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米凍和米凍糕的制作方法大致相同。選用上好早米,淘洗畢浸泡一夜后,磨成米漿。米漿不宜太濃或太稀。 沙縣人把制作米凍稱為“寫”米凍。“寫”在沙縣方言中有繞圈子的意思。“寫”米凍前,必須先準(zhǔn)備一細(xì)木棒,鍋中水燒后,將米漿徐徐倒入,邊倒邊用細(xì)木棒在鍋中不停地攪拌,為了保證攪拌均勻,不使米漿結(jié)成顆粒,木棒在攪拌時不得不順著鍋劃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圓圈,故沙縣人把這一最有特色的動作用于稱呼制作米凍的全過程--“寫”米凍。米漿“寫”均勻后,倒入炊具中,猛火蒸熟,冷卻后即可食用。 “寫”米凍必須適當(dāng)加堿。沙縣人一般用草木灰水或竹葉灰水,因此,沙縣的米凍又白又嫩,幾乎吃不出堿味,口感極佳。 米凍糕的做法也是突出“寫”這個動作。在“寫”的時候,加入堿水后,再加入適量白砂糖和紅塘,“寫”至糖溶化,米漿均勻時,將糖米漿倒入炊具,用文火蒸熟,起鍋后冷卻成塊即可裝盤。 米凍糕爽口潤喉,有甜滋滋、涼絲絲的韻味,在米凍類食品中獨(dú)樹一幟,不失為風(fēng)味獨(dú)特的沙縣小吃。 關(guān)于豆腐丸的發(fā)明,有一則有趣的傳說:從前有位大戶人家宴客,廚子不慎,將一條做菜用的鰱魚讓貓叼走了。廚子急中生智,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魚丸-豆腐丸。沒想到上席后,吃的人個個叫好,從此,豆腐丸便傳開了。 豆腐丸制作簡便,做法是:先取若干鮮豆腐投于盆中,加蛋、姜汁、蔥頭、味精、胡椒粉及少量的木薯粉,攪成糊狀,然后用湯匙舀起,包入肉餡,投于水中文火慢煮,丸子浮出水面時,撈起備用。接下來,將鍋燒熱,倒入鮮豬油,加姜絲、蔥頭使其有香味,再倒入適量清水,然后將煨好的豆腐丸傾入鍋內(nèi),用文火煮至10-15分鐘,加味精、麻油、黃酒、辣醬等佐料,起鍋后即可食用。 燒賣的做法很簡單:用不發(fā)酵的面粉搟成薄皮,包上餡,頂上捏成折兒,然后蒸熟。很多地方都有燒賣,但沙縣的燒賣最有特色,味道也最好。 沙縣燒賣皮薄個小,而且在面粉中摻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后晶瑩似玉,小巧玲瓏,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欲大動。高檔的燒賣對餡極為講究,蝦仁、瘦肉、冬筍、香菇、粉絲是少不了的。 沙縣燒賣的味美,還得益于豆豉油。外地的燒賣,調(diào)味品大都是拌在餡里。俗話說:“眾口難調(diào)。”咸淡酸辣很難把握。沙縣燒賣的餡以料的自然風(fēng)味為主,食用時佐以天然調(diào)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可謂“眾口難調(diào)自己調(diào)”,不失為取巧的好辦法。 燒賣一般是咸的,夏茂卻有一種甜燒賣,風(fēng)味尤為獨(dú)特。夏茂甜燒賣制作并不復(fù)雜:將夏茂地產(chǎn)的“三元餅”切成一厘米見方的餅丁,拌入豬油、紫菜、白糖做餡,講究的還加上桔餅丁和研碎的花生,用精面粉搟成皮,將上述餡和皮包成高4厘米左右,頂端開口的圓柱狀,蒸熟后稍涼即可裝盤 魚丸,又稱“魚圓”、“魚腐”、“魚脯”,是用魚肉斬茸,加蛋清、淀粉攪拌上勁,擠成小丸子,入微沸水中煮熟而成。傳為北宋名相王安石家廚江西贛州人曹春仔所創(chuàng)。有的還包上豬肉餡或蝦肉餡,十分鮮美。 沙縣魚丸雖然名不見經(jīng)傳,但品嘗過的人無不贊不絕口,認(rèn)為獨(dú)具特色,自成一家。一是沙縣魚丸用草魚做原料,來源較廣,草魚出肉率較高,可降低成本;二是魚茸攪拌過程只加鹽水,不加蛋清、淀粉,成品潔白如玉,軟嫩如腐,極易消化;三是不包餡,口味清爽不油膩,有魚味而不見魚,做湯菜只見碗中如繁星點(diǎn)點(diǎn);做盤菜,魚丸堆在中間如珍珠顆顆,配上菜心圍邊,青白分明,使人精神為之一爽,不禁食指大動。