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周四晚間,人民幣匯改正式啟動。可以說,這是十年以來,影響最大、成本最高、挑戰性最強的“改革攻堅戰”。股市中人,都知道今年是“轉折年”,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匯率不動,中國股市很難產生真正的“轉折”。 國際期貨紛紛“平倉” 自G8峰會順利結束之后,伴隨著美國官方一輪高過一輪的看高美元的言論,美元不斷反彈。但是,對于美元今后走勢的預期,國際結算市場始終存在分歧。G8峰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美元。 問題在于美元的交叉盤方面,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背離。重金屬與原油,同樣也有平倉跡象。 觀察最近一個國際商品市場的結算期,“歐元/美元”平均價下跌了5%左右,這與“歐元/日元”平均價下跌6%左右,出現了50至100個基點的“對美價差”。這一意外波動,也導致了在不長的三周時間之內,就將銅和原油的價格,推高了將近10%。而人民幣是否低估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市場最熱門的爭議之一。 追究“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民幣/美元”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年,西方國家已經將其“分解”成為三組不同的“匯率組合”。 第一組,“歐元/日元”。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對組合,成交十分活躍。當然,從人民幣的角度看,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競爭對手。近期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元/日元的交叉盤走勢,可以最終決定“美元/日元”的走勢,甚至在交易的順序中,影響了“歐元/美元”的交易方向。正是這一投資組合,推高遠期市場的人民幣走高。 第二組,是“歐元/英鎊”。作為歐洲兩大主力幣種,歐元和英鎊之間的競爭,所反應的是歐元能否擺脫美元區的利率升水。由于地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競合,“歐元/英鎊”的漲與跌,反應的是G8內部的發展是否均衡。當然,英鎊的“自主權”,是遠遠強于歐盟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英鎊與歐元“接軌”以后的趨勢必然向下,這給人民幣的利率,帶來壓力。 第三組,是“日元/英鎊”。接觸證券市場的人都明白,日元與英鎊,是波動幅度較大的投機組合。“日元/英鎊”的主要內容,是原油期貨的“交叉盤”,其交易要求極高的操作水平。當然,這一投機組合還有一個表征意義,在于人民幣對于日元的間接影響。由于對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占據第三位,人民幣強,日元就會更強,這種跟風效應,我國無法避免。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促使我國此次匯改啟動的原因,關健在于我們國家的貿易結構。而且,長期盯住美元畢竟不能持久。 對于一個經濟大國來說,真正的“價值本位”,不能是黃金,不能是美元,只能是原油??這就是“原油本位”的由來。 相關分析可以表明,原油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的第一戰略資源。在G8會議期間,爭議最大的市場謎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由于原油價格所導致的G8之間的交叉匯率問題。 從理論上說,匯率是不同貨幣的交換比例。它可以由無窮多個因素決定,但最重要的因素,僅有四個:一是政治穩定前提之下的居民購買力;二是交易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準;三是交易量是否平衡;四是金融投機的活躍度。 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匯率并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很難進行長期預測。匯率的走向,無法人為設租、尋租??如果匯率存在長期租金,那么不同交易方向的利益集團,就會不斷利用其間的租金進行尋租活動。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也存在“匯率”:二張羊皮兌換三斤咸鹽,就是“匯率”(如果咸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咸鹽就是硬通貨)。 所以說,AB兩國之間的“匯率”,是由于A國人民對B國資源的需求,以及B國人民對A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A國人民對于B國的資源完全沒有需求,那么兩國之間也就沒有匯率。 匯率是隨機變化的,是由所有的消費者的共同消費所共同決定的。正是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選擇,表達了他們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國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任一幣種,如果對于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其本質是因為對其商品需求量增長。 本周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升值,其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商品需求加大的緣故。 。
熱心網友
