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音箱的空間感.定位感.層次感
熱心網友
空間感 如果一套音響系統(包括器材與空間)能夠「使音場浮出來」,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看到」空間感。請注意,我是用「看到」而非「聽到」。真正表現好的音場與空間感絕對是可以「看到」的,而非僅「聽到」而已。什么是空間感?那就是錄音場所的三度空間實體大小。要能夠將空間感完全表現出來,絕佳的細節再生是絕對需要的,尤其是「堂音」的再生。甚至可以說,如果聽不到完整的堂音,那么「空間感」也無法完整的再生出來。 什么又是「堂音」?堂音與「殘響」往往又被混淆不清。大部份人誤認「堂音」就是「殘響」。其實,這是二種不同的東西。堂音的英文是Ambience,殘響的英文是Reverberation。Ambience原意是指周圍、環境或氣氛,后來被引申為音樂廳中的堂音。從「氣氛」二字,我們就可了解它是指包圍在我們周圍的音樂細節。除了感性的意義之外,Ambience另有一個理性的解釋,那是狹隘的指傳入耳朵的第一次反射音。換句話說藉由第一次反射音與真接音的時間延遲,我們可以「感受到」音樂廳空間的大小。因此,如果我們無法在軟體中聽到堂音的話,我們便無法「看到」空間感?定位感 顧名思義,定位感就是將位置「定在那里」。聚焦不準定位感就差,結像力不佳定位感就不行,器材的相位失真也會導至定位的漂移;甚至空間中直接音與反射音的比例不佳(一般指高頻反射太強)也會導至定位不準。舉一個例子:夏天很熱時,柏油路上會冒氣。此時如果您走在路上,就會覺得物體的影像會飄。這就像我們音場內樂器定位會飄移的情形。如果您有散光而忘了戴眼鏡,那也是定位感不好的具體表現。總之,定位感不佳可能由許多原因造成,我們不管它是怎么形成的,我們要求的是樂器或人聲要浮凸而清楚的「定」在那里,不該動的時候就不要動,不該亂的時候就不能亂。層次感 層次感很容易了解,它是指樂器由前往后一排排的間隔能否清楚再生。以電視而言,深灰與黑能夠分辨出來的話就是有層次感。音響亦然,樂團的排列不會混在一起就是有好的層次感。更甚者,我們要聽到樂器與樂器之間的空間,這樣才會有最好的層次感。。
熱心網友
音頻的多聲道重放,利用雙耳效應、耳廓效應等原理,重現原聲源的物理地點和混響空間的大小,并重現構成原被拾音響的不同音質、音色和頻段的成份。這就是音頻界和HIFI發燒界所說的空間感、定位感、層次感。這些感覺的準確給出和得到,既依賴音響設備的綜合系統素質,也依賴聽音者的經驗和技術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