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隊多少人?中隊呢?大隊呢?《歷史的天空》空,姜大牙的中隊為什么下面有排啊?大隊以上是軍分區和軍區嗎?

熱心網友

總的來說,那時的編制很亂,因為部隊帶有游擊性質,編制通常在改變,比較流行的是:省軍區或地方軍分區——縣大隊、區中隊(或小隊)——民兵或武裝工作隊。這種編制極不正規,有的多,有的少,是適應作戰需要(一時一個地方需要設縱隊、大隊和政治委員)或嚇唬敵人需要而采用的靈活編制,不要死板地按照連排編制去套。

熱心網友

43^5(*&98設法上達到發射點法

熱心網友

民眾抗日自衛隊民國27年(1938年)10月,日軍侵占廣州后,廣東綏靖公署令各縣設自衛團統率委員會,辦理全縣自衛團隊。新會縣成立民眾抗日自衛團,下轄4個大隊,第一大隊長尹雄飛, 第二大隊長陳熾,第三大隊長施頌年,第四大隊長羅文峰(江會淪陷后,改稱新會民眾抗日自衛團集結大隊,人事略有變更)。同時, 成立各種武裝,有國民兵義勇壯丁常備隊(轄三個中隊)、 江門義勇丁壯大隊(大隊長劉光廷)、會城義勇壯丁大隊(大隊長陳麗生)、 縣政警大隊(實有二個中隊)、警察游擊中隊。 以上各隊統由縣長兼“五游”司令李務滋、副司令周漢鈴指揮,各中隊人數為80至100余人。民國28年(1939年)初,新會全縣共設有9個區聯防處,管轄各鄉壯丁隊。聯防處設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書記、副官、軍需各1人,直轄1個特務隊,設隊長1人,排長2人,班長6人,列兵60人。同年6月,取消各區聯防處, 改稱區民眾抗日自衛隊大隊部,各鄉壯丁隊則稱為民眾抗日自衛中隊。后隸屬縣政府、 縣國民兵團、“五游”副司令周漢鈴三重領導。七、新會縣義勇游擊大隊新會縣義勇游擊大隊的前身是三江鄉的壯丁隊。 民國 28 年(1939年)8-9月,三江淪陷后,退至背坑,趙其休于10月間報縣府批準,三江壯丁隊改編為新會縣義勇游擊大隊,駐防古井、背坑、 網山一帶,大隊長趙其休,副大隊長鐘炎如,軍事主任葉柏生, 政訓主任關宇定,特務隊長高勤,軍餉自籌自給。次年8月, 奉命改編為第七戰區挺進第七縱隊所屬游擊支隊(后稱獨立大隊), 趙其休為支隊長。八、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民國33年(1944年)5月, 新鶴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在田金鄉內部宣告組成,10月下旬正式宣告成立。大隊長兼政委陳明江, 副大隊長黃偉民,政治處主任譚頌華。轄三個中隊:主力中隊90 余人,中隊長先后為黃偉民、謝瑞標、曹廣,副中隊長先后為曹廣、 李玉泉,指導員先后為黎元達、黃英、梁文華;第二中隊60余人, 中隊長陳燦,副中隊長李龍英,指導員陳天偉;第三中隊30余人, 中隊長先后為李兆培、朱開,副中隊長劉南,指導員廖鍵; 直屬手槍隊隊長先后為周復、梁鐸,政治服務員徒明。新鶴大隊成立后, 主要活動在新會十區、十五區和鶴山縣的云鄉、大郎一帶。九、中新邊人民抗日大隊由中共南番中順游擊區指揮部領導的中新邊中山八區人民抗日大隊(代號“泰山大隊”),1943年春已發展到170余人,大隊長陳中堅,政委李進階,掛廣陽守備區指揮部整編第一大隊番號, 在中山區一帶活動。1944年5月,指揮部決定“泰山大隊”挺進新會縣崖南, 開辟古兜山抗日游擊根據地。6月8日黃楊山戰斗后, 撤出中山八區(斗門),由李進階率部開往新會挺進崖南, 通過中共地下黨員做趙其休的統戰工作,掛其“航二大隊”一個中隊的番號, 中隊長趙士壯(林興華),駐崖南交貝石和貓山一帶。8月下旬,日偽軍攻陷雙水、天亭。“泰山大隊”聯合“航二”大隊趙仕濃部,進擊雙水偽軍黃球仔,收復雙水和天亭。9月底,李進階、趙彬率部挺進臺山縣, 后發展為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四團,活動于臺山、開平、恩平等縣。十、新開鶴部隊、新鶴部隊1948年初, 新高鶴地區地下黨領導的高鶴人民抗征自衛大隊派出1個班的小分隊到新(會)開(平)鶴(山)邊區活動。 3月,新開鶴縣工委成立后, 這支小分隊擴編為新會鶴縣工委的直屬基干隊(代號江西隊)。同年秋,又先后建立了南星隊、金星隊、 火星隊、鐵星隊、綠星隊、青州隊等6個隊,統稱為新開鶴部隊, 活動于新開鶴邊區。1949年2月,新開鶴縣工委撤銷,成立新鶴縣工委,除開(平)鶴(山)邊的綠星隊劃歸開平縣工委領導外, 其余部隊改稱為新鶴部隊,統歸新(會)鶴(山)縣工委領導。十一、縣人民武裝工作隊1949年4月至10月,新會區工委(9月改稱新會直屬區委, 10月又改稱新會特區工委)先后建立了9個武工組(以雙水有龍頭、上凌2個,在崖西有旺沖、三村、橫水、洞南、洞北4個,在三江、七堡、大鰲各1個)總人數90多人,有機槍10挺,長短槍97支。 它們在鞏固農村據點,打擊鄉村封建政權,襲擊聯防隊、自衛隊、 保安隊、鄉公所、警察所,為迎接解放新會發揮了積極作用。8月, 中共新會直屬區委在百頃成立中新邊十一沙人民武裝第一大隊,在荷塘成立人民武裝隊,總人數210人,共有機槍8挺,長短槍130多支。10月中旬,中新邊十一沙人民武裝第一大隊命名為新生連,荷塘人民武裝隊命名為黎明連, 被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新會獨立團。十二、新會縣保安營民國38年(1949年)4月, 縣政府奉令將所屬兩個保警大隊、3個自衛大隊(共13個中隊)整編為4個保安營, 統歸縣自衛總隊部統轄指揮。第一營營長張時度,副營長葉提彰,下轄第一、 二、三連;第二營營長鐘敬岳,副營長呂奕啟,一轄第四、五、 六連;第三營營長鐘炎如,副營長葉浩青,下轄第七、八、九連; 第四營營長陳士勛,副營長何慰吾,下轄第十、十一、十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