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各個品種人參的性能功用特點(包括:山參、園參、生曬參、紅參、白參、參須)請詳細說明有重謝~~~
熱心網友
人參是我國特產貴重藥材,也是世界上馳名的中藥,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原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原系野生,以東北長白山一帶為主產地。野山人參簡稱“山參”,生長年限不等,以年久者質佳;由于分布地點不集中,采集困難,產量稀少,價格昂貴,供不應求,因此人參由野生逐漸變為栽培。解放后,人參生產事業得到很大發展,目前絕大部分商品人參均系栽培品種。栽培人參稱“園參”,一般生長5年以后即可藥用。有將園參種子撒在山野使其自然生長者,經過10年后起土的稱“籽扒參”。將幼小的野山參移植于田問,或將幼小的園參移植于山野而成長的人參稱“移山參”。在園參地中將園參收獲后,所剩下的未取盡的人參,經多年生長后的人參稱“池底參”,均屬野山參一類。人參的加工方法比較復雜,僅國內商品人參即有幾十種規格:野山參分白參及全須生曬。園參分為生曬參、白糖參、紅參,紅、白參須等。另有石柱參,俗稱“邊條參”,亦屬紅參類,但外形稍異。人參葉、果實,花及其根狀莖(參蘆)均可入藥。此外,尚有朝鮮進口的人參,稱“高麗參”,亦分紅、白兩種規格,功用與國產人參同。從美國及加拿大進口的為西洋參,目前國內已種植成功。由于人參價格昂貴,經常出現以假充真,目前較常見的偽品有豆科植物野豇豆,馬齒莧科植物櫨蘭,菊科植物山萵苣,茄科植物華山參和莨菪,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桔梗科植物桔梗、金錢豹、羊乳、沙參,商陸科植物商陸等,均應注意鑒別,以防誤用。[別名] 棒槌。[產地] 主產于吉林撫松、集安、靖宇、安圖,遼寧桓仁、寬甸、新賓,鳳城,黑龍江東寧、寧安等地。[產季] 秋季9~10月為正產期,此時采收的人參質量最佳。山參亦宜秋季采收,此時果實成熟,為鮮紅色,俗稱“紅榔頭”,易發現。過10月莖葉枯萎,不易尋找。[產地加工] 采挖時首先將周圍雜草除去,然后起土,主要以骨針撥松泥土,將參須小心撥出,以免折斷根和傷破根。鮮人參稱“水子”或“水參”,漿足飽滿。鮮園參稱“園參水子”,鮮野山參稱“野山參水子”。其加工方法如下:1.生曬參:(1)除去水參表面浮泥后,放入沸水內微燙,取出放盤中,晾曬1~2日,再用繩子吊于空氣流通的高處晾干。一般園參多采用此種方法加工,成品稱“姜生曬”或“原皮生曬”。(2)將水參經清洗泥土后放入盤內,曬5~6小時,晾于屋內使其回性,再曬至純于即可。曬時宜注意勿使參須曬的過分,以防折斷。全須生曬(又稱“沖生曬”)即采用此法加工。成品體輕,皮松,斷面發白,出貨率雖低,但質量佳。2.白參:又名糖參,系將水參連同須根一起浸入水中,刷去泥土。刷完后用水浸煮(炸透)。為使糖汁容易浸入根內,用鋁制的排針將參體上的蘆頭及主根全部順序扎透,扎的深度以透過參體為止。然后用骨制的順針在未能排針處(如蘆頭與主根交界處、側根與須根交界處)進行順針。將扎針后的水參散放在盆內進行浸糖,倒入不燙手的、135度(100ml溶135g糖)濃度的熱糖汁,蓋上竹簾,可用物壓緊,勿使參體浮出糖面。約24小時,取出擺在玻璃盤內曬一天,再用濕毛巾悶潮,使其全身軟化。此后進行第二次順針,再用128度濃度的糖汁浸6~8小時,取出,用溫水沖去浮糖,置于晾盤內曬干即為成品。一般用人參、籽扒參和形體較好的園參加工成白參。