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按道理來說,美國人是財大氣粗,數量應該占優勢。但是,最近的種種跡象表明,俄羅斯有可能在技術上去的有一個新的突破。下面是我找到的一篇報道:11月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俄武裝力量領導人會議上高調宣布:俄羅斯正在研制并成功試驗了一種新型核導彈系統。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帶著神秘的“核威懾力”,迅速震驚了世界。 俄新核彈震驚世界 11月17日,俄羅斯國防部在莫斯科召開由武裝力量總參謀部、各軍區、各軍兵種、海軍各艦隊以及其他強力部門高級將領參加的軍事會議。普京在這樣的會議上講話已是慣例,但這一次他說的是最敏感的問題———核武器。 普京說:“一旦我們忽視了國防力量中核武器和導彈武器的發展,我們就會面臨新的威脅。因此,我們要繼續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尤其要加強作為武裝力量重要組成部分的核威懾力量的建設。”他接著透露的消息更具爆炸性:“俄羅斯正在試驗一種新式核導彈,這種導彈很快就會裝備俄軍。”他特別強調:“世界上任何一個核國家目前都沒有這種導彈系統,而且未來一段時間也造不出來。”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等通訊社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立即作出反應。美聯社搶先發出三條快訊,緊接著又發表了長篇評論,認為“在華盛頓竭力推進國家導彈防御系統(NMD)時,克里姆林宮向白宮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首席防務分析家蘭頓認為,普京此舉是在向美國和北約發出警告:俄羅斯是不容忽視的。 對于俄羅斯的這一“警告”,美國白宮和國務院當天就作出了“謹慎的反應”。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埃雷利表示,俄羅斯研發新型核導彈系統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美方對此并不擔憂。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表示:“普京的聲明對布什政府來說并不是什么新聞,因為普京和布什曾就這一議題進行過面對面的討論。”他還強調,俄羅斯發展這一新型導彈并未違反布什與普京2002年5月簽署的《莫斯科條約》,華盛頓依然視莫斯科為反恐戰爭的“重要伙伴”。 雖然麥克萊倫表示“布什和普京之間相互信任的良好關系,使得兩國之間毫無相互警告的必要”,但他還是抑制不住地表達了擔憂:“我們可以直接對俄羅斯朋友說出我們的擔心,我們誰也不希望回到冷戰時代。”美國國務院一名官員也表示,盡管美國不擔心俄羅斯的決定,但他們期待莫斯科就其核武庫現代化的具體計劃進行通報。這名官員還透露,在20日智利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12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布什將和普京親自探討這一問題”。 “秘密武器”到底什么樣 由于普京沒有細說新導彈到底什么樣,因而引發了外界的種種猜測。俄軍事專家認為,它可能是某種巡航導彈,也可能是洲際導彈。俄通社—塔斯社認為,這種導彈在飛行高度和方向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任何現有的和正在研制的防御系統都無法攔截它。 中國導彈技術專家趙剛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的新導彈很可能是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結合體。 趙剛認為,彈道導彈具有速度快、射程遠、突防能力強的優點,但命中精度較差;巡航導彈則具有機動性好、精確度高的優點。新導彈正好取兩者之長。早在去年8月,美俄就分別試驗了此種類型的導彈,只不過俄羅斯獲得成功,美國則失敗了。 盡管目前俄羅斯還沒有公布這種導彈的詳細材料,但從報道中看,新導彈至少采用了兩大技術———最新的制導技術和變軌技術。