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到底有沒有來過中國,從古至今一直有人持否定看法,因為一直沒有史料可以證明他曾到過中國。

熱心網友

馬可波羅真的來過中國嗎? 去年10月4日到11月5日,上百萬美國中小學生,參預了沿絲綢之路進行的一次考察。據說是想為馬可波羅(1254-1324)究竟來過中國沒有尋找證據。(上,圖1,馬可波羅畫像,據Mrs。 Sunda's Gifted Resource Class主辦的網站 )據歷史記載,馬可波羅游記是在1298年寫出的,原本早就不見了,現存的各種版本有150種,包含多種語言的譯本,最老為1351年版,現在流行的是16世紀的版本。馬可波羅游記的出現,在歐洲引起了轟動,原來還有一個比他們的家園更為富庶繁榮的東方世界,這本書的意大利原文本并不叫做游記,而是世界概述Divisament dou Monde。 歐洲人原來也和我們中國人一樣,以為世界只有他眼見的那麼大;我們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叫做中國,他們把身邊的海叫做地中海。都以為自己是住在“天下”的中心,馬可波羅讓他們看到東方還有這樣大一個帝國,(下,圖2,古畫,圖中所示實為成吉思汗建立的包括有中國的大帝國)  馬可波羅游記使西方人對東方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出現了探尋東方世界的狂熱。哥倫布按照地圓說的設想,企圖開辟海上通向中國的航路,就是受到馬可波羅的影響,1482年8月3日,他帶著西班牙女王致中國大汗的書信,還帶了一本馬可波羅游記,開始了一直向西的航行。經他作過眉批的這本書,至今還保存在西班牙Seville的圖書館中。 馬可波羅游記一出來,就有人懷疑,他真的去過中國嗎?會不會是別人寫的用了他的名字?要不就是他將道聽途說得到的材料作為自己的經歷,或者經過別人添油加醋。這游記本是他在監獄中口述,由同囚一室的浪漫小說作家Rustichello筆錄而成。1295年馬可波羅回到家鄉威尼斯。1298年9月7日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之間的一場中世紀少有的大海戰,戰敗被俘囚禁。馬可波羅一家確實在中亞一代跑過生意,在這些地方有機會接觸到過中國的商人。(右,圖3,古畫,馬可波羅口述在東方的見聞)1995年,英國不列顛圖書館中國部主任伍德博士(Dr。 Frances Wood),出了一本書,概括前人對馬可波羅游記提出的疑問,結合自己的研究,明確表示:馬可波羅并未到過中國。馬可波羅究竟來過中國沒有?光靠書本上研究不夠,最好親身走一趟,用自己實際的見聞去驗證一下馬可波羅的見聞,雖然事隔七百年,但仍會有蛛絲馬跡可尋,并可以對照比較。(愛迪生小時候坐在雞窩上代替母雞孵蛋的故事,想來你已熟知。可不要視為兒戲,這是重視實踐檢驗的科學精神深入到他心中的體現,我們就是缺少這種精神。埃及的大金字塔有人認為非當時的人力所能建造而是外星人的杰作,經過按照古埃及時的條件模擬實踐,證明那時的人有能力建造這樣的金字塔。可是我們有些人還在那里大談是外星人建造了金字塔;中國的八卦還也是外星人傳授給周文王的!)沿著馬可波羅的足跡去探索一番,無疑是個好主意,但是怎能作到成千上萬的人都能參與呢?美國的一個專門輔導中小學生學習的網站Classroom Connect利用現代技術,將課堂與遠隔重洋的現場連接起來,按照馬可波羅進入中國的路線,也就是沿著當年的絲綢之路,組織了一次“探索亞洲”(AsiaQuest)的考察。下,圖4,考察路線圖Classroom Connect, 現代科學技術是這次考察的生命線,考察隊主要由年輕力壯的人組成,10位成員中半數是衛星通訊及音像技術等方面的專家。他們每天發回圖、文、錄音、錄像,報告所見所聞。22位在博物館、大學及其他學術機構研究漢學、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生物學、歷史學的學者,以及專門研究絲綢之路、沙丘、竹子、熊貓、和馬可波羅的專家當后盾。他們為考察隊提供咨詢,并回答受眾提出的問題。 考察隊先在北京集中準備,然后轉赴新疆喀什。