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飛豹可以大到什么 樣的水平,屬于3代機嗎?
熱心網友
海峽軍事網:(海峽之聲記者龔天寧)近日,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某部舉行了一場夜間遠海低空機群突防演練,一架架新型“飛豹”戰機在巨大的轟鳴聲中直刺蒼穹,借著夜色和海浪的掩護,對“敵”成功實施了毀滅性打擊。演練的成功,標志著“飛豹”戰機具備了全天候遠程作戰能力。 “飛豹”戰機是中國自行設計、自行研制、自行生產的多用途、全天候、超音速殲擊轟炸機,擁有多種“獨門武器”。武器裝備專家、中國國防大學的葛例德教授在接受海峽之聲廣播電臺采訪時介紹到,飛豹戰機是中國國產戰機系列當中比較先進的一種機型,是一種雙座雙發動機的多用途全天候戰斗轟炸機,所謂戰斗轟炸機就是可以進行空中作戰,也可以進行對地作戰任務,或者對海攻擊任務,所以它是一個多面手,擁有多項“絕活”。 第一、航程比較遠,作戰半徑也比較大。飛豹戰機的中遠程飛行能力比較強,它的最大航程可以達到3300公里到3600公里,因此它的作戰半徑可以達到1000公里以上,那么從現在飛豹戰機的情況來看,它可以飛到最南端的南沙群島附近,進行空中作戰或者對海攻擊的任務,然后再返回來,不用進行空中加油,這也是中國國產當中唯一具備這一能力的,那么在中國的東部海海域,它可以基本上在第一島鏈執行作戰任務; 第二、低空飛行性能比較好。它可以長時間進行低空或者中低空飛行,因此它能夠滿足對地攻擊和對海攻擊的需,綜合能力比較強; 第三、“飛豹”戰機在國產戰機中采用戰斗雙操作系統。所謂戰斗雙操作系統,就是它分為前艙和后艙,兩個駕駛員同時起作用,這與中國引進的俄羅斯蘇—30戰機是一樣的。前面的飛行員主要負責飛機的飛行駕駛,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負責空空導彈的發射,后艙的一個是領航員,他主要負責通信導航、電子對抗,還有飛行設備狀態監控,另外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發射空艦武器或者空地武器,執行對海攻擊任務、對地攻擊任務,這些是由后面的領航員來完成的; 第四、從機載設備上來看,飛豹戰機的作戰性能是非常優秀的。它采用綜合航空電子火控系統,也就是說,這種飛豹戰機有一個聰明的“大腦”,那么這些設備應該說是比較先進的,像它的機載雷達,探測距離比較遠,采用的是脈沖多普勒體制,對于運動目標的發現能力、攻擊能力都很強;另外從飛機導航來看,現在飛豹戰機也采用慣性和衛星導航這種復合的導航系統;另外,它還有一些導航儀表等等,這套系統應該說使用起來非常簡易,導航精度也比較高,這樣一來,這些先進的導航系統使它具備了比較好的信息對抗能力; 第五、飛豹戰機從外形上來看也是比較壯觀的。過去我們說殲八戰機叫“空中美男子”,那么,飛豹戰機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空中“大力士”。它的翼展可以達到12。7米,高度大概是在六米五左右; 第六、飛豹戰機的載彈量比較大。它的外掛重量最大可以達到十噸左右,另外,它的外掛點也比較多,出動的時候,可以有10—11個機外掛點可以掛武器、電子吊艙、副油箱等等,應該說它的綜合性能是比較強的。 “飛豹”戰機總體來看,它除了有海軍對海攻擊型和兼顧空中作戰的海軍型,還有空軍型,這種飛機就是除了對空作戰能力,還有對地攻擊能力,應該說它的綜合作戰能力非常強。據最新一期《航空世界》報道,“飛豹”的精確打擊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經過長年的研制經驗積累和大力投入下,“飛豹”的電子系統和精確打擊系統甚至超過了“藍鯊”MKK2。 雜志文章稱,1988年8月,首批4架殲轟7總裝完成。在后來的試飛中殲轟7曾利用符合掛架一次攜帶24枚普通航彈進行測試,但是一直沒有進入空軍服役。隨后世紀交疊的中國空軍需要具備新時代特征,向“攻防兼備”的新型空軍轉變。然而空軍唯一的專職對地攻擊機――強5,其過短的航程和打擊半徑嚴重限制了空軍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空軍不得不將遠程截擊用的殲8II和廣域制空用的“藍鯊”安裝上多管火箭發射器以期進行對地攻擊支援。