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熱心網友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對策:起步了就是好事。趕緊制定一個計劃,開始存錢。 額外收獲:你會發現你在公司以外又有了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且它在未來某個時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 為什么許多創業者幾乎沒有自己的儲蓄和個人投資計劃,因為他們把賺到的每一個硬幣都投到了事業中。盡管所有的商業教材都告訴你先給自己付酬,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的創業者少之又少。
熱心網友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誤區一:對于自己的事業有太深的感情寄托 對策:把你的事業作為一個純粹的財務資產,請外部專家來做一個測評。 額外收獲:你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認識你的公司——哪些東西為你創造了價值,哪些沒有,一目了然。單純扮演一個創業者的角色也許會使你忘記一條最基本的投資規則——永遠不要愛上你自己的股票,因為它們是不會“愛”你的,形勢不利的時候它們隨時可能“背叛”你。你的公司往往代表著你所有凈資產當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也往往是你最難以做到客觀面對的一部分。你越是把你的將來寄托在你的公司上,正確評估它的價值和穩定性就變得越重要。 2002年時,秦紅英已經擁有了一家學生制衣公司,一家學習用品制造廠和一家向學校專供快餐的工廠。為了將快餐廠盡快發展壯大,她把此前辦的兩家公司所賺的錢拿出很大一部分投入進來。秦紅英估計她的這家小公司年銷售額可以達到100萬元。而此時,為了擴大經營范圍,幾家快遞公司都表示有興趣收購秦紅英的小快餐廠,而且出的價錢都不低,但是秦紅英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如果我做到了200萬到300萬元,并且有了不錯的盈利,那時候賣的價錢會更高。”然而隨著當地快餐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快餐企業之間打起了價格戰,秦紅英這家剛剛入行的小廠很快就抵擋不住其他公司強大的攻勢,當她將全部心血都轉移到這個小廠的經營上時,她的客戶數量卻在驟減。無奈之下,苦撐了4個月后,秦紅英還是決定放棄了這家小廠。 實際上,秦紅英所犯的正是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犯的錯誤。將自己的工廠當作親生的孩子一樣去愛,把著不讓別人靠近。而且這種不放手的作為,使得她無暇去顧及自己企業的穩定性和成長性。 吸取了這次教訓后,秦紅英開始理性地去評估自己的企業,同時她也開始明白自己的理財出現了偏差。在快餐廠停產后不久,秦紅英制定了職工持股方案,她開始著手考慮股權變現的問題。 誤區二:你起步太遲 對策:起步了就是好事。趕緊制定一個計劃,開始存錢。 額外收獲:你會發現你在公司以外又有了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且它在未來某個時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 為什么許多創業者幾乎沒有自己的儲蓄和個人投資計劃,因為他們把賺到的每一個硬幣都投到了事業中。盡管所有的商業教材都告訴你先給自己付酬,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的創業者少之又少。。
熱心網友
