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美元的不穩定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
熱心網友
對于我國來說,匯率改革之后的風險會出在哪里呢?多數人都覺得主要是在貨幣的錯配上。一個經濟行為主體,包括政府、企業、銀行、家庭,在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時由于其貨物、勞務和資本的流動,使用不同的貨幣來計價,因而在貨幣匯率變化時,其資產、負債、收入、支出都會受到影響。貨幣錯配有內因和外因。外因,就是以美元和歐元為“關鍵貨幣”的國際貨幣體系,事實上是將美、歐之外所有其他國家的貨幣都“邊緣化”了。由于國內貨幣無法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使用,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資產、負債、收入、支出便呈現出多種貨幣并存的局面,貨幣錯配由此成為常態。內因,就是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這樣就造成兩種情況,一種是國內過剩的儲蓄需要到外部投資,外部投資也就是外部定價。另一種是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借不到錢,就不得不到外邊去借錢,這也是外部定價。銀行尤其需要提高管理匯率風險水平。從國內5家上市銀行的數據可以看出,在資產負債中,5家上市銀行資產凈頭寸占總資產比重約0。42%,人民幣升值2%將使這些銀行今年凈利潤下降1。07%,每股收益下降0。4分。升值后,外幣資本金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按人民幣口徑計價的總額已經顯現出來。招商銀行在匯率改革之前,把其所有的外幣資產都換成了港幣,這一點做得很好。所以,商業銀行必須盡快提高匯率風險管理水平。此次匯率制度改革后,將形成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匯率的波動將日益頻繁,波動幅度將進一步加大,這對缺乏匯率風險管理經驗的國內商業銀行來說,管理難度不言而喻。通過前面的表述,大家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所有的經濟主體,包括個人、政府,都受到了影響。匯率制度改革過程中有一大堆的風險都暴露出來了,這就需要貨幣當局盡快提供避免風險的手段、工具和途徑。第一,擴大即期外匯市場交易主體。把進入門檻降下來,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都可以進入這個市場。金融機構不是外匯資源的最終使用者,最終使用者和最終持有者都是企業,最終影響到的都是企業,所以應該讓非金融機構進入這個市場。即期外匯交易市場主體的擴大,主要意義就在這里。第二,增加外匯市場的詢價交易方式。中央銀行規定“銀行間外匯市場參與主體可在原有集中授信、集中競爭交易方式的基礎上,自主選擇雙邊授信、雙邊清算的詢價交易方式”。以前中國外匯交易市場之所以先進,是先進在集中競價,而問題是大量的交易,特別是金融產品和利率產品的交易,需要的是詢價和做市商制度。第三,開辦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遠期交易和期貨比較接近。首先,從合約的特點來說,遠期外匯交易是一事一議,而外匯期貨交易是標準化。其次,遠期外匯市場是在無形市場上,而外匯期貨交易是在有組織的期貨市場中進行,參與交易的都是會員,而且價格是競爭的。另外,遠期交易保證金可有可無,而期貨交易需要有保證金;遠期外匯交易的交易對手很明確,期貨交易不清楚;遠期交易是到期后全額交付,而期貨交易很少有全額交付的。因為產品不同,期貨和遠期交易占的份額不太一樣,在我國外匯市場中,衍生品遠期交易占的比重比較大,而期貨交易占的比重很小。所以外匯體制的改革對我國期貨市場直接的好處不會特別大。 第四,擴大辦理遠期結售匯業務的機構。遠期結售匯是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境內機構簽訂遠期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日期,到期時按照合同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 第五,增加人民幣、外幣的掉期交易。人民幣和外幣掉期業務中,境內機構與銀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兩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幣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內機構用外匯按照約定匯率從銀行換入人民幣,在后一次交易中,該機構再用人民幣按照約定匯率從銀行換外匯。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辦理。這里留下了進一步改革的空間,就是要利率市場化。這次推出貨幣掉期,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問題又進一步推動了。 。
熱心網友
擠兌一般在我國不容易發生,但出口會受影響,同時進口應該控制。
熱心網友
1 擠兌2 美元匯率的不穩定3 出口受美元限制,從而受制于美國4 出口商品競爭力下降。5 原材料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