1999年10月4日,考察從這里開始,。絲綢之路在敦煌以西分三條路線,馬可波羅走的是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這條路,考察也選擇了這條路線,大體上沿著馬可波羅的足跡穿越塔克拉馬干沙漠,經過河西走廊,黃土高原,于11月2日到達北京。11月5日,全部考察活動結束。其間也有跨駱駝騎自行車的時候,不過大部分路程是用現代交通工具代步,不能與馬可波羅的艱辛相比了。馬可波羅從喀什到北京走了3年,這次考察隊從北京到喀什只用了8小時。 (右,圖5,考察隊進入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據稱有上百萬的學生參與,他們在自己的課堂里,通過網絡觀看收聽。可以隨時了解到考察隊的活動,包括他們的飲食起居。并可隨時提出他們的意見與要求。考察的目標和路線,都根據多數受眾的意見來確定。一周一次知識測驗起著幫助學生復習的作用,每天還有一個用圖像或聲音提出的問題,回答者可以充分發揮。通過電子郵件,受眾可以方便及時地參與討論,回答問卷調查,以及向專家提問。他們的意見,不少是經過班級討論的,老師也有參與。不少學生真敢發表意見,挑戰專家,后生可畏,700年前的記載,經過自然與人世間的滄桑巨變,到今天還能多少證據留下?大地茫茫,從何著手?但是,歷史的腳印是不可能完全抹掉的。我國古代的賢哲早就提出,應當“即物窮理”,就是要深入到客觀事物中去認識客觀事物。現代的科學考察也就是這個精神。考察隊將自己的見聞和馬可波羅游記比較,證明許多記載是真實的。 馬可波羅游記中說,喀什是一個都會,現在歸屬大汗,這里是從西方進到中國的入口,中亞的通衢要道,城市繁榮,商業興盛。 考察隊發現,今天的喀什仍擁有這種地理優勢,并正在發揮這種優勢。熙熙攘攘,一大早趕集的人群就來到了。市場上擺著精美的絲綢、地毯、服飾、刀和帽子,正如馬可波羅游記的記載。(右,圖6,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在喀什的市場上,考察隊人員見到的是大人微笑,孩子用英語歡迎。不愧是中國接待客人的友好的門戶。城市在現代化,但這里的風情仍有不少和馬可波羅的記述相似。馬可波羅曾著重記述的葡萄和棉花,仍是這里主要的農作物。(左,圖7,喀什市場上的葡萄,©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 喀什的馬市,在馬可波羅時代就有名了,今天仍很熱鬧, 10歲的孩子在馬市上表演熟練地騎馬。這不禁使考察隊中負責科學報道的克利絲丁娜﹒阿倫,聯想到成吉思汗的騎兵,這些騎兵胯下的戰馬,個子不很大但健壯結實,馬尾長的又長又密,沙暴襲來,尾巴卷起正好保護了後部,粗大的頭藏在身子下也得到了安全。特別是這種馬多日沒有飲水仍能馳騁沙場,雖然脾氣暴躁不大馴服,成吉思汗正是靠著它縱橫歐亞大陸(文革中有電影諷刺教授講馬尾巴的功能,實顯示出編導的無知)。這種馬是1000-2500米的高度上半沙漠地區的特產,是蒙古野馬中的一個特殊品種(學名Equuss caballus przewalskii)(右,圖8,保存在美國動物園中的這些蒙古野馬,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但是克利絲丁娜(Christina Allen)在喀什的馬市上不能著到它的蹤影了。因為到20世紀70年代,這種蒙古野馬在全世界也只有大約300匹!名為野馬實際上已無野生的了,全靠動物園和私人園囿使它們得以保存。要問這種蒙古野馬為什么會瀕于絕滅,得問人類自身。生態環境被人破壞,是它衰微的主要原因。所幸經過保護瀕危動物人士的努力。現在這種馬已增至約有1500匹,并有200匹已放回到它們的老家。有中國學者提出,在中蒙邊界一帶,可能還有野生的蒙古馬,果真如此,那它們有機會團聚了。克利絲丁娜是生物學家,她借此向美國青少年普及了許多關于馬和需要保護瀕危動物的知識。有關保護環境和瀕危物種的知識,是結合這次活動普及科學知識的重點。  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述的絲綢、服飾、食品和手工藝品,不少在市場上還可以見到,并保持著舊日的風格與情調。