因糖參不易保存,商品大多加工成生曬參與紅參。3.紅參:又名“生蒸參”。系將挖回的水參用清水洗凈,剪去參須及支根,然后蒸2~3小時,至參體柔軟后取出,放入烘爐內進行干燥。如為紅色即證明加工適當,如為黑紅色,可再放于日光下進行干燥,如為白色,可放入溫室內繼續用火進行干燥。一般園參漿液足壯者多采用此種加工方法(漿液不足蒸后抽搐)。根據人參形態分為普通紅參與邊條紅參。4。 白參須:多為加工姜生曬時剪下之須根,用凈水將須搓成潔白色,勿使破皮,曬干即可。目前商品有白混須和白直須兩種規格。5。 紅參須:為紅參加工時剪下或折斷的側根、須根,或加工白參去掉的參腿、參須,經蒸2小時左右,取出用火烘、烤干即可。目前商品有紅混須、紅直須、紅彎須三種規格。[性狀鑒別] 完整的人參根可分體、蘆、艼、腿、須等各部。主根的全體稱體;上部遺留的根狀莖稱蘆,多彎曲,其上有許多碗形凹窩,凹窩與凹窩之間有細的縱紋和橫紋;從蘆頭上旁生較細的不定根稱寧,多數為2~3支,如人手狀,成品多已除去;側根為腿,分支3~5不等,成品已除去或部分殘留;須為須狀根。觀將園參與山參各種加工后的成品性狀分述如下:1.園參(栽培人參)(1)生曬參:有姜山曬與全須生曬之分。姜生曬外形呈圓柱形或紡錘形。保留有原來的外皮,呈灰黃色。參體有明顯的縱皺,上端有環紋,多數可見有突起的橫節。斷面灰白色,顯菊花紋。腿短而彎曲。須根和部分細支根均已去掉,只留有短蘆。全須生曬參具完整的寧、蘆頭和參須。參須多用線纏繞以保持人參原有的形態,須上偶見散生的細小疣狀突起(習稱珍珠點)。斷面黃白色。氣微香特異,味微苦甘。(2)白參(糖參):根呈圓柱形,蘆與須齊全。參體長3~15cm,直徑0。7~3cm。表面白色或淺黃白色。上端有較多的繼續環紋。遍體可見針刺所形成的針痕,外皮較松泡,縱紋不顯,參體或參腿上常見糖樣結晶。斷面黃白色,疏松,有的具裂隙。因其在加工時吃糖較重,味較其他參均甜,嚼之能溶化,水煮則迅速膨脹。(2)紅參: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全長5~20cm,體長5~10cm,直徑1~2。5cm。表面紅棕色,半透明,有的參體上部不透明,且顯暗黃色斑塊。上端肩部鈍圓,與蘆銜接,蘆頭較短,多生分枝,有縱向粗細的順紋,漿不足的顯抽溝。參體上端可見環紋和縱皺。腿側扭曲交叉。參須已除去。質硬,折斷面平坦,角質樣,斷面紅棕色,中間有稍淺的圓心。氣微香特異,味微苦、甘。 商品紅參分為普通紅參與邊條紅參。普通紅參栽種時間短,一般6年收獲,參皮較嫩,肩部不顯橫皺紋,特點是身短而粗胖,支根不限。邊條紅參又稱石柱參,生長年限較長,一般在8年或9年,其中倒栽二、三次,并整形下須,使呈人形,其特點即蘆長、身長、腿長;體形較美;肩部有明顯的橫皺紋,習稱“有皮”,參體表面棕紅色,有肉嫩感(習稱“有肉”,即“有皮有肉”感)。質量較佳。(4)白參須:分兩種,較粗直的為白直須,整齊,常用繩捆成圓錐形的把。細而彎曲的稱白彎須,多不整齊,絞結成團。均為白色或黃白色。性狀與生曬參的須根相同。(5)紅參須:也有紅直須、紅彎須、紅混須之分。均為紅棕色,半透明,角質狀,有細的縱紋,須根上偶有珍珠點,但不明顯。2.山參(野山參)(1)生曬山參(即全須生曬):形狀大小不一。分順直體(俗稱文形)和橫體。橫體呈八字分開,俗稱武形。山參蘆長2~8cm,大部與身長相等。蘆上有節,稍扭曲如雁脖,俗稱雁脖蘆,形細干枯而堅實,由于參齡年久,下部蘆碗逐漸消失,而無痕跡,形成圓柱形,俗稱圓蘆,牢結于基部。蘆碗似馬牙形或圓形,密結而環生,四面均可顯出,很少有生長竹節蘆和線蘆的。