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傳說五代時①,出現過一種能夠飄浮在空中的“飏燈”,作為聯絡信號。有一種說法,這種燈又叫作“孔明燈”。“孔明燈”這一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從燈的“孔”中透出“明”亮,所以叫“孔明”;另一種說法是因為燈的發明人是諸葛亮,諸葛亮又叫諸葛孔明,所以這種燈也叫“孔明”。如果按照后一種說法,那么,這種燈的發明時間竟要上推到三國時期。不過,根據那時候的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有人懷疑不大可能制作出這種會飛的燈的。到了元朝①,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元軍在作戰的時候,曾經使用不同顏色的“燈球”,浮升在空中,作為軍事活動的聯絡信號。有人推測,這種燈球已經是一種初期的氣球了。有一個叫哥德斯春的美國人,寫了一本《西洋航空發達史》,書里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元朝仁宗登位的時候(十四世紀初期),在首都北京的上空,升起了一個氣球。據說,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氣球。
熱心網友
古代傳說,天上的星對應地上的人,名將捐軀,將星隕落,為迷惑司馬懿,諸葛亮囑姜維在諸葛亮死后,每晚點燈,浮懸于空中.而稱孔明燈,(故事而已)孔明燈能升空,是借助于燈內熱空氣的推力,現代流行的熱氣球,同此原理. 他的結構類似于一般的燈籠,與燈籠的不同之處,是他的頂部是密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