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應該是法拉利戰車名字很簡單“F2005”,大概合人民幣800萬元。新浪體育訊 新浪賽車駐意大利通訊員薩薩里報道:2月25日馬蘭內羅消息,萬眾期待的F1法拉利車隊2005賽季新車F2005將于今晚在法拉利總部馬蘭內羅亮相,新賽季法拉利戰車名字很簡單“F2005”,這部單座賽車將不參加新賽季前四站比賽,將于5月7日-9日的西班牙大獎賽正式亮相。 伴隨著新車即將發布,世界冠軍法拉利車手舒馬赫卻相當低調,“5年了我們沒有品嘗失敗滋味,我知道我自己也總會有失敗的一天,實際上體育本來就是失敗伴隨著勝利。” 7次年度總冠軍,從2001到2004年5連冠的舒馬赫在新車發布之際如此謹慎也不是沒有原因,前幾天在瓦倫西亞的試車難說成功,新賽季的新規則也將影響法拉利車隊的發揮。 獨家組圖-法拉利歷屆F1賽車大全 實際上F2005與F2004相比外型上變化不大,主要主要來自于一些技術革新。 一、側箱:最顯著的革新體現在側箱,實際上新技術已經體現在索伯車隊的2005新車,索伯的發動機也是法拉利提供的。F2005的側箱體積擴大,目的就是更好地給發動機降溫,汽車引擎冷卻水箱即散熱器的改進將進一步提高法拉利賽車穩定性。 二、懸掛:全面更新了懸掛系統,與普利斯通聯合設計的新懸掛系統將在排位賽中體現技術含量。 三、鼻翼:法拉利必須適應新規則,于是在空氣動力學設計上前鼻翼稍微升高,同時曲線變得柔和。 四、尾翼:擴展了15厘米,看起來有些笨拙,不過這也是不得已必須要遵守國際汽聯新規則的舉措。F1業界把邁凱輪老板羅恩·丹尼斯稱為“科技狂”,他從來不吝惜在F1賽車上采用最新、最昂貴的高科技材料和研究成果。邁凱輪的技術中心一切設施,都給人一種身處未來世界的感覺,有些冰冷和距離感,但確是令人贊嘆和崇敬的至高境界,這也正是丹尼斯本人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 這種對于完美和高質近乎偏執的追求,到底是來自個人的性情,還是在這個尖端領 域里生存的必需? 在參觀邁凱輪技術中心零件、材料和風洞等研發設施和研發流程之后,這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對細節的完美要求,固然來自F1這項運動對毫厘之差的極致追求,但更主要的方面,恐怕還是來自于維持邁凱輪這樣一個企業生存的一種形象必需。必須保持自己最尖端的形象,無論在哪個細節,都必須顯示自己對最高質量的選擇。只有這樣的姿態,才能夠讓它被持續地接受為最頂尖企業的一員,讓它借助和其它最頂尖企業的合作,在商業生物鏈的最頂端保持生存。 說實話,一支F1車隊的研發和生產過程,談不上任何成本控制和效率。集中采購、流水線大批量生產、從時間中要效率,這些理論在F1車隊的生產過程中你完全看不到。相反,你看到的很像是小規模手工作坊的生產方式,精工細作,一部賽車的問世,凝聚了成百上千人殫精竭慮的努力。 在邁凱輪技術中心的零件生產車間,技術人員為記者講解了一個普通F1賽車用齒輪的制造過程:一個純鋼的盤片,先被激光鉆三個精確的小孔,然后放入一架龐大的機器。機器自動用三根特殊材料制成的細絲,穿入三個小孔,與孔壁不碰。電流由細絲傳入盤片下的水中,形成高溫火焰,再隨著細絲的走向,在鋼片上切割出角度極為精確的齒輪來。這樣的一個過程極為緩慢,一個F1賽車用齒輪的制作時間,需要八個小時! 而每一個齒輪,每一個F1賽車的零件上,都會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這個號碼記錄的是該零件的壽命。“每一個零件都有自己的壽命,一旦這個零件運轉的公里數到了,即使它仍然完好,也要被馬上撤下。如果不是碳素纖維這樣可以繼續回收利用的材料,像鋼制齒輪之類的零件,我們必須將其砸毀,以避免哪怕最微小的技術機密外泄。”一位技術人員說。 一部邁凱輪梅塞德斯車隊的F1賽車,每個零件都要自己制造,而制造零件的機器也都需要購買。