新導彈能飛得更高,并可根據情況變換飛行軌跡,使敵方無法實施跟蹤和攔截。由于俄已具備成熟的多彈頭分導技術,新導彈可能會安上多彈頭,這樣,它攻擊目標時,可以靠多彈頭通過不同的飛行軌道攻擊同一個目標,或攻擊多個目標。這樣一來,新導彈的攻擊力和突防能力將會成倍增長。   俄向美亮出撒手锏 莫斯科全球經濟和國際關系研究所的資深軍事研究員皮克羅夫認為,普京宣布這個“絕密信息”,是想一箭雙雕:一、向俄軍方以及公眾顯示其領導下的軍事改革取得了成功,俄國防正在變得更加強大,而不是日漸衰弱;二、向世界表明,俄正在重新獲得“核超級大國地位”,這等于是向美國敲響了警鐘。 大多數觀察家還認為,俄羅斯此舉是美俄兩國圍繞NMD斗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俄羅斯人清楚地記得,3年前,當美國執意要退出《反導條約》的時候,俄羅斯沒有跟美國撕破臉。當美國正式宣布退出條約、開始建立反導系統的時候,普京告訴國人:美國最終能不能建立反導系統,都不好說;即使美國真的部署了NMD,俄羅斯也有突破NMD的辦法。現在看來,普京手里真的有秘密武器。 從安全形勢上說,普京就任俄總統以來,世界戰略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俄國家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俄羅斯在奉行“現實遏制”軍事戰略的基礎上,提出了“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原則,并在訓練和科研方面予以體現。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提高戰略核力量的威懾和打擊能力。據報道,除這次公布的新導彈外,俄羅斯還在研制一種陸基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彈頭重4400千克(是“白楊”導彈彈頭的4倍),最多可攜帶10枚分彈頭。今年9月,俄軍方還公布了新型海基洲際彈道導彈“圓錘—30”首試成功的消息,并宣稱這種導彈在制導、彈頭變軌機動等方面都優于“白楊—M”導彈。   俄羅斯核技術有多強 俄羅斯研制新型核彈的消息之所以引起轟動,除了普京這個人敢想敢干,還在于俄羅斯確有實力。 首先,俄羅斯戰略核武器的打擊能力和突防能力居世界領先地位。比如“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機動力強、命中率高、飛行速度快、不易被探測等先進的技術性能。俄軍方稱,該導彈比美國現役陸基戰略核導彈領先8年。 其次,俄戰略核潛艇的攻擊隱蔽性和突襲效能略優于美國。俄“臺風”級戰略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戰略核潛艇,在北冰洋海域執行任務時所表現出的攻擊隱蔽性和突襲效能,讓美國感到不寒而栗;新型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則更加厲害。此外,俄“獵豹”號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噪音最小、隱身性能最好的核動力潛艇。 第三,彈頭具有變軌機動飛行能力。據俄媒體報道,“白楊—M”導彈已具有彈頭變軌機動飛行能力,此次普京宣布的新導彈,在這方面會有更大突破。 普京宣布俄研制新核彈的消息讓俄羅斯人感到自豪。不少人認為,普京如此重視核力量建設,表明他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人,他在積極應對新威脅的時候,絲毫沒有忘記傳統威脅。一些觀察家認為,除普京宣布研制的新型核導彈之外,俄羅斯可能還會陸續亮出其他“撒手锏”。隨著美俄兩國斗爭方式的“實質性轉變”,世界裁軍和軍控進程將遭受更為嚴峻的考驗。。

熱心網友