一是承擔了自己無力承擔的風險。比如說50多歲的客戶,重點應準備養老或看病,卻把資產集中到收入類型上,例如投資股票等,造成投資過于冒險。二是過于規避本金損失的風險,投資于低風險資產,結果無法抗拒通貨膨脹對自己資產的侵蝕。對年輕白領而言,在準備買房等重大支出的時候,把錢集中到債券上,隨時準備變現這個方案并不適用。需要強調的是,風險承受能力絕不僅僅指客戶的心理感受,更受預期目標、家庭責任的限制甚至推動。如果孩子要出國留學,謹慎的家長也可能不得不承擔大一些的風險,以換取大一些的利潤,否則孩子的夢想就因無財力支持而無法實現。第三個誤區是很多投資者對保險有不恰當的認識,把保險作為主要投資工具,而忽視保障作用。如果缺少保障型險種的話,家庭收入創造者一旦出現傷病死亡,家庭經濟就會崩潰,買房、留學等夢想就無從實現,貸款買的房子也可能被銀行收回,可謂雪上加霜。第四個誤區就是現在很多投資者追求時髦,在沒有弄清楚新的理財產品之前就貿然進入。有的老人把信托產品當成債券來買,而信托有本金損失的風險,老人是無法承擔這種風險的。它的收益率只是預測的,信托公司并不以自己的資產作為擔保。 總之,理性選擇,科學組合,無疑是大眾在任何情況下都需遵守的理財原則。 負利率時代的到來,對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熱衷于儲蓄的人來說,它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而在積極理財、投資意識強的人的眼中,它卻意味著賺錢時代的到來。要想消除負利率及其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是唯一的選擇。當然,要完成這樣一項改革,在我國目前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地調整理財思路,通過行之有效的投資手段來抵御負利率。抵御負利率的手段有很多,如減少儲蓄,多消費,甚至以理性的頭腦和積極的心態進行投資(如股票、基金等),因為你的投資收益越大,抵御通貨膨脹的能力也就越強。所以,負利率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負利率卻無動于衷! 。
熱心網友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熱心網友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誤區一:對于自己的事業有太深的感情寄托 對策:把你的事業作為一個純粹的財務資產,請外部專家來做一個測評。 額外收獲:你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認識你的公司——哪些東西為你創造了價值,哪些沒有,一目了然。單純扮演一個創業者的角色也許會使你忘記一條最基本的投資規則——永遠不要愛上你自己的股票,因為它們是不會“愛”你的,形勢不利的時候它們隨時可能“背叛”你。你的公司往往代表著你所有凈資產當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也往往是你最難以做到客觀面對的一部分。你越是把你的將來寄托在你的公司上,正確評估它的價值和穩定性就變得越重要。 2002年時,秦紅英已經擁有了一家學生制衣公司,一家學習用品制造廠和一家向學校專供快餐的工廠。為了將快餐廠盡快發展壯大,她把此前辦的兩家公司所賺的錢拿出很大一部分投入進來。秦紅英估計她的這家小公司年銷售額可以達到100萬元。而此時,為了擴大經營范圍,幾家快遞公司都表示有興趣收購秦紅英的小快餐廠,而且出的價錢都不低,但是秦紅英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如果我做到了200萬到300萬元,并且有了不錯的盈利,那時候賣的價錢會更高。”然而隨著當地快餐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快餐企業之間打起了價格戰,秦紅英這家剛剛入行的小廠很快就抵擋不住其他公司強大的攻勢,當她將全部心血都轉移到這個小廠的經營上時,她的客戶數量卻在驟減。無奈之下,苦撐了4個月后,秦紅英還是決定放棄了這家小廠。 實際上,秦紅英所犯的正是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犯的錯誤。將自己的工廠當作親生的孩子一樣去愛,把著不讓別人靠近。而且這種不放手的作為,使得她無暇去顧及自己企業的穩定性和成長性。 吸取了這次教訓后,秦紅英開始理性地去評估自己的企業,同時她也開始明白自己的理財出現了偏差。在快餐廠停產后不久,秦紅英制定了職工持股方案,她開始著手考慮股權變現的問題。 誤區二:你起步太遲 對策:起步了就是好事。趕緊制定一個計劃,開始存錢。 額外收獲:你會發現你在公司以外又有了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且它在未來某個時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 為什么許多創業者幾乎沒有自己的儲蓄和個人投資計劃,因為他們把賺到的每一個硬幣都投到了事業中。盡管所有的商業教材都告訴你先給自己付酬,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的創業者少之又少。。
