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展開辯論賽,我方是反方,辯題是:功不能掩過 正方是功能掩過。 那么怎么展開?都有哪些例子可舉,怎么提問?怎么防范正方,他們會出現什么情況,他們會怎么應對。還有評委怎么做點評,從那幾個方面點評。他們今天晚上就開始辯論了。所以很著急!!!
熱心網友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2、一個人犯了錯誤,甚至違法,只能依紀依法進行處理,決不能因為過去有功,就可以不處理或軟處理。如果這樣,還有什么紀律、法律可言呢??3,在黨紀國法面前,沒有特殊公民,也沒有特殊黨員,執法執紀只有一個標準,即以事實為依據,以法紀為準繩,不存在"特區"或"禁區"。只要違反了國家的法律法規,違反黨紀政紀,無論職務有多高,貢獻有多大,無論是"名人"、"紅人",還是"能人",都必須毫無例外地受到法律和紀律制裁。4,從解放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到現今的陳希同、王寶森、褚時健、胡長青等,他們都曾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但墮落、蛻化為腐敗分子后,同樣受到了黨紀國法的制裁,這充分顯示了我們黨懲治腐敗的決心,也體現了在法紀面前人人平等原則的重要性。 5,當然,在對違紀的處理上,也要考慮其一貫表現,以更好地究其所犯錯誤的成因,考慮處理的政治、社會效果,但決不可以以功代過。
熱心網友
經常說某某人“功大于過”……其實是一種開脫的說法!誰都要面對錯誤,過失是不能回避和敷衍的。就更不要說那些“罪無可赦”的了。其實這兩者很矛盾,一個戰斗英雄,他對于自己國家算是立了大功,但他卻給敵對國家帶去了戰爭和破壞,只能說是罪過了。設這種辯題本身就回避了矛盾的原理,事物都有兩面性,何為功?何算過?只能由歷史來評判了!
熱心網友
首先功是哪里的功,過是哪里的過.也就是功的受益對象和過的受害對象的以及這兩者如何統一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多和對方糾纏,他們會很難辦的.至于具體如何操作,我覺得能讓你去辯論你要是這個都把握不了那還是趁早換人算了. 然后再和他們討論"度"的問題,讓對方提出什么樣的功能抵什么樣的過,功的效力如何才能抵消過的過失,怎樣算抵消?這就導出我方不可能抵消的立論. 時間很短,這兩點他們就應付不了了.應該會成功吧,因為你們好辯.
熱心網友
不好回答!~
熱心網友
一視同仁,只是為了政府管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