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十八般兵器”之稱是從“十八般武藝”一詞演化而來?!笆税阄渌嚒笔家娪谀纤稳A岳編的兵書《翠微北征錄》,華岳曾中過武狀元。此書編成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書中自稱“臣聞”,可見“十八般武藝”的說法實際上還要早。可惜宋代的兵書多毀于兵燹,今傳者寥寥無幾,“十八般武藝”的原始出處和內(nèi)涵今天已無從查考。謝肇浙《五雜俎》中對“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nèi)容作了記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鼻笆叻N都是兵器的名稱,第十八般名目“白打”,就是“徒手拳術(shù)”。 《水滸傳》寫到的十八樣是:矛、錘、弓、弩、銃、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還有謂十八般武藝是指九長九短: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钅黨、鉤、槊、環(huán);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杵。
熱心網(wǎng)友
他們答的真好.
熱心網(wǎng)友
綜合各家說法,「十八般武器」至少有25種以上,而且,不在這些范疇中的「奇門兵刃」、「暗器」,更是不勝枚舉,因此,我們不妨將「十八」看成是一個約略的數(shù)字,不必執(zhí)著在數(shù)目上計較?!? 「十八般武器」是中國傳統(tǒng)兵器的總稱,每一「般」下,都各有許多形制、功能不同的兵器,如「刀」下,有九環(huán)刀、雁翎刀、春秋刀、三尖兩刃刀、斬馬刀、砍山刀、大刀……等等,名目繁多。這些兵器,原本都是在實際作戰(zhàn)當中廣泛使用的武器,有部分甚至原來就是農(nóng)具,如「鈀」是農(nóng)家用來鋤地、挑草的器具(《西游記》中的豬八戒,以「九齒釘鈀」為武器,非常有名,正因他在高老莊當女婿時,是莊稼漢的身份),中國歷代的戰(zhàn)爭,很多都和農(nóng)民有關(guān),因此兵器往往就從農(nóng)具中脫胎換骨而成。 使用武器,有許多訣竅,不同形制的武器,有不同的施展方法,設計的功能也有不同的重點,如「刀」以砍、斫、劈為主;「劍」以刺、割、挑為要;「槍」、「矛」用于遠刺,「盾」、「牌」適于遮擋等皆是。大體而言,訣竅不外砍斫、挑刺、架掰、遮擋、壓劈、敲擊、鉤扯、遠射、拋擲……等十來項。如果依據(jù)兵器的性質(zhì)加以區(qū)分,「十八般武器」可以分成六大類: (一)拋射兵器:弓、弩、箭、矢、銃 (二)長兵器:戈、矛、槍、棍、棒、撾、殳、杵、桿、杖、鈀、把頭、 鏟、斧、鉞、戟、槊、叉、?、鉤、大刀、?[、大鐮。 (三)短兵器:劍、刀、鞭、金間、鉤、鐮、錘、鏈、尺、拐、哨子棍、 環(huán)(圈)、輪。 (四)軟兵器:流星、綿繩套索。(五)奇門兵刃:三尖兩刃刀、橛、點穴針、扭子、匕首、鴛鴦鉞、三節(jié)棍、盾牌、判官筆、狀元筆、陰陽銳、鐵尺。(六)暗器:飛劍、飛刀、飛鏢、鏢刀、梅花針、飛針、飛刺、飛鉈、 飛抓、飛鐃、梅花袖箭、袖筒箭、摔手箭、花裝弩、踏弩、袖弩、袖圈、袖蛋、彈弓、飛蝗石、鐵蓮花、鐵鴛鴦、 如意珠、流星錘、鐵拳、龍須鉤、繩鏢、羅漢錢、噴筒、龍吒、梅吒、血滴子?!? 兵器的形制不一,適用對象也有所區(qū)別,武俠小說中柔和嬌弱的女性、溫文爾雅的書生,通常使用輕便靈活、優(yōu)雅高華的「劍」;身材魁梧、性格粗豪的大漢,則不是用威風凜凜的「刀」,就是厚重沉猛的「狼牙棒」、「降魔杵」之類,就顯示了這個道理。擅于描摹人物的作家,往往將人與武器作緊密的結(jié)合,使得武器變成人物性格的延伸,如金庸《神雕俠侶》中的絕情谷主公孫止,同時使用刀與劍,而偏偏以刀為劍、以劍當?shù)叮浞诛@示了他心機深沉、陰險狡詐的個性;而古龍《大旗英雄傳》中的鐵中棠,以「云家旗」為武器,云旗蕭蕭的壯烈之氣,也與他正氣凜然的形象配合無間 都是很成功的例子。在中國傳統(tǒng)的小說中,兵器甚至成為人物的象徵,青龍偃月刀就是關(guān)羽,方天畫戟就是呂布,金箍棒就是孫悟空,就是家喻戶曉的例子。 兵器與武功的施展招數(shù)也有關(guān)鍵性影想,歷代聞名的招式,有些就是從兵器中衍生而來的。中國傳統(tǒng)的「過年」,有貼年畫的習俗,往往在大門上貼著「門神」,這兩位「門神」,是唐朝的名將秦瓊(白面執(zhí)金間)與尉遲恭(黑臉持鞭),秦瓊以「金間」為武器,最著名的一招稱為「殺手金間」,現(xiàn)在已成為流行的詞語了。此外,如楊家將的「回馬槍」、關(guān)羽的「拖刀」也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摹V馈甘税阄淦鳌乖~語的人很多,但知道其中細目的人則寥寥可數(shù),更別提明了各武器的形制、功能、源流與相關(guān)的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