廚師們還將做魚丸剩下來的魚皮包上肉餡蒸熟,做成酥炸魚皮卷、魚卷蛋羹、紅菇魚卷湯、魚皮卷冷盤等佳肴,很受食客歡迎。 "牛系列"是沙縣夏茂鎮(zhèn)的傳統(tǒng)菜肴和小吃,有十幾個品種,最有名的是燉牛腩、牛腳筋,最經(jīng)濟(jì)實(shí)惠的的是燙牛百葉、牛肚邊,最早出名的是牛肉干,以及牛頭碎肉、熟內(nèi)臟,街邊小吃有米漿灌牛腸、米漿灌牛肺和米漿牛血。同時,夏茂還有別有一番情趣的"游春牛"民俗,花鼓燈開道,一男一女風(fēng)在春牛后,殿后的的是一對長方形的燈箱。 南霞泥鰍粉干從選料到加工,都是很講究的。 首先要選用從不受污染的水田里捕捉來的活泥鰍,不能用人工飼養(yǎng)的。泥鰍抓來后要放在清水中養(yǎng)1-2天,讓它吐盡泥味。煮前1-2小時,還要給泥鰍喂少許食鹽、酒糟、味精,使調(diào)味品的味道進(jìn)入泥鰍體內(nèi)。 煮泥鰍時,先在鍋中放入冷水,把洗凈的泥鰍倒入鍋中,讓它在冷水中游動,然后文火燒鍋,使泥鰍在游動的狀態(tài)下被煮熟,這樣煮出來的泥鰍又軟又滑。 泥鰍煮熟后,在泥鰍湯中加入燙過的上好粉干和生姜、腌菜、紅酒等調(diào)料,即可食用,正宗的南霞泥鰍粉干,講究嫩、香、軟、滑、鮮,無怪乎其名聲遠(yuǎn)揚(yáng)了。 泥鰍煮粉干,不僅可以一飽口服,也有食療的作用。按照現(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的觀點(diǎn),泥鰍是高蛋白、低脂肪、多營養(yǎng)素的上佳食品。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每百克鮮泥鰍含蛋白質(zhì)18。4克,脂肪3。7克,鈣38毫克,磷72毫克,鐵0。9毫克,還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煙酸,其營養(yǎng)價值比瘦豬肉還略勝一籌。夏 茂 芋 餃 夏茂芋包獨(dú)具特色,名聞遐邇,這同夏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出產(chǎn)的芋子特別嫩有關(guān)。 芋包的做法大致是:將菜芋(不能用芋頭,否則不易爛,最好用如雞蛋大小的芋子,稱“芋蛋”)洗凈、煮熟、剝皮、用鍋鏟將芋拍爛至無顆粒,揉入碾碎的木薯粉,揉成軟硬適合的皮坯待用。 將發(fā)好的筍干、香菇、豆干、蝦肉、油渣或油條切碎,仔姜剁碎;瘦肉切丁加醬油、五香粉、味精、紅酒拌均備用。 另起炒鍋,入蔥頭熗鍋后,加入筍干、香菇、豆干、油渣或油條、蝦肉炒熟起鍋晾冷備用。 將皮坯切成小劑,以木薯粉搭手,將小劑捏成杯狀,舀入餡心,加上1-2粒腌好的瘦肉,包成三角形。 鍋加水燒開,入芋包煮熟撈起,加醬油、味精、麻油、豬油、紅酒拌均,加蔥花即可食用。或撈起盛入加好上述調(diào)料的湯碗中,加入少許醋、胡椒粉做湯菜吃亦可。 沙縣燒賣皮薄個小,而且在面粉中摻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后晶瑩剔透、小巧玲瓏,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欲大動,且使用時佐以天然調(diào)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高檔的燒賣對餡極為講究,蝦仁、瘦肉、冬筍、香菇、粉絲是少不了的,舊時沙縣著名的"燒賣錦"所做的燒賣只賣給西門至南門之間的富戶,以至舊時民間有句譏笑人身份低下的的話"你不是吃燒賣的人"。2000年9月5號,由中國烹飪協(xié)會在寧夏銀川舉辦的"中華名小吃第二屆認(rèn)定會"上,由沙縣小吃業(yè)發(fā)展服務(wù)中心制作的"沙縣燒賣"被認(rèn)定為"中華名小吃"。 除了咸燒麥,還有一種甜燒麥,那是沙縣夏茂鎮(zhèn)特有的一種燒麥,外皮和咸的是一樣的,但餡是甜的,除了白糖,還有餅丁、紫菜、桔餅丁和研碎的花生等,餅丁要地產(chǎn)的“三元餅”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