熱心網友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我們在商場買了電器或者其他什么東西,往往會得到一本說明書,但是,為什么我們拿到了錢,卻從來沒有人給我們使用說明?” 這是中大君融投資顧問公司總裁毛丹平的文章中的開篇問題。接受專訪時,她以此來說明用戶也需要理財培訓。 除了中大君融的總裁,毛丹平的另一個身份是中山大學注冊理財規劃師(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課程設計者。她用“苦口婆心”來形容自己現在的狀態。每每和人提及“個人理財”,她就要講一下正確的定義是什么,更正談話對象意識里存在的誤區。 “個人理財是指為了實現個人和家庭的生活目標,對個人財務資源進行管理的過程。很多人把銀行的理財產品等等金融產品當作消費品買,他們認為理財服務就是買或者賣金融產品。這種心態可能使他們犯致命的錯誤。實際上,金融產品只是實現個人理財過程的附帶產品。” 毛丹平認為,現代社會的中國人越來越需要一份個人的財務解決方案來實現生活的目標。大部分中國人用錢的習慣來自三個方面:生活的教化、父母的行為、書和媒體的理財教育。 “幾乎所有人都存在理財誤區。我看過太多富人變窮的事情了,而窮人如果犯錯誤,可能就是致命的。”即使是一些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個人財富的規劃也通常是一團糟,他們甚至對子女的教育、自身的養老都沒有系統的考慮規劃。毛丹平介紹,她有位朋友曾經擁有30萬的存款,而后看中了一套價值50萬的房子。當時股市還比較好,這位朋友抱著賺錢買房子的愿望,把30萬全投了進去。結果這些年來,她就看著自己的財富一天天縮水,而那套房子也離她越來越遠。 由此,毛丹平的觀點是每個人都需要理財規劃師,但是與此相悖的是,中國的理財規劃師幾乎是鳳毛麟角。合格的理財規劃師要有專業技能,有服務的心態,要牢記關注客戶需求是第一位的,還要了解眾多的金融產品,而最關鍵也最難做到的,是有了解客戶價值觀、生活方式的能力。因為所有的規劃都是建立在客戶需求基礎上的。 這些能力,需要的是閱歷而非訓練。“國外理財師70%以上是40歲以上的人,而在中國,40歲以上的人具備專業技能的很少,年輕的又沒有閱歷。”毛丹平介紹,她培訓的一位專業技能不錯的學員,做過這樣的計劃:年薪20萬的人,月開支只有1500元。“他想像不出年薪20萬的人如何生活,只能套用自己的方式。”毛丹平說。 而且不能忽視的事實是,培養一個理財規劃師的成本非常高,所以理財師基本只做大客戶的服務。大眾客戶是難以享受理財師提供的服務的。“大眾客戶需要理財師的思想來幫助他學習怎樣用錢,”毛丹平認為,“在理財市場上,能夠做這件事情的就是媒體。今后,大家會從媒體上學會如何用錢。” 。
熱心網友
創業,對于每個人來說都不是件簡單的事,而創業者的理財尤其復雜,因為他們手中可控制的資金比別人多,面臨的誘惑比別人大,經驗卻不見得比別人豐富,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們往往不像普通人那樣重視對個人財富的打理。 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你所認識的創業者,就會發現他們大都是這樣的:他們的企業可能為他們贏得了普通人無法企及的財富,但是他們卻很少會像普通人一樣有一份為自己將來打算的個人投資計劃,因為他們賺的錢往往又全部傾注到他們的事業中去了。 其實,就算是部分創業者對于自己個人的前途有所打算,但他們的個人目標也往往要服從于事業的目標。而且要選擇什么時間,從他們的事業當中抽多少錢出來,投入到什么樣的投資工具,這些都是非常復雜的問題,是關于他們各自家庭、事業、個人退休計劃等等一系列因素的多元函數。 說來說去,創業者到底應該怎么做?當然,首先要明確的是沒有哪條理財的法則可以適合世間所有的老板們,就好像沒有誰能夠真的預言下個星期股票市場的走勢。但是,了解創業者在理財的過程中最可能面對的一些挑戰和陷阱,無疑對創業者是有意義的。 誤區一:對于自己的事業有太深的感情寄托 對策:把你的事業作為一個純粹的財務資產,請外部專家來做一個測評。 額外收獲:你會從一個嶄新的角度認識你的公司——哪些東西為你創造了價值,哪些沒有,一目了然。