但是治標不治本,只是擴大了打擊范圍,但是打擊精度和生存能力還存在一定問題。 有鑒于此,空軍隨后裝備了“藍鯊”MKK型多用途戰斗機,提高了對地攻擊能力。但是核心的精確打擊能力仍舊沒有得到改善,而且海軍航空兵隨后裝備了能夠實施精確打擊的“藍鯊”MKK2型多用途戰斗機,具備了精確打擊能力。不僅如此,“飛豹”的精確打擊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經過長年的研制經驗積累和大力投入下,“飛豹”的電子系統和精確打擊系統甚至超過了“藍鯊”MKK2,面對攻擊能力飛速發展的海軍航空兵,空軍也需要提高相應的實力以使得能夠和海航均衡配合。這種特殊情況的出現催生了新型的“飛豹”。 某年初冬,在江南某機場,南空航空兵某團機場上,一架深灰色的新型殲擊轟炸機從機場上轟然起飛。這就是最新的空軍型“飛豹”。此次改裝的新型“飛豹”殲擊轟炸機是根據空軍提出的“預先接裝,領先使用”原則下進行的。由于新型機尚未定型,部分參數指標還需要進一步改進。而且改裝分批分次進行,新老機同場訓練,難度很大。這些在我軍裝備中都屬首次。 。
熱心網友
下面的一些評論值得一讀。臺海局勢緊張,“飛豹”的改進更顯其重要意義。海軍老司令石運生等就多次視察603所,對603所、總設計師、科研人員及科研成果非常著緊。 1999年,603所正式承擔殲轟-7A“重點型號”研制任務,2000年唐長紅就任該重點型號總設計師。603所針對部隊提出的303條更改意見,對殲轟-7A改進型機進行了全面更新設計。 603所在廣征意見后已于1995年著手進行改良型的設計工作。海軍也對此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支持,因為這關系到海軍在21世紀初是否能夠擁有真正的精確對地攻擊能力,以及更加強大有效的反艦能力。 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在殲轟-7A的研制中,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技術水平。在1999年國慶閱兵之后,上級對603所下達了幾個技術難度大、意義重大、時間緊迫的研制與改進項目。為確保“飛豹”A型的研制,縮短同國外先進航空工業的差距,603所立了軍令狀。由于上級給的設計時間只有常規時間的一半,如仍用手工繪圖設計,肯定無法按時完成。603所決定將CAD軟件應用到A型的設計上,而且放棄了局部采用的穩妥方案,在國內率先起用全機三維數字化設計、電子預裝配的無紙設計。 其中,該所57歲的副總設計師吳介琴為首的攻關組,選取曲面外形復雜的機體某段為突破口,進行計算機三維設計。 但是由于很多傳統的零部件加工工廠不完全是用數控銑床、數控車床來加工,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用傳統方法加工。因此又得把三維設計翻譯成原始的二維圖紙,可計算機過不了從三維設計自動翻譯成二維圖紙這一關,不是多線就是少線。為此又要用繪圖機上繪出由三維轉成二維的圖紙。這一過程極為復雜耗時,累垮了部分科研人員 渦扇-9是英國斯貝(SPEY)MK202發動機的國產衍生型,后者是英國皇家空軍F-4“鬼怪”式戰斗機的標準發動機。MK202最大推力9,305公斤,推重比在6。5左右。當時中國希望將MK202作為標準發動機裝備,出資5億英鎊,于1975年12月13日與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簽約引進了該發動機生產專利。1976年3月,603所的中國紅旗機械廠負責開始試制該發動機。1979年7月25日第一臺使用英國毛料制造的零組件、羅爾斯·羅伊斯外購件和附件的渦扇-9完成裝配。 同年11月13日完成150小時持久試車,首批共制造4臺。1980年初,中國制造的兩臺渦扇-9發動機和兩套部件,在英國高空臺上作了高空性能、功能、再點火試驗和-40℃冷起動試驗,并對其5種零部件作了強度試驗考核。同年5月30日,中英雙方在考核試驗通過報告上簽字。至此紅旗廠成功的實現了第一步,用英國毛料成功試制出渦扇-9發動機。按計劃,當時應該接著進行國產毛料試制,但由于當時國民經濟調整,使渦扇-9國產化進度拖后,1983年才取得初步進展。壓縮機葉片的鑄造技術到88年才得以突破。 