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叔叔,做了腎手術后日常生活應注意什么?

熱心網友

腎臟病最常見的是慢性腎炎。既有像多發于兒童中的急性腎炎、腎變病,在較短時間內能夠恢復的病癥,也有不少已經慢性化了之后才被發現的病癥。 腎病的最大特征是:不論什么原因,只要腎一受損害,就一定會發展成慢性腎功能障礙。所謂腎功能障礙,就是本來是起凈化血液,產生尿液作用的腎的功能變得僅能夠起到維持健康的作用,如果進一步惡化,最終會引起尿毒癥,發展到不進行人工透析或腎移植就無法維持生命的地步。過去,人一旦患上腎病就難以治療,此病被視為有生命危險的恐怖病癥。這是因為腎病容易從慢性腎炎發展成腎功能障礙,再發展為尿毒癥。而一旦發展成尿毒癥,又沒有什么可靠的治療辦法。現在,腎病已不再是令人恐懼的病癥了,這是因為,隨著透析療法與腎移植技術的進步,即使慢性腎功能障礙有所惡化,也能通過手術,使腎功能再度恢復到能夠維持日常生活的程度。 但是,腎移植自不必說,就是透析療法也是在確認了自己的腎臟已無法起作用之后的最后的選擇。要是在這之前就能控制住病情發展,用自己的腎臟生存才是最理想的。為此,對腎病要及早發現和及時進行治療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腎小球的損傷,外科是無法進行治療的,如果變成慢性病,也沒有什么特效藥。在現階段,能夠抑制住病情發展的唯一可靠辦法就是飲食療法。反過來說,只要堅持飲食療法,即使患有慢性腎炎或慢性腎功能障礙的人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即使腎病已到了須進行人工透析的地步,因為人工腎臟還不能100%地代替原有腎臟的功能,所以同步進行食療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條件。要是說治療的成敗就取決于飲食療法,這也并不過分。低蛋白、高熱量是腎病飲食療法的基本原則一提起腎病飲食療法,人們就想到低鹽分。當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鹽分攝取量是很重要的,但比這更重要的則是低蛋白,也就是控制蛋白質攝取量,這是因為在腎功能低下的情況下,體內堆積的廢物主要是蛋白質新陳代謝后的產物,其中有些物質還被認為是導致尿毒癥的誘因。 而且,為了提高低蛋白食物的效果,充分攝取熱量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熱量攝取不足和蛋白質攝取過量的結果是相同的,都會導致蛋白質廢物的增多。 從古到今一說到“美味佳肴”便是魚、肉等蛋白性食物,必須對此進行限制的話實在是大大阻礙了飲食的樂趣。但是,由于現代人能很容易得到蛋白質食品,所以也就有些無限制地攝取了。人們雖然知道即使攝取更少量的蛋白質也能維持健康,但攝取過量的蛋白質已成為被稱作現代病的各種成人病的原因。 因此,要是能夠因得上腎病而促使自己詼復最根本的,符合健康要求的飲食生活就好了。許多人的飲食習慣是以米為主,同時攝取少量的魚和肉,這就已經能充分地維持健康了。要是能將這種飲食習慣的唯一的缺點——鹽分攝取過量改掉,簡直就能成為低蛋白、高熱量、低鹽分的腎病飲食療法的典范。什么物質攝取多少要因個人癥狀而異雖然我們說低蛋白、高熱量、低鹽分是腎病食療法的根本,但具體應攝人多少,還要根據個人癥狀不同而相應有所調整。大家應該知道,如果都得的是慢性腎炎或腎功能障礙,并且僅因為病名相同,就拿別的患者的飲食作為自己的參考,這是毫無意義比如說,因糖尿病而導致的腎臟衰弱,為了控制血糖值就必須先減少熱量的攝取;而進行人工透析的,根據透析內容不同,攝取的水分、鹽分、蛋白質量的多少也有所不同,而且,雖然需要限制對磷和鉀的攝取,但受限制的量還要根據尿量、透析方法或者個人情況而有所差別。 一說到低蛋白飲食便容易被誤解為量少就好,有的人還根據自己的判斷把量減得比醫生指示的還少。實際上并不是蛋白質減得越少越好,為了要減少蛋白質的代謝廢物,蛋白質攝取量過多當然不行,但攝取過少也會導致代謝廢物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