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可以通過空氣傳播嗎?

熱心網友

可以。

熱心網友

可以,禽流感傳播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經過呼吸道飛沫與空氣傳播。病禽咳嗽和鳴叫時噴射出帶有H5N1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發生禽流感。(2)經過消化道感染。進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飲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東西吃,受到傳染而發病。(3)經過損傷的皮膚和眼結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發病。

熱心網友

當然可以了.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

熱心網友

當然可以了.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簡稱,它是一種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亞型(也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被國際獸疫局定為甲類傳染病,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按病原體類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非致病性禽流感不會引起明顯癥狀,僅使染病的禽鳥體內產生病毒抗體。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癥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出現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為嚴重,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雞群常常"全軍覆沒"。 哪些動物可能感染禽流感?   流感病毒有三個抗原性不同的型,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是A型。A型流感病毒也見于人、馬、豬,偶可見于水貂、海豹和鯨等其他哺乳動物及多種禽類。 禽流感經過什么途徑引起人發病?    (1)經過呼吸道飛沫與空氣傳播。病禽咳嗽和鳴叫時噴射出帶有H5N1病毒的飛沫在空氣中漂浮,人吸入呼吸道被感染發生禽流感。 (2)經過消化道感染。進食病禽的肉及其制品、禽蛋,病禽污染的水、食物,用病禽污染的食具、飲具,或用被污染的手拿東西吃,受到傳染而發病。 (3)經過損傷的皮膚和眼結膜容易感染H5N1病毒而發病。 禽流感和流行性感冒有什么區別?      流行性感冒一般分為三種,即甲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丙型流行性感冒一般只在人群中傳播,很少傳染到其他動物。甲型流行性感冒大部分都是禽流感,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發病。   禽流感主要在鳥類中間傳播,偶可感染至人,其臨床表現與人類流行性感冒相似,但人禽流感癥狀重、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疫苗接種無效,與普通流感有一定區別。 禽流感與其他流感有什么關系?   除禽流感以外,常見的流感還有人流感、馬流感和豬流感等。禽流感與人流感和人類健康的關系非常密切。由于豬與人的種間差異較小,禽流感病毒可以在中間宿主(豬)體內與人流感病毒雜交,并產生能感染人的新的流感病毒。 禽流感和“非典”有什么區別?   “非典”是由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引起的。冠狀病毒屬于冠狀病毒科,而禽流感病毒屬于正黏病毒科,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病毒。一般來說,“非典”患者的發病和禽流感臨床表現,尤其是早期表現很相似,如發熱、干咳、少痰、乏力、頭痛和全身酸痛等癥狀及體征,同時可伴有頭痛、關節和肌肉酸痛、乏力、腹瀉等。所以,要注意與“非典”的區分,最為可靠的區分方法是實驗室檢測。 為什么說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概率很小?   人類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是由于三個方面的因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對人類的侵襲。首先,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體細胞識別并結合;第二,所有能在人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其基因組必須含有幾個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斷,而禽流感病毒沒有;第三,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堿性氨基酸數目較多,使其在人體內的復制比較困難。 人得了禽流感后的病死率有多高?   1997年,香港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導致18人發病,其中6人死亡;越南自今年10月以來已經被證實有8例確診,6例死亡,另外,還有2例死亡病例為疑似病例。其病死率高達80%,遠遠高于“非典”患者的病死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03年全球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 000多人感染了“非典”病毒,其中有700多人死亡,其病死率僅在9%左右。 禽流感是什么時候被發現的?   文獻中記錄的最早發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發生雞群大量死亡,當時被稱為雞瘟。到1955年,科學家證實其致病病毒為甲型流感病毒。此后,這種疾病被更名為禽流感。禽流感被發現100多年來,人類并沒有掌握特異性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僅能以消毒、隔離、大量宰殺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人類何時證明禽流感病毒可以侵襲人類?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禽類疾病綜合征。1997年5月,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1例3歲兒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同年8月經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以及WHO荷蘭鹿特丹國家流感中心鑒定為禽甲型流感病毒A(H5N1)引起的人類流感。