自G8峰會順利結束之后,伴隨著美國官方一輪高過一輪的看高美元的言論,美元不斷反彈。但是,對于美元今后走勢的預期,國際結算市場始終存在分歧。G8峰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美元。 問題在于美元的交叉盤方面,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背離。重金屬與原油,同樣也有平倉跡象。 觀察最近一個國際商品市場的結算期,“歐元/美元”平均價下跌了5%左右,這與“歐元/日元”平均價下跌6%左右,出現了50至100個基點的“對美價差”。這一意外波動,也導致了在不長的三周時間之內,就將銅和原油的價格,推高了將近10%。而人民幣是否低估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市場最熱門的爭議之一。 追究“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民幣/美元”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年,西方國家已經將其“分解”成為三組不同的“匯率組合”。 第一組,“歐元/日元”。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對組合,成交十分活躍。當然,從人民幣的角度看,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競爭對手。近期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元/日元的交叉盤走勢,可以最終決定“美元/日元”的走勢,甚至在交易的順序中,影響了“歐元/美元”的交易方向。正是這一投資組合,推高遠期市場的人民幣走高。 第二組,是“歐元/英鎊”。作為歐洲兩大主力幣種,歐元和英鎊之間的競爭,所反應的是歐元能否擺脫美元區的利率升水。由于地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競合,“歐元/英鎊”的漲與跌,反應的是G8內部的發展是否均衡。當然,英鎊的“自主權”,是遠遠強于歐盟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英鎊與歐元“接軌”以后的趨勢必然向下,這給人民幣的利率,帶來壓力。 第三組,是“日元/英鎊”。接觸證券市場的人都明白,日元與英鎊,是波動幅度較大的投機組合。“日元/英鎊”的主要內容,是原油期貨的“交叉盤”,其交易要求極高的操作水平。當然,這一投機組合還有一個表征意義,在于人民幣對于日元的間接影響。由于對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占據第三位,人民幣強,日元就會更強,這種跟風效應,我國無法避免。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促使我國此次匯改啟動的原因,關健在于我們國家的貿易結構。而且,長期盯住美元畢竟不能持久。 對于一個經濟大國來說,真正的“價值本位”,不能是黃金,不能是美元,只能是原油??這就是“原油本位”的由來。 相關分析可以表明,原油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的第一戰略資源。在G8會議期間,爭議最大的市場謎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由于原油價格所導致的G8之間的交叉匯率問題。 從理論上說,匯率是不同貨幣的交換比例。它可以由無窮多個因素決定,但最重要的因素,僅有四個:一是政治穩定前提之下的居民購買力;二是交易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準;三是交易量是否平衡;四是金融投機的活躍度。 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匯率并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很難進行長期預測。匯率的走向,無法人為設租、尋租??如果匯率存在長期租金,那么不同交易方向的利益集團,就會不斷利用其間的租金進行尋租活動。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也存在“匯率”:二張羊皮兌換三斤咸鹽,就是“匯率”(如果咸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咸鹽就是硬通貨)。 所以說,AB兩國之間的“匯率”,是由于A國人民對B國資源的需求,以及B國人民對A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A國人民對于B國的資源完全沒有需求,那么兩國之間也就沒有匯率。 匯率是隨機變化的,是由所有的消費者的共同消費所共同決定的。正是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選擇,表達了他們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國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任一幣種,如果對于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其本質是因為對其商品需求量增長。 本周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升值,其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商品需求加大的緣故。 。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國際期貨紛紛“平倉” 自G8峰會順利結束之后,伴隨著美國官方一輪高過一輪的看高美元的言論,美元不斷反彈。但是,對于美元今后走勢的預期,國際結算市場始終存在分歧。G8峰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美元。 問題在于美元的交叉盤方面,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背離。重金屬與原油,同樣也有平倉跡象。 觀察最近一個國際商品市場的結算期,“歐元/美元”平均價下跌了5%左右,這與“歐元/日元”平均價下跌6%左右,出現了50至100個基點的“對美價差”。這一意外波動,也導致了在不長的三周時間之內,就將銅和原油的價格,推高了將近10%。而人民幣是否低估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市場最熱門的爭議之一。 追究“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民幣/美元”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年,西方國家已經將其“分解”成為三組不同的“匯率組合”。 第一組,“歐元/日元”。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對組合,成交十分活躍。