美國人喜歡吃的bagel也在這里找到了它們的根,就是流行在中國北方用火爐烤制的饃。兩者有所差別,基本制作方法相同,這里的人們燒煤、吃米、面或宗教信仰等風俗習慣,和馬可波羅游記的記述也大致相同。(左,圖9,喀什街頭正在火爐中烘烤的饃,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 馬可波羅游記中說葉爾羌這里的居民,因飲水帶來的疾病使腿和喉嚨腫脹而苦惱。考古學家福克斯(John Fox)在今天的葉爾羌,真的看到了這樣的大脖子病人,現代醫學告訴我們。這是缺碘產生的。就這件事看,馬可波羅游記很真實可信了。(右,圖10,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 考察隊由喀什東去和田,一路上見到的城鎮,更加繁榮。和馬可波羅時代比較,最大的變化大概是人越來越多,以至克利絲丁娜對中國只生一個孩子的人口政策不僅理解而且大加贊揚。(左,圖11,和田的市場,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 馬可波羅游記和比他進入沙漠更早的許多旅行者都在告訴人們,沙漠深處有精靈發出奇怪的聲響,或如音樂,或如戰鼓,或如軍隊在行進,等等。在選擇路線的征求意見的時候,40%的受眾主張應深入沙漠去探個究竟,但也有38%的人認為這有點玄乎,不如去探究那因沙漠擴張而湮沒的文明,于田北邊不遠的尼雅廢墟。這個廢墟本是東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中的精絕國,1901年為英國的考古學家斯坦因所發現并介紹到西方。考察隊最后決定騎駱駝穿越沙漠,就是照顧了這些要求,自然沒有遇到什么精靈,倒是把敦煌附近的鳴沙山有關的科學知識普及了一番。(右上,圖12,鳴沙山) 中國人偏愛玉石。馬可波羅游記說從于田向東去要過一條河,在河床上可以象沙里淘金似的找到玉石。這河就是從昆侖山流向沙漠的克里雅河,考察隊在此短暫的停留,找了一番沒有收獲,(左,圖13,©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但和田、于田一帶,至今仍是玉石的重要產地。    馬可波羅游記中說,中國人燒一種黑色的石頭,他還帶了一些樣品回去,使歐洲人大吃一驚,盡管歐洲地下的煤也很多,但在此以前,他們不知道可以用來作為燃料。后來,這煤的開發利用,成為為歐洲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今天考察隊來到馬可波羅最先看到黑石頭的地方,得知這些“黑石頭”還在更大規模的開采。中國是現在世界上產煤最多的國,煤仍是中國主要的能源。此時他們的心情與馬可波羅不同。更擔心的是燒煤對環境的污染。在張掖,他們著意參觀了燒煤的發電廠,原先以為一定是到處烏黑,但他們看到的是整潔和效率,這里的生產已自動化了,用計算機管理,維持全廠生產的運行,少到每班可以只要12 個人。但是關心環境保護的克利絲丁娜,仍看到一個大煙囪正在冒黑色的濃煙。(右,圖14,©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她知道這是燃燒不充分,正污染環境,但當時沒有說。也許是她深知燒煤對現在的中國還是那樣不可避免,她的報道中告訴受眾,中國對能源的消費僅為德國的兩倍,而人口是德國17倍!他們注意到中國正在開發干凈的能源,報道了草原上雨后春筍般興起的風力發電站,(下,圖15,©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 的確,中國人發現煤可以作為燃料使用,為人類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歷史又提出了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環境的問題。其實這燒煤污染環境也已受到中國人的重視,象煙囪冒黑煙,能解決而且已經有不少工廠得到解決。他們當時沒有提出問題,但把這張照片發在互聯網上了,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借來作為對我們自己的驅策。