這是世界上首次證實流感病毒A(H5N1)感染人類,因而引起了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如何看待禽流感病毒與人類健康的關系?   從動物進化的觀點來看,禽流感病毒出現的時間比人流感病毒早,因此,不少學者都認為人類流感病毒是由禽流感病毒進化而來的。目前有學者認為,造成人間大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新亞型毒株,是直接或間接由人流感病毒與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組演變而來的,而豬正是這一組基因重組的主要場所。 除了禽流感,還有哪些從動物傳給人的疾病?   除禽流感外,很多種病原微生物可以由動物傳染給人,以下是危害比較嚴重的幾種傳染病:鼠疫:出現在公元6世紀,傳播動物為鼠,由鼠的寄生蟲跳蚤將病原體傳播給人,感染者的病死率為30%~100%。  霍亂:出現在公元18世紀,傳播動物為雞,感染者的病死率為30%~100%。  炭疽:出現在公元19世紀,傳播動物為牛、羊、駱駝、騾等食草動物,感染者的病死率約為20%。  艾滋病:出現在1980年10月,傳播動物仍不十分明確,疑是非洲綠猴,感染者的病死率為61%。  瘋牛病:出現在1985年,傳播動物為牛,感染者的病死率為100%。  猴痘:出現在2003年5月,傳播動物為岡比亞碩鼠和土撥鼠,感染者的病死率為10%左右。 禽流感病毒為何消滅不了?   流感病毒為了生存而不斷發生變異,以逃脫動物產生的特異性抵抗力。人們為了預防禽流感也研制出了各種疫苗。但機體在產生特異性抗體后,病毒為逃脫機體的撲殺而不斷地發生著變異,這樣原有的抗體即失去作用,病毒就可使動物重新發病。因此就目前的防疫技術和手段而言,禽流感病毒是消滅不了的。 禽流感的病原體是什么?   禽流感的病原體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5N1亞型病毒。1997年香港的禽流感與目前亞洲1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的禽流感,病原體都相同。H5N1型禽流感病毒是人與動物共患的流感病原體,容易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由于病毒多變異,導致甲型流感反復發生,難以徹底根除。 禽流感病毒的結構、形狀和化學組成?   禽流感病毒基因組由8個負鏈的單鏈RNA片段組成。這8個片段編碼10個病毒蛋白,其中8個是病毒粒子的組成成分(HA、NA、NP、M1、M2、PB1、PB2和PA),另兩個是分子質量最小的RNA片段,編碼兩個非結構蛋白——NS1和NS2。NS1與胞漿包含體有關,但對NS1和NS2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現在已經獲得了包括H3、H5和H7在內的幾個禽流感病毒亞型HA基因的全部序列以及所有14個血凝素基因的部分序列。   禽流感病毒一般為球形,直徑為80~120納米,但也常有同樣直徑的絲狀形態,長短不一。病毒表面有10~12納米的密集釘狀物或纖突覆蓋,病毒囊膜內有螺旋形核衣殼。兩種不同形狀的表面釘狀物是HA(棒狀三聚體)和NA(蘑菇形四聚體)。   禽流感病毒粒子大約由0.8%~1.1%的RNA,70%~75%的蛋白質,20%~24%的脂質和5%~8%的碳水化合物組成。脂質位于病毒的膜內,大部分為磷脂,還有少量的膽固醇和糖脂。幾種碳水化合物包括核糖(在RNA中)、半乳糖、甘露糖、墨角藻糖和氨基葡糖,在病毒粒子中主要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病毒蛋白及潛在的糖基化位點是病毒基因組特異的,但病毒膜的糖蛋白或糖類鏈的脂質和碳水化合物鏈的成分,是由宿主細胞確定的。 禽流感病毒名稱中的N和H分別代表什么?   流感病毒的抗原結構分為H和N兩大類。H代表Hemagglutinin(血細胞凝集素),有如病毒的鑰匙,用來打開及入侵人類或牲畜的細胞;N代表神經氨酸酶(Neuramidinase),是幫助病毒感染其他細菌的酵素。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及毒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致病力的變化范圍很大。禽流感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可能是不明顯的或是溫和的一過性的綜合征,甚至是100%發病率和/或死亡率的疾病。其毒力主要取決于病毒粒子的復制速度和血凝素蛋白裂解位點附近的氨基酸組成,臨床表現的變化主要是由于感染不同亞型的緣故。目前國際上一般按歐共體規定的靜脈內接種致病指數(IVPI)來判定毒力,當IVPI>12時,則認為是高致病力毒株。 禽流感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如何?   禽流感病毒是囊膜病毒,對去污劑等脂溶劑比較敏感。福爾馬林、β丙內酯、氧化劑、稀酸、乙醚、脫氧膽酸鈉、羥胺、十二烷基硫酸鈉和銨離子能迅速破壞其傳染性。禽流感病毒沒有超常的穩定性,因此對病毒本身的滅活并不困難。病毒可在加熱、極端的pH、非等滲和干燥的條件下失活。 在野外條件下,禽流感病毒常從病禽的鼻腔分泌物和糞便中排出,病毒受到這些有機物的保護極大地增加了抗滅活能力。此外,禽流感病毒可以在自然環境中,特別是涼爽和潮濕的條件下存活很長時間。糞便中病毒的傳染性在4℃條件下可以保持長達30~50天,20℃時為7天。 禽流感病毒的存活時間有多長?   禽流感病毒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存活較長時間。有研究提示,它在糞便中能夠存活105天,在羽毛中能存活18天。 禽流感病毒是如何復制的?   病毒吸附在細胞表面含唾液酸的糖蛋白受體上,然后通過受體介導的細胞內吞作用,病毒進入細胞。這包括暴露于核內體內的低pH,導致HA的構象改變介導膜融合。這樣,核衣殼便進入胞漿并移向胞核。流感病毒利用獨特的機理轉錄。啟動轉錄時,病毒的核酸內切酶從宿主細胞的mRNA上切下5′帽子結構,并以此作為病毒轉錄酶進行轉錄的引物。產生出6個單順子的mRNA,并轉譯成HA、NA、NP和三種聚合酶(PB1、PB2和PA)。NS和M基因的mRNA進行拼接,每一個產生出兩個mRNA,依不同閱讀框架進行轉譯,產生NS1、NS2、M1和M2蛋白。HA和NA在粗面內質網內糖基化,在高爾基體內修飾,然后轉運到表面,植入細胞膜中,HA需要宿主細胞蛋白酶將其裂解成HA1和HA2,但兩者仍以二硫鍵相連,這種裂解可生成傳染性病毒,并以出芽方式從質膜排出細胞。 禽流感病毒抗原是否經常發生變異?   禽流感病毒抗原性變異的頻率很高,且主要以兩種方式進行:抗原漂移和抗原轉變。抗原漂移可引起HA和/或NA的次要抗原變化,而抗原轉變可引起HA和/或NA的主要抗原變化。  (1)抗原漂移:抗原性漂移是由編碼HA和/或NA蛋白的基因發生點突變引起的,是在免疫群體中篩選變異體的反應,它可引起致病性更強病毒的出現。  (2)抗原轉變:抗原性轉變是當細胞感染兩種不同禽流感病毒時,病毒基因組的片段特性允許發生片段重組,從而引起突變。它有可能產生256種遺傳學上不同的毒力各異的子代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