單純扮演一個創業者的角色也許會使你忘記一條最基本的投資規則——永遠不要愛上你自己的股票,因為它們是不會“愛”你的,形勢不利的時候它們隨時可能“背叛”你。你的公司往往代表著你所有凈資產當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它也往往是你最難以做到客觀面對的一部分。你越是把你的將來寄托在你的公司上,正確評估它的價值和穩定性就變得越重要。 2002年時,秦紅英已經擁有了一家學生制衣公司,一家學習用品制造廠和一家向學校專供快餐的工廠。為了將快餐廠盡快發展壯大,她把此前辦的兩家公司所賺的錢拿出很大一部分投入進來。秦紅英估計她的這家小公司年銷售額可以達到100萬元。而此時,為了擴大經營范圍,幾家快遞公司都表示有興趣收購秦紅英的小快餐廠,而且出的價錢都不低,但是秦紅英認為時機還不成熟:“如果我做到了200萬到300萬元,并且有了不錯的盈利,那時候賣的價錢會更高。”然而隨著當地快餐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快餐企業之間打起了價格戰,秦紅英這家剛剛入行的小廠很快就抵擋不住其他公司強大的攻勢,當她將全部心血都轉移到這個小廠的經營上時,她的客戶數量卻在驟減。無奈之下,苦撐了4個月后,秦紅英還是決定放棄了這家小廠。 實際上,秦紅英所犯的正是絕大多數創業者都會犯的錯誤。將自己的工廠當作親生的孩子一樣去愛,把著不讓別人靠近。而且這種不放手的作為,使得她無暇去顧及自己企業的穩定性和成長性。 吸取了這次教訓后,秦紅英開始理性地去評估自己的企業,同時她也開始明白自己的理財出現了偏差。在快餐廠停產后不久,秦紅英制定了職工持股方案,她開始著手考慮股權變現的問題。 誤區二:你起步太遲 對策:起步了就是好事。趕緊制定一個計劃,開始存錢。 額外收獲:你會發現你在公司以外又有了一個更好的投資機會,而且它在未來某個時候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巨大回報。 為什么許多創業者幾乎沒有自己的儲蓄和個人投資計劃,因為他們把賺到的每一個硬幣都投到了事業中。盡管所有的商業教材都告訴你先給自己付酬,但實際上真正做到的創業者少之又少。。
熱心網友
一是承擔了自己無力承擔的風險。比如說50多歲的客戶,重點應準備養老或看病,卻把資產集中到收入類型上,例如投資股票等,造成投資過于冒險。二是過于規避本金損失的風險,投資于低風險資產,結果無法抗拒通貨膨脹對自己資產的侵蝕。對年輕白領而言,在準備買房等重大支出的時候,把錢集中到債券上,隨時準備變現這個方案并不適用。需要強調的是,風險承受能力絕不僅僅指客戶的心理感受,更受預期目標、家庭責任的限制甚至推動。如果孩子要出國留學,謹慎的家長也可能不得不承擔大一些的風險,以換取大一些的利潤,否則孩子的夢想就因無財力支持而無法實現。第三個誤區是很多投資者對保險有不恰當的認識,把保險作為主要投資工具,而忽視保障作用。如果缺少保障型險種的話,家庭收入創造者一旦出現傷病死亡,家庭經濟就會崩潰,買房、留學等夢想就無從實現,貸款買的房子也可能被銀行收回,可謂雪上加霜。第四個誤區就是現在很多投資者追求時髦,在沒有弄清楚新的理財產品之前就貿然進入。有的老人把信托產品當成債券來買,而信托有本金損失的風險,老人是無法承擔這種風險的。它的收益率只是預測的,信托公司并不以自己的資產作為擔保。 總之,理性選擇,科學組合,無疑是大眾在任何情況下都需遵守的理財原則。 負利率時代的到來,對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熱衷于儲蓄的人來說,它是一個不得不接受的事實;而在積極理財、投資意識強的人的眼中,它卻意味著賺錢時代的到來。要想消除負利率及其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是唯一的選擇。當然,要完成這樣一項改革,在我國目前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環境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地調整理財思路,通過行之有效的投資手段來抵御負利率。抵御負利率的手段有很多,如減少儲蓄,多消費,甚至以理性的頭腦和積極的心態進行投資(如股票、基金等),因為你的投資收益越大,抵御通貨膨脹的能力也就越強。所以,負利率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對負利率卻無動于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