美國人最害怕的俄羅斯的“秘密武器” SS-18“撒旦”洲際彈道導彈   南方網訊 據《真理報》報道,俄羅斯現今國力已經無法與美國相提并論,但在國際事務中,美國不能無視俄羅斯的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俄羅斯的軍火庫仍中有不少令美國人膽寒的“撒手锏”。下面這些導彈就是美國人最怕的,美國正采取種種手段,逼俄羅斯銷毀這些“秘密武器”。  SS-18導彈(撒旦)  “撒旦”導彈是重型洲際彈道導彈,擁有了它,俄羅斯也許就不再害怕美國退出反導條約,更不用擔心美國人打造什么反導系統了。  SS-18是在SS-9的基礎上研制并用來取代SS-9的導彈,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液體推進劑導彈,采用了多種技術來提高導彈命中精度,發射方式采用地下井冷發射。到1991年蘇聯與美國簽署第一階段削減和限制戰略武器條約時,仍部署有290枚SS-18。到1994年底,SS-18部署數量削減為188枚。美國退出反導條約,為全部銷毀這種導彈增加了變數。  SS-18導彈擁有多種獨立鎖定目標再進入載具,目前的反導系統對它無能為力。SS-18有16個平臺,其中一個含有假目標系統。當進入高軌道時,所有彈頭都隱藏到假目標云中,因此雷達無法發現它的行蹤。  這種導彈的彈頭使用了高密度的重金屬鈾-239,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即使是激光武器也無法將其摧毀。  UP-100N SS-19 UP-100N導彈(疾行者)  這種導彈剛誕生時即具有極好的技術和戰術性能,同時也存在一些明顯缺點。南方設計局由頂尖設計專家組成的“夢之隊”于1977年開始對這種導彈進行改進,到1979年,許多系統都進行了優化處理。  改進后的導彈擁有更可行的發動機、操作控制系統和威力更大的彈頭,飛行距離更長,操作導彈變得更加簡單,避免發生核爆炸的保護系統也作了改進。它的簡單設計和系統無與倫比的可靠性令其他國家的專家嘆為觀止。  “疾行者”是蘇聯研制的最早用分導多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各級都用液體火箭發動機。到1994年年底,UP-100N導彈的部署數量已減少到11枚。  SS-27白楊導彈Topol-M導彈  外界首次了解到新式Topol-M導彈是在1995年,當時它仍在試驗階段,頭四次試射全部成功,俄羅斯國防部于是加快了驗證這種導彈的的軍事性能的步伐,并于1997年12月25日正式批準導彈戰略部隊部署Topol-M導彈。  駐扎在薩馬拉地區的塔曼導彈師部署了頭兩套Topol-M洲際導彈系統(北約將其命名為SS-X27)。  S-25-0防空導彈S-25-0導彈  S-25-0導彈彈長3307毫米,重381公斤,有效載荷為150公斤,裝有無線電引信,依預先設置的引信數據,可在5到20米不等的高度引爆彈頭。導彈爆炸可形成多達10000塊彈片。  Air MA-31巡航導彈  這種導彈具有打擊130公里以內的目標的能力,巡航高度從100米到15000米不等,飛行路線預先嵌入系統電腦中。在巡航階段,導彈的飛行速度可達每秒750米。  X-55巡航導彈  這種導彈具有準確打擊固定目標的能力,圖-95MC轟炸機最多可攜帶6枚X-55導彈。超音速的圖-160配有副油箱的話,可攜帶12枚遠程導彈。蘇聯解體后,這種導彈的大部分分散在俄羅斯以外的前加盟共和國,主要是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  “魯比”超音速導彈  它是世界是最好的導彈之一,其最大的優點是超音速的巡航速度,使得防空系統對它無能為力。該導彈擁有導航系統和自動瞄準系統,可用200-300公斤的彈頭擊中300公里以外的現代化巡洋艦。數枚導彈齊發,可摧毀航空母艦。  “花崗巖”海基巡航導彈  為解決俄羅斯海軍在打擊航空母艦時面臨的問題,蘇聯以及后來的俄羅斯艦隊的指揮官們開始使用這種反艦巡航導彈。打擊航空母艦的戰法正由俄羅斯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的特別海軍作戰部隊研討和訓練中。  X-35導彈  這種導彈爆炸后可發散出大量尖銳彈片,巨大的威力使它有能力擊沉水面上的500噸級的艦只。由于它以極低的高度飛行(依照海浪的高度不同,可以3到5米的高度低飛),所以,戰力進一步提高,用艦載反導武器攔截它更加困難。  R-77導彈  這是“空對空”導彈的改進型,現在俄羅斯的米格-31M戰斗機就攜有這種導彈。  у-29р導彈  у-29р導彈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打擊可目視的地面或水面目標,比如加固的混凝土掩體、鐵路或公路橋、工業建筑、倉庫、艦只。  SS-21導彈  這是一種中程彈道導彈,可攜帶核彈頭,125公斤炸藥。  R-33導彈  研制這種導彈的目的是為了打擊100公里以外的各種飛行目標,包括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它在白天和夜晚都可以發射,是一種可全天候作戰的武器。  R-27導彈  這是一種中程彈道導彈,可攔截、摧毀各種型號的中遠程飛機和巡航導彈。  у-59導彈  它可以打擊地面的小型目標和海面以上的目標,比如停車場和海港。  “蚊子”導彈  這是俄羅斯最近研制的一種導彈,具有隱形功能,用于打擊艦只。其準確性非常高,若偏離目標,它會自毀。這是目前最先進的反艦武器。(編輯:祝乃娟)。