蘆上之寧系左右互生而下垂,中部豐滿,形如棗核,俗稱棗核艼。參體長2~10cm。主根的頂部較寬而圓滿,俗稱“寬肩膀”,下細,中部直徑1~2cm。表面灰黃色,外皮緊,有縱皺紋,上部有明顯的細密螺旋紋,俗稱“鐵線紋”,中部有縱紋抽皺。腿2~3分歧。須稀疏較長,多為參體的2~3倍,清晰不亂,細須似柳枝,左右互生,纖維柔韌,不易斷,參須全用線纏繞,俗稱皮條須。參體、腿及須上均間有明顯的圓形珍珠疙瘩。斷面皮部顯裂隙,形成層明顯。氣微香,味微苦、甘。可見山參之蘆、寧體、皮、紋、腿、須及珍珠疙瘩等均與園參有所區別。 (2)糖山參:性狀與生曬山參基本相同。但較飽滿,表面淡黃白色,縱紋不明顯,質脆,斷面皮部有裂隙,形成層明顯。水煮則層層脫落。[品質優劣] 1.野山參:以生長年久、漿足、蘆長、碗密、帶圓蘆、體豐滿、紋細而成螺旋狀、棗核寧、須帶珍珠疙瘩、堅韌、不易斷者為佳。2.生曬參:姜生曬以灰黃色、體堅實、皮細有皺紋、內為白色、無蘆、無須者為佳。全須生曬以灰黃色、體輕虛、皮老、紋深而細、長蘆、長須、有寧、無破痕者為佳。3.白參:以支大、色白、皮老、長蘆、長須、無破痕、紋深、皮細、不返糖者為佳。4.紅參:以身長、體圓、無抽溝、蘆長、腿長,有皮肉,紅棕色、半透明、無子帽者為佳。5.參須:以直須、粗長、條勻、黃白色或棕紅色、有光澤,不破碎、漿足者為佳。亂須則以顏色好、純凈,無雜質者為佳。[成分] 根含多種皂甙:人參皂甙(ginseuoside RoRaRb1Rb2RbaRcRdReRf,即panaxoside A、B、C、D、E、F),人參皂甙A、B、C水解得人參三醇,人參皂甙D、E、F水解得人參二醇。少量揮發油的主要成分為人參烯(panacen C15H24),具人,參特有的香氣。此外,尚含單糖類、雙糖類、三聚糖、氨基酸及維生素等。[效用]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治體虛欲脫、肢冷脈微、脾虛少食、肺虛喘咳、津傷口渴、內熱消渴、久病虛羸、驚悸失眠、陽痿宮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貯藏] 放置陰涼干燥處,防蟲蛀、霉變。[附注] 1.山參與園參根部性狀的主要區別如下表:參名區別 山 參 園 參蘆頭 細長常彎曲,下部光滑,中部蘆碗較密,上部較稀疏 短粗,多不彎曲,蘆碗疏生在蘆頭上主根 多為人字形、紡錘形,菱形,質地致密 多為圓柱形,質地疏松橫紋 細而密,連續成螺旋狀,集中在主根上部 粗而淺,不連續,主根上下部均有側根 少,較長 多,短須根 少而長,清晰不亂質較韌,具明顯的珍珠疙瘩 多而短,交錯散亂質較脆,珍珠疙瘩不明顯2.產于朝鮮的人參稱朝鮮人參,又名高麗參、別直參,植物來源同人參。商品有朝鮮紅參和朝鮮白參2種,以紅參為優。朝鮮紅參:參體較粗壯,上生雙馬蹄蘆與肩齊。單蘆的名“獨碗蘆”,中部皆深陷,邊緣甚整齊。質堅硬。主根長6~10cm,直徑1~2cm,表面紅棕色,有順紋,上部或顯黃衣,全體顯縱棱。支根多彎曲交叉。質堅體重,斷面角質發亮,有菊花紋。香氣、濃,味甘微苦。朝鮮白參:蘆頭與園參相似,質不及朝鮮紅參堅硬。體呈圓柱形,表面黃白色,上有淺棕色細紋,須大都除去,斷面有圓心。稍有香氣,味甘、微酸。 3.西洋參:產于美國和加拿大,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guefolium L.的干燥根。又名洋參、花旗參。目前國內已引種成功。主根呈圓柱形或紡錘形。根莖及支根多已除去。長2~6cm,直徑0。5~1。5cm。表面淡棕色(未除去栓皮)或類白色(已除去栓皮)。