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快滿周歲了,以前三餐都很會吃飯或粥了,可這幾天他就會喝牛奶,不肯吃飯,而且經常流口水,脾氣也暴躁了很多,晚上還吵夜,我看他口腔里上方有點發白,還有點口臭,是不是發炎了?(他爺爺說可能是上火了,還給他喝王老吉)

熱心網友

吃飯菜比吃牛奶多的嬰兒,突然不吃固體食物,牛奶倒能勉強喝些,這往往是“口腔炎”(初夏發燒的疾病)。嗓子疼痛,一量體溫,在37。5℃以上,張大嘴檢查,小舌頭根處附近出現兩三粒粟粒狀小水皰,這就不會錯了。在頭天不吃東西,高燒到38℃左右又很快降下,不再發燒,這種情況也常見。咽喉處出水皰而疼痛,多半在發燒以后。從季節上說,初夏最多見。平時不流涎水的嬰兒,患“口腔炎”后就流涎水,而且口臭。這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沒有特效藥,但不會引起其它疾病。五六天可痊愈。在這期間,不能吃硬東西,沾一點酸咸的東西就痛。可以喂牛奶,等待痊愈。完全不吃牛奶的嬰兒,可以給冰激凌。能吃布丁(薄餅)的嬰兒,可以給吃。如果能吃雞蛋糕,當然也可以。向來吃飯較多的嬰兒,一不吃飯,會很快消?C,兩腿也變得軟弱無力,來看望他的奶奶會擔心得了什么大病,但肯定過幾天就會好。缺水是不行的,可讓嬰兒多喝茶水和果子露,也可以讓他下床玩。在不能吃東西期間應控制洗澡。在夏天氣溫突然升高的日子里,有的嬰兒盡管不發燒,情緒也好,但就是不想吃飯。498-----------------初夏發燒的疾病(“口腔炎”、“手足口病”)每年5月末到7月初流行一種皰疹性咽喉炎,2~4歲的幼兒常患此病,嬰兒出牙時也 患這種病。嘴里長出水皰,很痛,俗稱“口腔炎”(鵝口瘡性口腔炎)。這也是僅次于突發性發疹的常見病,當母親的應該記住。一向健康的嬰兒突然發生嘔吐,但連續嘔吐的較少。嬰兒嘔吐,大人很著急,一摸嬰兒身子很燙,用體溫計一量,才知高燒到39℃左右,急忙抱去看醫生,醫生多半診斷為“扁桃體炎”或“著涼”,又給打針,又給吃藥,但嬰兒完全不吃東西,連牛奶也不怎么相喝。第二天早上有時會退燒,但還是不想吃東西。再去看醫生,醫生還說是“口腔炎”,并讓母親看嬰兒咽喉的深處。咽喉深處上方象鐘乳石般倒垂著的小舌頭兩側會出現許多小水皰,水皰破裂后就變成米粒大小的紅圓點了。由于咽部疼痛,嬰兒就不想吃代乳食和喝牛奶了,口水多的嬰兒嘴里有臭味。有的嬰兒體溫持續2~3天后才下降,也有一天就降下來的。容易抽風的嬰兒在開始發燒時就抽風。這種病是由病毒(柯薩奇病毒A群)引起的,不會引起并發癥,4~5天后就會不留痕跡地痊愈。這種病沒有特效藥,1周內即可痊愈,不用擔心。讓嬰兒在2~3天內吃東西比較困難,喂點牛奶就可以。很多嬰兒都喜歡吃冰糕,可以給些冰糕吃。看一下口腔,如果咽喉處有水皰,一定是這種病,不用再折騰嬰兒。有人常常往口腔里涂龍膽紫等,我認為沒有什么意義。這種病的免疫時間不長,今年得了,明年也許不罕得,并能傳染給哥哥和姐姐。在托兒所里注意不要把嬰兒的食具弄混。還有一種與皰疹性咽喉炎的經過非常相似的“手足口病”,是由柯薩奇病毒A群16型所致。發燒和口中水皰都同皰疹性咽喉炎一樣,但其特點是在手、腳、腿上和臀部會長出水皰性丘疹(突出于皮膚表面的紅色斑點),這種病也不會引起其它疾病而痊愈。同樣,在夏天還流行一種波士頓疹,這是由埃可病毒16型所致。不太高的燒持續1~2天后,疹子就出來了。疹子一出來,燒就退了,類似于突發性發疹,但燒不太高,也不會持續3天,只是嗓子有些疼痛,會引起腹瀉和嘔吐,有時會昏昏沉沉的。疹子呈淺紅色,直徑1厘米左右,分布在面部、胸部、背部,口腔、腭和咽部也可有紅色疹子。P393。

熱心網友

還是去醫院看看,口腔上方白正常,可能是積食,消化不好。

熱心網友

當口腔發炎、胃消化功能不健全、有停食,均可引起口水增多,應及時治療口腔炎,調整胃腸功能,流口水現象就會見好。如口腔無炎癥,牙已基本長齊,但仍流口水不止,應請醫生看看,找找原因。可試服下列中藥:半夏4克,橘紅6克,焦麥芽9克,蔻仁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