經過考察,發現游記中有些記載,明顯錯誤;還有些應該記下的事物沒有記。這些都成了否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依據游記中說在喀什和田這一帶,丈夫如果外出超過20天,妻子就可以自行改嫁。考察隊注意到,這里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婦女言行謹慎,出門還戴面紗,700年前也是這樣,根本不存在這種風俗。游記在記過喀什後,接著就記述撒馬爾罕,然后是葉爾羌。但撒馬爾罕是在此西邊千里之外,考察隊一些人從喀什騎自行車就到了葉爾羌。游記說,在張掖的一座廟中,有幾尊10步長(約合5米)的臥佛。考古學家福克斯到了張掖就去尋訪。他在報道中說:這里的大佛寺確有臥佛,但不是幾尊,而是只有一尊,長度是游記所說的7倍,即有35米。福克斯質疑:如果馬可波羅是親眼看過,何至于相區如此之遠。據我所知,在張掖的宏仁寺大佛殿,有一尊我國最長的室內臥佛,長34。5米,福克斯觀察得相當準確。這座廟是西夏王朝的永安元年,即公元1098年創建的,改過幾次名字,習慣稱為大佛寺。馬可波羅來的時候,已存在了將近200年,游記中的記述是錯了。福克斯感到馬可波羅游記中好些記述,不象是他自己的經歷。如穿越塔克拉馬干沙漠,非常危險艱辛,當年馬可波羅一路上遭遇的困難,肯定比他們今天遇到的要大得多,應該大書特書;但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僅占有200字的篇幅。不免使人生疑,他真的走過這一趟嗎?再如按游記所說,馬可波羅曾隨父親和叔父在張掖經商住過一年,但他對張掖的記述十分簡略,提到的那些當地的事物,,在此住一夜就可以看完了。從喀什到北京這段路程,游記的記述簡略,能夠用比較的方法辨別其對錯的事物也不可能多。專家的研究和這次考察隊的活動,都是把那些對西方人來說很新奇重要的事物,在馬可波羅游記中卻找不到它們的影子,作為否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重要依據。考察隊不是就住在賓館而是深入到大街小巷和老百姓家里體驗生活,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最使他們感到新奇,象牛的五臟六腑都拿來吃,還有保存多年的皮蛋等等,在他們看來都不可思議;這些東西馬可波羅游記中沒有還則罷了,但象用筷子吃飯這種到處存在而對西方人來說非常特殊的事物都沒有記。還有飲茶和用毛筆寫字。 質量精美的絲綢、地毯和絲制品在和田的市場上特別引人注目,使人不難想象出當年的盛況。和田至今仍盛產絲綢,還去參觀了古老的繅絲工藝。(左,圖16,右,圖20, ©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馬可波羅作為一個商人,應該注意,但游記中沒有。還有敦煌的莫高窟,木活字這些使西方人驚嘆的事物也沒有。有的考察隊成員生了病,當地醫生用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有效,使他們大為嘆服,而也由此提出問題馬可波羅游記為何不記載,如果他真的在中國生活多年,能一直不生病嗎。考察隊最後一站是北京,他們看到了長城的偉大,而馬可波羅游記居然沒有記載。伍德做出馬可波羅沒有來個中國的結論,也是以此為重要依據,在她的書中,用了整整一章來討論。伍德是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博士,她知道早先的長城是用黃土夯筑的,現在看見的磚面的長城,到明代才建造出來,但她認為土筑的長城在今天從西安去敦煌的火車上還可見到,鄭州附近還可看到商代殘留的夯土城墻,在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時候,即使長城沒有修過,仍會大量保留在那里,很難想象一個遠道來此的歐洲人對它不注意。她認為,馬可波羅如真的他所記,曾多次來往上都與大都(北京)之間,必須經過長城,不應該一字不提。(下,圖17, 漢代殘留的一段長城。