當然,從人民幣的角度看,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競爭對手。近期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元/日元的交叉盤走勢,可以最終決定“美元/日元”的走勢,甚至在交易的順序中,影響了“歐元/美元”的交易方向。正是這一投資組合,推高遠期市場的人民幣走高。 第二組,是“歐元/英鎊”。作為歐洲兩大主力幣種,歐元和英鎊之間的競爭,所反應的是歐元能否擺脫美元區的利率升水。由于地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競合,“歐元/英鎊”的漲與跌,反應的是G8內部的發展是否均衡。當然,英鎊的“自主權”,是遠遠強于歐盟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英鎊與歐元“接軌”以后的趨勢必然向下,這給人民幣的利率,帶來壓力。 第三組,是“日元/英鎊”。接觸證券市場的人都明白,日元與英鎊,是波動幅度較大的投機組合。“日元/英鎊”的主要內容,是原油期貨的“交叉盤”,其交易要求極高的操作水平。當然,這一投機組合還有一個表征意義,在于人民幣對于日元的間接影響。由于對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占據第三位,人民幣強,日元就會更強,這種跟風效應,我國無法避免。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促使我國此次匯改啟動的原因,關健在于我們國家的貿易結構。而且,長期盯住美元畢竟不能持久。 對于一個經濟大國來說,真正的“價值本位”,不能是黃金,不能是美元,只能是原油??這就是“原油本位”的由來。 相關分析可以表明,原油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的第一戰略資源。在G8會議期間,爭議最大的市場謎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由于原油價格所導致的G8之間的交叉匯率問題。 從理論上說,匯率是不同貨幣的交換比例。它可以由無窮多個因素決定,但最重要的因素,僅有四個:一是政治穩定前提之下的居民購買力;二是交易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準;三是交易量是否平衡;四是金融投機的活躍度。 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匯率并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很難進行長期預測。匯率的走向,無法人為設租、尋租??如果匯率存在長期租金,那么不同交易方向的利益集團,就會不斷利用其間的租金進行尋租活動。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也存在“匯率”:二張羊皮兌換三斤咸鹽,就是“匯率”(如果咸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咸鹽就是硬通貨)。 所以說,AB兩國之間的“匯率”,是由于A國人民對B國資源的需求,以及B國人民對A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A國人民對于B國的資源完全沒有需求,那么兩國之間也就沒有匯率。 匯率是隨機變化的,是由所有的消費者的共同消費所共同決定的。正是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選擇,表達了他們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國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任一幣種,如果對于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其本質是因為對其商品需求量增長。 本周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升值,其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商品需求加大的緣故。 。
熱心網友
國際期貨紛紛“平倉” 自G8峰會順利結束之后,伴隨著美國官方一輪高過一輪的看高美元的言論,美元不斷反彈。但是,對于美元今后走勢的預期,國際結算市場始終存在分歧。G8峰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美元。 問題在于美元的交叉盤方面,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背離。重金屬與原油,同樣也有平倉跡象。 觀察最近一個國際商品市場的結算期,“歐元/美元”平均價下跌了5%左右,這與“歐元/日元”平均價下跌6%左右,出現了50至100個基點的“對美價差”。這一意外波動,也導致了在不長的三周時間之內,就將銅和原油的價格,推高了將近10%。而人民幣是否低估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市場最熱門的爭議之一。 追究“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民幣/美元”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年,西方國家已經將其“分解”成為三組不同的“匯率組合”。 第一組,“歐元/日元”。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對組合,成交十分活躍。當然,從人民幣的角度看,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競爭對手。近期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元/日元的交叉盤走勢,可以最終決定“美元/日元”的走勢,甚至在交易的順序中,影響了“歐元/美元”的交易方向。正是這一投資組合,推高遠期市場的人民幣走高。 第二組,是“歐元/英鎊”。作為歐洲兩大主力幣種,歐元和英鎊之間的競爭,所反應的是歐元能否擺脫美元區的利率升水。由于地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競合,“歐元/英鎊”的漲與跌,反應的是G8內部的發展是否均衡。當然,英鎊的“自主權”,是遠遠強于歐盟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英鎊與歐元“接軌”以后的趨勢必然向下,這給人民幣的利率,帶來壓力。 第三組,是“日元/英鎊”。