熱心網友

我喜歡俄羅斯的白楊M族戰略導彈 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8月29日宣布,俄戰略導彈部隊首個裝備“白楊—M”機動導彈系統的導彈團將于2006年投入戰斗值班。  報道說,目前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擁有“白楊”彈道導彈和“白楊—M”井下發射彈道導彈。新的“白楊—M”機動導彈系統將極大地提高俄羅斯核三位一體的質量與效率。  美國戰略核力量主要由攜帶有巡航導彈的空中力量和潛艇構成。而在俄羅斯,由于潛艇部隊每況愈下,主要的戰略核打擊力量由陸基導彈系統,尤其是井下導彈發射系統構成。但它們容易被發現,并成為打擊目標。因此能夠自由隱藏于俄羅斯廣袤密林中的機動導彈系統就成為了最佳選擇。  與“白楊”相比,“白楊—M”導彈系統顯著提高了打擊精度,同時降低了被敵方導彈防御系統摧毀的幾率。導彈的發動機和其他部件在飛行中的穩定性增強。由于可以迂回飛行,大大增加了敵方的攔截難度。 “白楊—M”的飛行測試已經結束。計劃在2006年裝備7枚帶發射裝置的導彈。  “ 白楊—M”的發射裝置由明斯克輪式牽引車輛廠研制生產的M3KT—79221八軸導彈運載車裝載。發射裝置及其與導彈運載車配套的設施由伏爾加格勒“巨人”中央設計局研制。  戰略導彈部隊將利用現有基礎設施完成將“白楊”換裝為“白楊—M”的任務。“ 白楊—M”導彈系統與現有的戰斗指揮和通訊系統完全兼容,因而可以利用已退出戰斗值班,或根據第二階段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而即將銷毀的導彈系統的井下發射裝置進行發射。為此需要在這些發射井下部灌注水泥,上部安裝專用的限制環。在經過相應改裝后,這樣的發射井就完全可以用來安裝“白楊—M”導彈發射系統。  “白楊—M”導彈系統發射的РТ—2ПМ2導彈起飛重量為47噸,長22。7米,不計彈頭長為17。5米,最大直徑1。86米,彈頭重量1。2噸,最大射程10000公里。與其他洲際彈道導彈不同,它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其單體彈頭換裝為分體彈頭。如果取消第二階段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限制,還可以在這種導彈上安裝數個帶有分導彈頭的戰斗部。  三個固體燃料主發動機使導彈速度大為提高。數十個輔助發動機、現代化控制系統使得導彈能夠迂回飛行,令敵人無法預測其軌道。而且,俄羅斯已經研制出可迂回彈頭,它將使美國未來的國家導彈防御系統形同虛設。伊萬諾夫表示,“現在‘白楊 —M’突破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的幾率為60%—65%,未來將達到87%”。  “白楊—M”機動導彈系統將極大地提高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的戰備水平。它的不完全懸掛設計使之可以在松軟的土路上進行發射。這使行動的隱秘性、機動性得到了保障,同時提高了系統的生命力、可靠性和獨立打擊能力。按計劃,未來每兩年至兩年半時間就將有一個新的“白楊—M”導彈團加入戰斗值班。  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計劃設2至3個師,其中每個師將下轄4到6個機動導彈團。目前俄戰略導彈部隊武器庫中有6種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未來俄羅斯的核打擊力量將主要由“白楊—M”導彈系統構成,它們將取代其他所有的導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