上部有密集的橫環紋,全體可見縱皺紋。質輕松、結實,折斷面平坦,淡黃白色,形成層環附近顏色較深,并散有多數紅棕色樹脂管。氣微香,味微苦回甜。[偽品] 人參屬貴重藥材,價格昂貴,經常發現有以下各種誤用品,以假充真,應注意區別。1.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 vexillata(L.)Benth-的干燥根。根呈圓柱形或長紡錘形,不分枝或少數有分枝。長約20cm,直徑0。3~1。5cm。頂端有莖痕,無蘆頭及蘆碗。表面黃棕色,有縱皺紋及橫向皮孔樣疤痕。質堅韌,折斷面顯纖維性。經蒸制后,外表顯棕紅色,角質樣。臭微,味淡,有時有豆腥氣。 2.馬齒莧科植物櫨蘭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的干燥根。根呈圓錐形或長紡錘形,分枝或不分枝。長10~20cm,直徑0。7~1。7cm。頂端有殘留的木質莖基。表面未去栓皮的為灰黑色,有縱皺及點狀突起的須根痕,除去栓皮經蒸制的表面為灰黃色,半透明,隱約可見內部縱走的維管束。質堅硬,折斷面未加工的平坦,蒸制后的呈角質性,中央有大空腔。氣微,味淡而微有粘滑感。 3.菊科植物山萵苣Lactuca indica L.的干燥根。根呈圓錐形,多自頂部分枝。長5~15cm,直徑0。7~1。7cm。頂端有圓盤形的芽或芽痕。表面灰黃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皺紋及橫向點狀須根痕;經加工蒸制的呈黃棕色,半透明狀。質堅實,較易折斷,斷面近于平坦,隱約可見形成層環,有時有放射狀裂隙。氣微,味微甜而后苦。 4.茄科植物華山參Physochlaina infundibularis Kuang的干燥根。根呈圓錐形或圓柱形,分枝少。頂端有短的根莖。長10~20cm,直徑1~3。5cm。根頭部有橫向的細環紋。未去栓皮呈棕褐色,栓皮脫落處呈黃白色,經加工后的呈黃棕色,半透明狀,并隱約可見內部縱走的維管束。質堅實,折斷面具放射狀裂隙,加工后的呈角質性。氣微,味甘而微苦。 5.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根。根呈圓柱形,分枝或不分枝。長10~20cm,直徑0。8~2。5cm。頂端有芽痕。外表面灰黃色,有橫向突起的皮孔狀疤痕及縱皺紋。質堅實,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淡黃色,接近形成層的韌皮部呈棕色。氣微,味淡微苦。本品含生物堿,防中毒。(圖2(6))6.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的干燥根。根的性狀可詳見天麻偽品項下。7。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m(jacq。)A。DC。金錢豹CampanumoeajavinicaBlumeSubsp。JaponicaMakinO)Hong、羊乳Codonopsislaneeolata( Zucc。)Tratv。、沙參AdenophorastrietaMiq。的根及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caacillosaRoxb。的根均不得冒充人參藥用,亦應注意鑒別。此5種植物根的性狀可詳見桔梗、黨參、南抄參、商陸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