國產渦扇-9最大加力推力9305千克,最大軍用推力5557千克,中間狀態推力4692千克,最大連續推力4692千克,最大軍用耗油率0。*千克/千克/小時,最大加力耗油率2。0千克/千克/小時,推重比5。05,空氣流量92。5千克/秒,涵道比0。62,總增壓比20,渦輪前溫度1167攝氏度,直徑1093。32毫米,最大長度5205毫米(噴口全張開)。從數據來看,渦扇-9的推力固然無法與AL-31等先進發動機相比,但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已經相當不錯了。尤其耗油率則遠遠優于當時國內的渦噴發動機,使得殲轟-7的航程得到了保證。從彈程指數(載彈量與作戰半徑乘積),“飛豹”的彈程指數為3150t·km,”狂風“為3120t·km,F/A-18為2960t·km。 但真正實現全面的國產化還未能實現,在2003年7月17日,國產化渦扇-9通過國產化工程技術鑒定,獲準投入批量生產。實現全國產的渦扇-9被命名為“秦嶺”。于是乎,渦扇-9發動機經過近30年奮斗,終于實現了完全國產化。 現在大家知道我們的真實工藝水平了吧,好幾十年前的東西,我們仿制起來都那么困難!想想老美的C130和B52的水平,都已經50多年了,我們還是造不出啊,希望大家努力啊! 2000年9月26日,603所的三維無紙設計傳到西安飛機制造公司。西飛按此圖紙生產加工出第一個零件。這標志著國內航空無紙設計獲得了首創性的成功。隨后603所做出了中國第一臺電子樣機。最終,603所借“飛豹”A的研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AD/CAE/DMU/PDM集成數字飛機工程設計系統。 其中,在國內率先引進NT版CATIA V5軟件,進行二次開發應用,從5。0版發展到5。6版,實現了飛機三維設計,超越了傳統的落后設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至此,殲轟-7A全機三維設計是國內首架全機電子樣機,并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電子預裝配”,創建三維數模24744個,部分直接應用于飛機制造和工裝設計,實現了無紙設計與制造。 研究所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高質量地完成了改進的全部詳細設計發圖,4個月完成了某工程電子樣機,創造了飛機設計史上的奇跡。但是由于CAD的不完善,部分工作還需要轉回到紙面上進行,費時費力。CAD/CAE/DMU/PDM集成數字飛機工程設計系統使得西安飛機研究所走上了新的臺階。系統研制只用了半年時間,先后涉及到大氣機、通信導航識別、非航電監控、飛行控制系統及顯控處理機、數據處理機、任務機等近百項重大關鍵技術,并建立了航電火控系統POP、ICD文件庫,編制機載軟件7萬條,測試軟件33萬條,使我國綜合航電火控系統技術又上了一個臺階。 總體的看,603所在研制殲轟-7A的過程中,跟蹤國際航空工業最新技術動態,運用新技術,結合現代集成設計理念、管理方法、技術體系和先進裝備,構建飛機設計研究和管理一體化體系。逐步采用了項目管理、A-B總師制、并行工程現代先進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飛機總體技術水平和質量,對飛機結構及其系統進行了最低限度的適配性更改,提高了飛機戰技性能。 603所在所長黃強和所領導班子帶領下,借助國家高新工程的機遇,把殲轟-7A作為重大契機,重點加強飛機系統、總體設計、綜合試驗等開發能力,高起點進行科研保障條件建設。我國航空設計的總體水平仍與美俄有一定差距,體制、程序上也存在著不合理之處。 A型主要作戰目的集中為精確對地打擊能力和打擊大型艦艇的能力。A型的重點是自主研制“綜合航電火控系統”,將飛行控制系統和火控系統互聯綜合,這在國內是首創,空軍對此也深感興趣。A型改進的航電火控系統,尤其是前后艙的綜合顯控技術是國內最復雜、技術難度最大的系統,大量采用有源液晶顯示器,具備了“玻璃化座艙”的特點。這也是我國第一個采用商用顯控系統的軍用作戰飛機型號。 在發動機方面,渦扇-9的全面國產化將繼續推進,2001年前后該項工作獲得重大突破。