接觸證券市場的人都明白,日元與英鎊,是波動幅度較大的投機組合。“日元/英鎊”的主要內容,是原油期貨的“交叉盤”,其交易要求極高的操作水平。當然,這一投機組合還有一個表征意義,在于人民幣對于日元的間接影響。由于對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占據第三位,人民幣強,日元就會更強,這種跟風效應,我國無法避免。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促使我國此次匯改啟動的原因,關健在于我們國家的貿易結構。而且,長期盯住美元畢竟不能持久。 對于一個經濟大國來說,真正的“價值本位”,不能是黃金,不能是美元,只能是原油??這就是“原油本位”的由來。 相關分析可以表明,原油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的第一戰略資源。在G8會議期間,爭議最大的市場謎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由于原油價格所導致的G8之間的交叉匯率問題。 從理論上說,匯率是不同貨幣的交換比例。它可以由無窮多個因素決定,但最重要的因素,僅有四個:一是政治穩定前提之下的居民購買力;二是交易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準;三是交易量是否平衡;四是金融投機的活躍度。 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匯率并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很難進行長期預測。匯率的走向,無法人為設租、尋租??如果匯率存在長期租金,那么不同交易方向的利益集團,就會不斷利用其間的租金進行尋租活動。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也存在“匯率”:二張羊皮兌換三斤咸鹽,就是“匯率”(如果咸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咸鹽就是硬通貨)。 所以說,AB兩國之間的“匯率”,是由于A國人民對B國資源的需求,以及B國人民對A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A國人民對于B國的資源完全沒有需求,那么兩國之間也就沒有匯率。 匯率是隨機變化的,是由所有的消費者的共同消費所共同決定的。正是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選擇,表達了他們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國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任一幣種,如果對于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其本質是因為對其商品需求量增長。 本周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升值,其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商品需求加大的緣故。 。
熱心網友
國際期貨紛紛“平倉” 自G8峰會順利結束之后,伴隨著美國官方一輪高過一輪的看高美元的言論,美元不斷反彈。但是,對于美元今后走勢的預期,國際結算市場始終存在分歧。G8峰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美元。 問題在于美元的交叉盤方面,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背離。重金屬與原油,同樣也有平倉跡象。 觀察最近一個國際商品市場的結算期,“歐元/美元”平均價下跌了5%左右,這與“歐元/日元”平均價下跌6%左右,出現了50至100個基點的“對美價差”。這一意外波動,也導致了在不長的三周時間之內,就將銅和原油的價格,推高了將近10%。而人民幣是否低估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市場最熱門的爭議之一。 追究“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民幣/美元”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年,西方國家已經將其“分解”成為三組不同的“匯率組合”。 第一組,“歐元/日元”。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對組合,成交十分活躍。當然,從人民幣的角度看,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競爭對手。近期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元/日元的交叉盤走勢,可以最終決定“美元/日元”的走勢,甚至在交易的順序中,影響了“歐元/美元”的交易方向。正是這一投資組合,推高遠期市場的人民幣走高。 第二組,是“歐元/英鎊”。作為歐洲兩大主力幣種,歐元和英鎊之間的競爭,所反應的是歐元能否擺脫美元區的利率升水。由于地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競合,“歐元/英鎊”的漲與跌,反應的是G8內部的發展是否均衡。當然,英鎊的“自主權”,是遠遠強于歐盟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英鎊與歐元“接軌”以后的趨勢必然向下,這給人民幣的利率,帶來壓力。 第三組,是“日元/英鎊”。接觸證券市場的人都明白,日元與英鎊,是波動幅度較大的投機組合。“日元/英鎊”的主要內容,是原油期貨的“交叉盤”,其交易要求極高的操作水平。當然,這一投機組合還有一個表征意義,在于人民幣對于日元的間接影響。由于對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占據第三位,人民幣強,日元就會更強,這種跟風效應,我國無法避免。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促使我國此次匯改啟動的原因,關健在于我們國家的貿易結構。而且,長期盯住美元畢竟不能持久。 對于一個經濟大國來說,真正的“價值本位”,不能是黃金,不能是美元,只能是原油??這就是“原油本位”的由來。 相關分析可以表明,原油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的第一戰略資源。