我更認為是一種自私的 公開化合理化合法化)。 好了,閑話少說,書歸正轉。 為什么社會的公益總被我們忽視或者說沒有足夠的被重視,這是為什么呢?我想我不能夠在全面上給一個說明,我也不能夠,我想我可以從人的本性上說說。人之所以不重視公益是因為公益不是我們某個具體的人的理由而是一種大家共同的利益,我不去保護還有人保護,如果沒有人保護我有何必保護。我去保護必然會讓一些特定的人不高興而他不高興就會記住我好在以后有報復我的理由(也就是我得罪了他),為了大家的利益我損失了更多的利益即我不僅沒有因為我主張我自己利益而得到利益反而失去了更多的利益而其他未主張自己利益(這利益是公益中的一部分)反而的到了利益即我的主張是為了他們得到利益,這種事是我們理性的經濟人所不愿意做的,損人不利己(損害了侵害公益人的利益沒有使自己得到好處)。這是第一。 第二。當我個人為公益而向侵害公益的人主張的時候,一般公益侵害人都會反擊,都會責難,甚至大大出手,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公益受益人常常讓主張人孤軍奮戰并且還幫助公益侵害人(常見的如嘲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想象工役主張人還愿意繼續主張下去(費力不討好的事沒有多少人愿意做)------公益還在被侵害(我并不排除少數人回繼續主張下去)。常常如此我們中就很難找一個主張公益的人了。這也許與我們人的本性有關,但我更認為是我們的社會,是我們的習俗,是他們害了我們呀。(魯迅先生筆下的落后中國人大楷如此吧。 好了,就寫到這兒了。希望高手回復,我們討論。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來自于個人生活環境和個人本身的文化教養和素質,如今富裕的人少,貧困的人多,這樣就形成一種差距,在這樣的差距下,勢必每個人的心態不同,當然.富裕而又擁有文化素質的人對于公益持一種觀望態度,貧困而又沒有文化素質的人卻不會理會什么公益,連自己生活都成問題,又會如何對待公益呢?
熱心網友
中國人的劣根性表現在這里,自私都不會,讓人嗟嘆不已,只管自家門坎里,不管門外是與非,損公肥私的事絕不錯過,所以公益屢屢遭破壞,在這一點上,國民劣性太需要改造了,而這又正是老大難吧,難!
熱心網友
這是每個社會轉型期的一個通病,社會對于經濟利益的重點化讓其他的一切問題退居二位,除了加強對全民道德教育提高的呼吁外只有讓時間來消化這樣的尷尬了
熱心網友
公益,既然沾了"公"字,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大家的了,所以人人享有之. 殊不知,只有享有沒有維護,最后是大家沒有之.
熱心網友
公德心的普及和公益的保護是成正比的,現在本應是公益的維護者卻往往是沒有公德心的公益破壞者,結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