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打個很簡單的比如可能更加容易理解:2004年經濟為100個雞蛋,人們手里剛好有100元錢,可買100個雞蛋;在假設物價水平不變的情況下2005年經濟增長了10%,也就是有了110個雞蛋,如果中央銀行不同比增加10%的貨幣投量的話,物價就必須下降,人們手里的貨幣100元錢才能購買110個雞蛋來保證經濟增長的成果轉化為消費,但物價下降又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政府部門為了保持繁榮的景象,就必須保持一定的物價上漲因數,所以中央銀行就會投入比經濟組長率稍微搞的貨幣投入量,比如上例 貨幣的投入量可能組長11%.這樣各個方面都有利.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除通貨膨脹\經濟緊縮)貨幣投入增長比率都會稍微高于經濟增長比率.
熱心網友
經濟增長-社會需求增加-貨幣需求量必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