如今的F1賽車,車身絕大部分需要由太空時代的材料來建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科技復合材料,如碳素纖維。 從邁凱輪車隊技術人員手中,我們接過幾個碳素纖維F1賽車部件的樣本,感覺它們確實非常輕。由碳素纖維制成的方向盤,就像一個給孩子玩的塑料空心玩具那樣便于揮舞。 “可不要低估它啊。它的重量是鋼的五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兩倍!”技術人員說道。 據介紹,F1賽車上的碳素纖維板件的制作過程大致是這樣:先將人造絲或者丙烯纖維加熱到攝氏250度,然后再以攝氏2600度在鐵爐內加熱,使之炭化為碳以及石墨。炭化后的纖維會以每三千條微絲卷成一條0。1mm粗的細絲,并以之編織成網狀圖案,成為碳素纖維布(碳素纖維板的高強度就得益于這種單纖維整齊排列、緊密成束的內部構造)。再將碳素纖維布放置在加工模型的鋁制模具中,將適合的合成樹脂涂滿碳素纖維布,然后放到蒸壓機中以不同的溫度、時間和壓力溶制,令碳素纖維融合,成為堅韌的碳素纖維板件。 碳素纖維板一層層粘合起來,就成了F1賽車的車身,根據不同部件的著力和對撞擊下發散的控制,還要以不同的形式排列碳素纖維板的纖維走向。比如說懸掛系統,力的走向是單向的,碳素纖維板上纖維的走向就是單向的,另外還有蜂窩狀的纖維排列,用于撞擊下的最大保護。整個碳素纖維材料工作區域的溫度明顯比邁凱輪中心里的其它部分要低,據介紹,這是由于粘合碳素纖維材料的粘合劑,只有在特定的溫度下才能發揮最大粘合效力。 我們帶著復雜的心情觀看了龐大的正在運作中的蒸壓爐。之所以說心情復雜是因為一方面感慨太空時代的高科技材料制作之復雜、成品品質之驚人,另一方面也覺得,對于一支F1車隊來說,這樣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的原材料工序都需要自己親力親為,這可不是一種最經濟、最節約成本的做法。 但接下來聽到的東西,更讓人目瞪口呆。說出來可能你不會相信,連邁凱輪技術中心里所有的釘子和螺栓,都是邁凱輪自己做的!每個零件都需要自己做,每個工序都必須在自己監督下達到最高質量,這就是一支F1車隊規模和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連造價高達數千萬美元的風洞測試裝置,絕大多數車隊也選擇了自己斥巨資興建,而不愿租用。在邁凱輪技術中心的地下,就隱藏著由400噸鋼材建成的邁凱輪車隊風洞實驗室。技術中心旁的人工湖,可不僅僅是起到美觀裝點的作用,湖中50000立方米的水對大樓的制冷結構和地下風洞設備的散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兩扇厚厚的鐵門,我們來到邁凱輪車隊的風洞實驗室。這對于一支車隊的技術研發工程來說,無異于心臟地帶。每一個部件都以精確的原車1/2大小制成的模擬賽車,被一根懸吊桿,吊著在風洞中,模擬時速220公里下空氣動力效果。風洞上的銘牌上,寫著這樣的字:每提升10%的下壓力,單圈速度能提高1。2秒;每減少10%的阻力,單圈成績能快0。7秒。F1車隊的工程師們,就是要在看似矛盾的情況下,根據每個賽道的不同情況,設計出能夠讓賽車達到最高速度的空氣動力學組合。租用風洞測試的收費能達到每天20000美元之高,但沒有車隊愿意把自己的風洞出租,盡管風洞的使用一年可能耗資超過1000萬美元,這還不算建造風洞所需花費的幾千萬美元。成本控制?對不起,在F1,只要能得到最好的空氣動力學效果,成本無需控制。 。
熱心網友
舒馬赫
熱心網友
舒馬赫
熱心網友
舒馬赫
熱心網友
F2005最好的賽車手當然是舒馬赫啦!
熱心網友
舒馬赫 1000萬
熱心網友
法拉利戰車“F2005”,80萬歐元。最好的賽車手是舒馬赫 今年最好的賽車手是阿隆索
熱心網友
當然是舒馬赫
熱心網友
要400多萬美金.最好車手的當然是舒米!
熱心網友
當然是舒馬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