在玉門關以西5公里處,用板土蘆葦筑成。據敦煌旅游網站) 考察隊的考古學家福克斯,根據考察所得和伍德的研究結果,得出結論:馬可波羅游記對推動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不可磨滅的歷史作用,但馬可波羅極有可能沒有到過中國。一樁懸案年輕的網民在收看了考察的全過程后投票,65%的人否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35%仍肯定他來過。還有112封來信發表出來,讓我們看到他們否定或肯定的理由,這些信,多是班級中討論的結果,兩方面的意見都被充分列舉。這些信中否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意見,大體上不出伍德及考察隊提出的依據,也就是同意他們的意見。通過互聯網參加了這次活動,仍然相信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人,承認游記里面有錯誤和缺失。但認為這并不能因此作出馬可波羅沒到過中國的結論。馬可波羅是一個商人不是作家,游記是由他口述,別人寫的;他到過的地方也許沒有那么多,觀察不仔細,記錄也會有疏失。但記下的事物也夠多了,何況在這次考察中不少又得到證實。否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論據,幾乎是每條都受到反駁。沒有記筷子和飲茶。馬可波羅是在忽必烈的宮廷及自己的官署中生活,不需要,他們知道那時的中國的皇帝是蒙古族,自有其不同于漢族的生活方式。伍德將游記沒有記婦女纏足作為馬可波羅沒來過中國的證據,也被學生駁掉了。蒙古人是不纏足的。還有人設想,也許是馬可波羅不喜歡茶,或者他天天用這些東西,20多年下來,習慣了,不覺得有記下來的必要。 為什么沒記長城?討論最熱烈,發表出來的154封來信,表現出這些年輕人富于想象力,對中國的歷史文化也有一定了解,當然也不乏孩子的幼稚和天真,譬如:馬可波羅經過長城時趕上沙漠風暴,眼睛里進了沙子,或者有巨大的沙丘擋住了他的視線。也有可能是他見過蜃樓,以為這不過又是蜃樓的幻影。長城是中國的軍事機密,就象不能讓外星人知道地球的防御系統一樣,中國皇帝不許他向外講;甚至猜想,是忽必烈曾要他起誓對外面的人保密。也有人認為是馬可波羅自己不愿說出來,怕知道的人多了,歐洲人去的多了會給長城帶來破壞。不過更多的人指出,當時這里的長城并不雄偉,不過就是一條土堤,因為在宋代長城沒有維修過,此時可能已是廢墟。現在北京附近的長城是明代苦心經營的,(左上。圖19,北京附近的長城,©David McLain for Classroom Connect, )在忽必烈時代長城沒有什么重要性,那時的長城,馬可波羅還只能見到一段,也許他已見過類似的墻,因此不以為意。歐洲有些村鎮周圍便也建有圍墻,相當多的人認為,馬可波羅到了中國但未到過長城,不能要求求他什麼地方都走到,即使到過,他也不一定感興趣。或者是做筆錄的那位作家不感興趣,沒把它些進去。總之,游記沒記有長城,不能成為馬可波羅沒到過中國的證據。專家對這些意見作了評論,不管是哪一方面的都選出一些公布,專家也參加討論,學生的意見有些就是發信詢問專家後寫出的。盡管投票的結果否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人數占優勢,一些專家也仍然相信馬可波羅來過中國。馬可波羅究竟來過中國沒有,當然不是用投票的方法所能解決的。而否定或肯定的意見,都缺少直接的有力的證據。肯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根據就是這本游記,而這游記本身存在疑問。否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主要也是根據這本游記。如果以記錯了或應該記的沒記為據。這該記的標準是什么?而且在古代,由于觀察的局限,書寫印刷等困難,和當時缺少科學知識,留到今天的游記有幾部是記述詳盡和完全正確的呢。有沒有記不是推斷沒有到過的充足條件。需要在游記之外去尋找證據。 多年來就有史學家中在為此努力。