但至2004年上半年,國產化工作仍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尚無法全面鋪開大量裝備,對“飛豹”A進入部隊形成戰斗力產生了嚴重影響。 在機體結構、氣動外形方面也作了改進。采用了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具體負責的全復合材料平尾,簡化了平尾的工藝難度和成本,減重及強度和壽命性提高一倍;該所還負責了殲轟-7A的鈦合金超塑成型雙腹鰭,使得飛機的穩定性和載荷分布得到了合理調整。這也代表著我國鈦合金設計制造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對平尾翼尖配重形式進行優化,改善平尾的顫振特性;提高了其承載能力和顫振臨界速度,減低振動效應,原來減重20%的目標提高到24%。改用整體圓弧風檔。垂尾前緣改用芳綸復合材料。 經過共計35項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改進之后,A型空重減少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增加10%,航程增加。提高了可靠性和維護性。局部涂敷隱身涂料。為配合上述改進,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研制出國內最大的全機低速顫振模型;自主開發了應力分析求解、有限元整體求解等。 改進將使A型具有使用多種國產和俄羅斯先進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按國內近年航空武器發展的情況,殲轟-7A的武器裝備如下:保留23-323mm雙管機炮。殲轟-7A有10個外掛點,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艦導彈外,還可使用引進生產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艦導彈,Kh-31P超音速反輻射導彈。采用國產巡航導彈,國產巡航導彈已部署服役。 2004年“飛豹”A已可投擲激光制導炸彈。 其他可用的對地攻擊武器,還包括現役和研制中的國產與進口航彈、火箭彈等。殲轟-7A可使用的外掛吊艙包括:由607所研制的藍天全天候低空導航吊艙,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視紅外(FLIR)/激光瞄準組合夾艙等。國內也在研制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和聯合距外武器(JSOW)之類的多功能空射武器,這些武器在由014中心等單位研究開發。 A型的改進設計,強調了以飛機可靠性、維修性和綜合保障能力為重點,以完善飛機操縱、環控救生、燃油系統更改配套為目標。603所完成了《“飛豹”改進飛機“四性”大綱》和配套設計46項,編制地面設備目錄,培訓空、地勤人員,對新研改進成品可靠性進行了摸底試驗,使“四性”和戰技性能顯著增強。這也是我軍首次系統的對飛機可靠性、維修性進行規劃設計。 2004年初,海空軍在西安進行了兩架殲轟-7新改型接收儀式。圖中可見殲轟-7A若干外觀特點,整體風擋,無翼刀等等。掛載四枚使用渦噴發動機的YJ-83導彈。應該指出的是,這一時刻的“飛豹”A總數量受制于渦扇-9的數量。 現役殲轟-7的改進也在緊張進行。殲轟-7的基型已換上了采用平板縫隙天線的新型雷達,這是一種脈沖多普勒雷達。其天線與JL-10A試驗樣機略有不同,是JL-10A的批量實用型號。 更重大的殲轟-7改型也在研制中,總的來說,這一改型實際上是一種全新設計,只不過有部分機體還和殲轟-7相同。實際就是殲轟-8。殲轟-8將采用并列雙座雙垂尾布局,結合當初空軍希望要一種并列雙座戰斗轟炸機的想法。 外形的改動工作量很大,說明研制單位對其的作戰對象、環境有了全新的想法。飛行控制系統將徹底大改,取消配重、翼刀等落后的控制手段。8型采用火控、電子設備將進一步改進,但是發動機還是國產化渦扇-9,這說明即使到2008年,我們的心臟病還是不會好!根本沒有希望了。 。
熱心網友
早期也是3代
熱心網友
是3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