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象很少見了,老祖宗都去哪兒了?

熱心網友

復姓和多字姓,在我國歷史上曾占有相當的比重,最多時占常用的全部姓氏44%以上。明代以后,大部分復姓和多字姓簡化成了單姓,如“申屠”簡化為“申”、“馬服”簡化為“馬”,等等?,F在常見的3000多個姓氏中,復姓只有100多個。這一方面是單姓的流行和追求方便的趨勢,也有很多有趣的歷史原因。比如,司馬遷因為“李陵案”而受宮刑,他的兩個兒子司馬臨與司馬觀怕被株連,就改名換姓,隱居鄉里。兄弟倆各取“司馬”中的一個字,哥哥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姓“馮”;弟弟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又如歐陽這個復姓,有的簡化為姓歐,有的簡化為姓陽。鐘離簡化為鐘,公孫簡化為孫,等等,這可能是一種復姓單音化的趨勢吧。

熱心網友

都不怎么用了少數地區可能還有,你很少碰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