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歷史上英法的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

熱心網友

好好看看歷史書吧

熱心網友

公元1337—1453年,英法兩國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后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戰爭性質從封建王朝混戰變化到侵略與反侵略,其結果可謂完全違背了英法王朝統治者的預料。   中世紀,英國諸王通過與法一系列聯姻,均成了法國諸王大片領地上的主要封臣。 134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終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蘭西王國的繼承權。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國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卡佩王朝繼承權。1337年愛德華三世稱王法蘭西,腓力六世則宣布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派兵占領耶訥,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在法境內的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這個地區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法國于1328年占領該地,英王愛德華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這次戰爭分四個階段︰   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年),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爾和基恩。在斯呂斯海戰(1340年)中,英海軍重創法海軍,奪得制海權。在1346年8月的克勒西會戰中,英軍又取得了陸上的優勢,并經11個月的圍攻占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年)。將近10年的休戰之后,在普瓦提埃戰役(1356年)中法軍再次被擊敗。英國人無限度地征收苛捐雜稅和法國內部經濟陷于完全破壞的狀態,從而導致了法國人民的起義——馬賽領導的巴黎起義(1357—1358年)和扎克雷起義(1358年)。法國被迫于1360年在布勒丁尼簽訂和約,和約條款極為苛刻,其中規定把從盧瓦爾河至比利牛斯以南的領土割讓給英國。  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年),為了奪回英占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他用雇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民團,并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久格克連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元帥),并擁有很大的權力。法軍采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到70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為了保住在法國的幾個沿海港埠和波爾多與巴榮訥間的部分地區,并鑒于國內形勢惡化,英國遂與法國簽訂停戰協議。   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年),法國因國內矛盾加劇(勃根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兩個封建主集團發生內訌;農民和市民舉行新的起義)而遭到削弱,英國乘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在阿金庫爾戰役中擊敗法軍,并在與其結成同盟的勃根第公爵的援助下占領法國北部,從而迫使法國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按照和約條款規定,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為法國攝政王,并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繼承法國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于1422年都先后猝然死去。由于爭奪王位斗爭(1422—1423年)加劇,法國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處境十分困難。捐、稅和賠款沉重地壓在英占區的居民的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   戰爭的第四階段(1424—1453年),隨著人民群眾的參戰,游擊戰更加廣泛地展開(特別是在諾曼底)。領導這場斗爭的是貞德。戰爭的性質變了︰就法國方面來說,是反抗英國侵略的正義戰爭,而英國方面則是進行侵略性的非正義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