他們懷疑,要是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并在朝廷身居要職,中國的史籍為何沒有記載?中國有重視歷史的傳統。從國史到地方志,各種形式的史冊浩若煙海,記載翔實,特別是外邦來人,可用來作為中國皇帝威震異域,德被四方的佐證,更是不會放過而要大書特書,在元朝象馬可波羅這樣的西方人被歸為色目人,其社會地位在漢人之上,馬可波羅既然在朝廷身居高位,還作為特使送嫁公主,按常規,國史中那能不記。(右,圖20,馬可波羅覲見忽必烈[古畫])也正因為中國的史籍浩若煙海,在沒有把該查到的典籍都查到以前,作出否定的或肯定的結論都有困難。所以一些史學家雖然早就發現了問題,仍只是抱存疑的態度。伍德博士根據前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大膽說出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的論斷,語出驚人,她雖然下了一番功夫,如游記中說馬可波羅在揚州做過官,她便去查了揚州地方志的多種版本,都沒有找到馬可波羅其人其事。但我們對歷史的探索是不是到了已能作出結論的時候了呢? 1999年11月15日,在北京出版的光明日報報道,南開大學楊志玖教授早在1941年,“從大量古文獻中發現一條馬可波羅離華的記載”,永樂大典殘本中記有元朝公主嫁到波斯去的事,時間是1297年,正好與馬可波羅說他護送公主到波斯的時間符合。遺憾的是,這條記載中沒有提到馬可波羅這個人。從經過這么多年,專家仍未能在中國的史籍中找到明確可靠的史料,要肯定馬可波羅來過中國也不容易。在社會上。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仍是相信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人占著絕對優勢。意大利人以有馬可波羅而自豪,在他的家鄉威尼斯建立了研究馬可波羅的國際中心。盡管伍德博士否定馬可波羅到過中國的書在1995年就出版了, 1998年9月5日至19日,照樣舉辦了紀念馬可波羅的盛大活動,模擬了700年前9月7日在威尼斯與熱那亞之間發生的一場海戰。因為在這場海戰中,威尼斯人戰敗。馬可波羅在這天被俘,而如無這一事變,大概也就不會有這本游記流傳下來。(左,圖21,據說馬可波羅就是在這棟樓里誕生的, Stephan Edelbroich 攝)左,圖22,十三世紀的戰艦[古畫];中,圖23,威尼斯,Stephan Edelbroich 攝;右,圖24,1998年9月7日在Korcula前方海上的模擬海戰,據Korcula 市所辦馬可波羅網站)馬可波羅到過中國沒有?看來要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懸案。懸案也是一種懸念,人們總是希望個懸念的結局是美好的、合乎自己的愿望;喜歡馬可波羅游記,因為它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友好象征,特別在這世界紛爭不已的今日,更感到馬可波羅的可貴,不愿讓一個理想的偶像破滅。因而盡管有許多疑點,對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寧信其有,不愿信其無,。東方喜歡馬可波羅更因為在後來的東西方交往中,西方是以火與劍開路,帶來的是雙方的交惡與隔閡;而馬可波羅游記贊美東方而不存在偏見和歧視,帶給大家的是友誼和對和平富裕的追求,而這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愿望。現在說馬可波羅沒有來過中國,豈不是有點大煞風景。據說在馬可波羅臨終前,神父貨家人都問他,你說那些是不是真的?他生氣地回答:我僅僅說了我看見的一半!確是很感人的,此時他還有什麼必要講假話呢。但是要從歷史記載來求證,我估計難以找到馬可波羅來過中國的證據了。也許如光明日報的報道,楊志玖教授又有新的重要發現,這對大家都是一個鼓舞,不過馬可波羅究竟來過中國沒有,其實已無關緊要,游記中展現的圖景已經給世界留下美好的印象,也許就是這樣成為一個懸案永遠留給人們懸念更好。。