在G8會議期間,爭議最大的市場謎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由于原油價格所導致的G8之間的交叉匯率問題。 從理論上說,匯率是不同貨幣的交換比例。它可以由無窮多個因素決定,但最重要的因素,僅有四個:一是政治穩定前提之下的居民購買力;二是交易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準;三是交易量是否平衡;四是金融投機的活躍度。 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匯率并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很難進行長期預測。匯率的走向,無法人為設租、尋租??如果匯率存在長期租金,那么不同交易方向的利益集團,就會不斷利用其間的租金進行尋租活動。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也存在“匯率”:二張羊皮兌換三斤咸鹽,就是“匯率”(如果咸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咸鹽就是硬通貨)。 所以說,AB兩國之間的“匯率”,是由于A國人民對B國資源的需求,以及B國人民對A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A國人民對于B國的資源完全沒有需求,那么兩國之間也就沒有匯率。 匯率是隨機變化的,是由所有的消費者的共同消費所共同決定的。正是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選擇,表達了他們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國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任一幣種,如果對于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其本質是因為對其商品需求量增長。 本周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升值,其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商品需求加大的緣故。 。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是的。
熱心網友
國際期貨紛紛“平倉” 自G8峰會順利結束之后,伴隨著美國官方一輪高過一輪的看高美元的言論,美元不斷反彈。但是,對于美元今后走勢的預期,國際結算市場始終存在分歧。G8峰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放”美元。 問題在于美元的交叉盤方面,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背離。重金屬與原油,同樣也有平倉跡象。 觀察最近一個國際商品市場的結算期,“歐元/美元”平均價下跌了5%左右,這與“歐元/日元”平均價下跌6%左右,出現了50至100個基點的“對美價差”。這一意外波動,也導致了在不長的三周時間之內,就將銅和原油的價格,推高了將近10%。而人民幣是否低估的問題,就成為國際市場最熱門的爭議之一。 追究“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并不是簡單的“人民幣/美元”的問題,因為在近兩年,西方國家已經將其“分解”成為三組不同的“匯率組合”。 第一組,“歐元/日元”。這是最負盛名的一對組合,成交十分活躍。當然,從人民幣的角度看,歐盟與日本,是美國最大的兩個貿易競爭對手。近期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歐元/日元的交叉盤走勢,可以最終決定“美元/日元”的走勢,甚至在交易的順序中,影響了“歐元/美元”的交易方向。正是這一投資組合,推高遠期市場的人民幣走高。 第二組,是“歐元/英鎊”。作為歐洲兩大主力幣種,歐元和英鎊之間的競爭,所反應的是歐元能否擺脫美元區的利率升水。由于地域經濟與地緣政治的競合,“歐元/英鎊”的漲與跌,反應的是G8內部的發展是否均衡。當然,英鎊的“自主權”,是遠遠強于歐盟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曾經主張英國加入歐元區。英鎊與歐元“接軌”以后的趨勢必然向下,這給人民幣的利率,帶來壓力。 第三組,是“日元/英鎊”。接觸證券市場的人都明白,日元與英鎊,是波動幅度較大的投機組合。“日元/英鎊”的主要內容,是原油期貨的“交叉盤”,其交易要求極高的操作水平。當然,這一投機組合還有一個表征意義,在于人民幣對于日元的間接影響。由于對日貿易在我國對外經濟與貿易合作中,占據第三位,人民幣強,日元就會更強,這種跟風效應,我國無法避免。 匯率的本質是“需求” 促使我國此次匯改啟動的原因,關健在于我們國家的貿易結構。而且,長期盯住美元畢竟不能持久。 對于一個經濟大國來說,真正的“價值本位”,不能是黃金,不能是美元,只能是原油??這就是“原油本位”的由來。 相關分析可以表明,原油是影響未來全球經濟大格局的第一戰略資源。在G8會議期間,爭議最大的市場謎題,不是人民幣匯率,而是由于原油價格所導致的G8之間的交叉匯率問題。 從理論上說,匯率是不同貨幣的交換比例。它可以由無窮多個因素決定,但最重要的因素,僅有四個:一是政治穩定前提之下的居民購買力;二是交易各國之間的通貨膨脹水準;三是交易量是否平衡;四是金融投機的活躍度。 投資者必須知道的是,匯率并不是一個非常精確的絕對值,實際上也很難進行長期預測。匯率的走向,無法人為設租、尋租??如果匯率存在長期租金,那么不同交易方向的利益集團,就會不斷利用其間的租金進行尋租活動。 在以物易物的時代,也存在“匯率”:二張羊皮兌換三斤咸鹽,就是“匯率”(如果咸鹽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咸鹽就是硬通貨)。 所以說,AB兩國之間的“匯率”,是由于A國人民對B國資源的需求,以及B國人民對A國資源的需求共同決定的。如果A國人民對于B國的資源完全沒有需求,那么兩國之間也就沒有匯率。 匯率是隨機變化的,是由所有的消費者的共同消費所共同決定的。正是每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的選擇,表達了他們對商品中所包含的外國資源(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需求程度。任一幣種,如果對于其他貨幣有升值趨勢,其本質是因為對其商品需求量增長。 本周人民幣對于美元的升值,其根本原因是對于中國商品需求加大的緣故。
熱心網友
不是,是經濟進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