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了一棵番茄,最近開花了,但是花謝了就掉了,沒有結果。是否需要人工授粉?怎樣做呢?

熱心網友

番茄屬常異花授粉作物,但由于氣候、水肥、病蟲等原因,造成授粉不良,極易產生落花現象。解決辦法:用激素沾花。一般有2、4—D、防落素、番茄靈等,2、4—D效果最好,濃度在15ppm-25ppm,過大,番茄雖不落花,但出現畸形果,過小,沒效果。一是沾,用毛筆沾藥液涂于剛開的番茄花柄上,或浸花,把藥液盛在小碗里,把剛開的花在藥液里浸一下。這樣就不落花了!其他藥物可按說明書操作!結論:番茄不需要人工授粉,但需人工“受精”!

熱心網友

沒結果的原因很多。一、營養不足,比如說如果你的番茄葉片發黃,就是營養不足的表現。二、光照不足。光照不足也導致光合作用不良,植株不能制造足夠的化合物,導致落花落果。三、夜溫過高。如果夜間溫度在25度以上,那么葉片消耗的養分過高,導致花受精后得不到足夠的養分,也會落花落果。四、土壤淹水時間過長,如果澆水過多,土壤不透氣,根系生長不良也易落花落果。五、番茄極易發生側枝,側枝對營養的競爭力比花朵強,過多的側枝會奪走大部分養分,導致花朵營養不良而脫落。

熱心網友

不需要現在溫度降低,不太容易結果。

熱心網友

番茄下列情況下是需要人工授粉的,一是沒有花媒的時候(如在大棚內),二是種植的數量少,自然授粉機率低的時候,你的蕃茄,是需要授粉的。

熱心網友

番茄是自花授粉植物,因此它不需要人工授粉。你種的番茄花落后沒結果,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養分不足;二是光照不足。番茄需要打權、掐尖。

熱心網友

肯定不需要,我種過蕃茄,下面的一篇文章應該可以解釋為什么會沒有結果。蕃茄是春冬季節保護地生產蔬菜的主栽品種之一。過去遼西北地區保護地主栽品種是L402,這種果實為扁圓形,粉紅色,果面光滑,單果重在250g左右,中熟,品質佳,口感好。在東北、華北市場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由于L402是國內繁育的品種,種子價格低,遼西北地區的菜農過去一直選用這個品種種植。但近幾年來,種子純度不純,退化現象較為嚴重。根據我們調查L402蕃茄種子純度不夠與退化有如下成因: 一、種子市場管理機制不健全。 一是制種單位在種子收獲,清選,晾曬,貯藏,運輸過程中,沒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二是有些經營種子的投機商在銷售時,把純度較差的雜種,陳種及癟籽等劣種摻進好種子里,只圖營利,不思坑害農民,致使農民在種植過程中,植株表現出現暗葉脈,自封頂現象,果實減產,畸形,嚴重地影響了農民的收益。 二、制種不規范,生產出假劣種子。 制種既要有科學的人才又要有科學規范的程序,蕃茄育種過程中,如不及時拔除親本(尤其是父本)中的雜株或去雜不凈,去雄不及時或去雄不凈,都會產生自交果實,降低種子的質量。 三、純度不夠,種性退化 1.同一品種蕃茄多年種植后,其后代會出現性狀分離或異變現象,如在多心室蕃茄品種中出現磨盤形果實和畸形果,在粉果蕃茄中出現個別的紅果和雜果,在無限生長類形蕃茄中出現個別有限生長形現象。 2.由于蕃茄主要性狀的顯隱關系較為簡單,有些經營種子的投機商,為了降低經營成本自繁自銷,在未能獲得親本的前提下,利用F1代多代自交分離出酷似親本的一方制種。所生產的種子在外觀上與真正的雜交種真假難辯,然而實質上都相距甚遠,純度抗病性,產量與質量等方面都遠不如真正的雜交品種。 3.繁育種子時隔離區過近,而蕃茄不是嚴格自單授粉作物,要有0。2%一0.4%的雜交率。制種時兩親本間及親本與其他蕃茄品種間的栽植距離太近,也因含天然雜交或人為操作而造成混雜,目口使在制種及時去雜,也會有部分隱性或混雜的基因存在而影響F1代的配合力與純度。 4。種的土地要適合蕃茄的種植,通風與光照條件要滿足蕃茄生產的需要,否則也會影響蕃茄種的質量。 根據上述成因,建議在繁育種子和生產中采取如下對策: 第一,建議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認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力口大綜合執法力度,規范種子市場,嚴格蕃茄種子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堅決實行種子專營許可制度。 第二,要求制種單位,建立二級繁育制度,在單繁原種時,兩親本間,親本與其它蕃茄品種間的隔離區要在600米以上,并且及時對親本提純復狀,加強單株選擇和配合力的測定工作。在繁育生產用親本時,隔離區要保證在400米以上,并及時認真準確的去雜去劣。生產用種與原種,都要一次繁種,多次使用。在繁制雜交種時,除及時去雜外,還要加強整地,田檢,花檢,確保蕃茄種子的純度和出芽率。 第三,在種植過程中,要及時地更新蕃茄品種,防止單一品種連作造成的影響。建議根據當地的土質,氣候,選擇適合種植的新品種蕃茄,對于防止霉病,晚疫病都具良好的效果。 第四,要定期檢測溫室內土質,必要時更新表土,不要重茬連作,加強農家肥與微肥的配合使用,同時要增加溫室的高度,增強采光通風的能力,從而提高蕃茄的綜合抗病能力,有效預防品種退化,達到高產、優質、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