熱心網友

到過啊,不然,那本書難道是聊的?????那他也太了不起了,太有想像力了佩服佩服啊!!!!!!!!!

熱心網友

到過并帶來了羅馬文化

熱心網友

來過的,歷史書上說他曾做過官,是在元朝的時候!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肯定是來過的

熱心網友

來過,可以看他寫的《馬可·波羅游記

熱心網友

j 是以以前的中國,不是現在的。

熱心網友

歷史書上說他到過,應該比較權威了,教育一代代的人呢!

熱心網友

當然來過啦!

熱心網友

馬可·波羅和《馬可波羅行紀》 1271年,馬可·波羅同他的父親、叔父三人,離開了威尼斯。他們穿過西亞和中亞,到達元朝朝廷。他們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馬可·波羅為元朝政府服務17年。1295年,馬可·波羅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對熱亞那的戰爭中被俘,他在獄中口述了東方見聞,他的口述由一個叫做羅思蒂謙的人記錄下來,成為《馬可波羅行紀》。在書中,他描繪了中國的富庶景象和繁榮的城市、眾多的人口。他在書中稱元朝大汗的禁衛軍為男爵,共12萬人。他說,大汗每年“頒賜此12萬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異……由此共為13色。此種袍服上綴寶石珍珠及其他貴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帶與袍服共賜此12萬男爵,金帶甚麗,價值亦巨,每年亦賜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襲,顏色與諸男爵之袍服同。唯較為富麗,而其價值未可以數計也。”他還敘述了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的宮殿和佛塔,特別說到那里富有黃金、珠寶。馬可·波羅的敘述中有些荒誕的地方,例如說日本“據有黃金,其數無限……君主有一大宮,其頂皆用精金為之……宮廷房室地鋪金磚,以代石板,一切窗櫳亦用精金,由是此宮之富無限,言之無人能信。” 關于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中外史學界一直有兩種不同的看法。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學者弗蘭西絲·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馬可·波羅并未到過中國。但我國史學界的大多數學者根據許多史料的記載,認為馬可·波羅曾到過中國。。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他改變了我們中國的命運,讓八國聯軍來侵略我們

熱心網友

馬可波羅在元朝時曾做過官所以來過。

熱心網友

當然是來過中國了,這點不用懷疑.

熱心網友

來過,他的游記里都有寫到,而且我國史記也有記載呀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歷史書上都說來過的!

熱心網友

我想......... 應該沒有.

熱心網友

來過,還到過我們的泉城濟南市,他曾說過泉城是東方的威尼斯。而且還寫過《馬可·波羅游記》.

熱心網友

到過,他寫有《馬可·波羅游記》.

熱心網友

絕對來過

熱心網友

應該是來過

熱心網友

到過,他寫的《馬可·波羅游記》把中國描繪的非常富有,這也是導致后來八國聯軍侵略的原因之一!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當然到過,還寫了 一本書

熱心網友

來過啊 還寫了一本傳記 也是因為這本傳記引起西方對東方的向往 形成了都去東方淘金熱的局面

熱心網友

應該是來過的。你可以看一下余秋雨的〈歐洲之旅〉其中一處說有記載中國資料,據推算那只能是他來過中國之后的描述

熱心網友

來過!

熱心網友

我看到一篇資料馬可波羅來到過中國。

熱心網友

這又是一個中國人意淫的例子,馬可·波羅虛構的故事目前只有在中國還有人相信。有關馬可·波羅的最大疑點,是他沒有出現在任何漢語或蒙古語的史料中。當時中國的官僚體系極為龐大,一切大小事項都會被記錄在案,每個城市的每一任地方官,每一個小官吏都不會被漏掉,但馬可·波羅一家壓根兒沒出現過。

熱心網友

到過不然人家怎么知道他呢?

熱心網友

聽說來過

熱心網友

到過中國,老板桌說得對.

熱心網友

有!

熱心網友

對!都是因為馬可的那本書,上面描述的中國說中國遍地是黃金,人人都穿凌羅綢緞,使得歐洲人把中國當成一個侵略的寶藏!!!!!!!!!!!!!!!!所以說馬可為歷史做可貢獻,主觀上為中國帶來了災難.

熱心網友

來過,可以看他寫的《馬可·波羅游記》,書里詳細記錄了他個人到中國旅游的所見所聞,不過書中有些東西因為翻譯的原因,內容不真實。

熱心網友

沒到過

熱心網友

來過,可在他的書里卻加了自己夸張的成分,這讓我們不能確定他的一些話的真實性

熱心網友

當然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當然到過了,現在的披薩就是他從中國帶回去的,不過沒學好整成現在這樣,把餡全放在皮上,要知道它的祖先可是餡啊. 還有你可以找本《馬可·波羅游記》來看呦.

熱心網友

當然到過

熱心網友

他給別人說他倒過,但是不是真倒過中國只有他自己知道。

熱心網友

不知道 他來的時候沒辦簽證大概是偷渡過來的吧? 現在好多地方都在通緝他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有到過,他還做過元朝的官員。

熱心網友

到過

熱心網友

沒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