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媽媽于15年前做過結腸癌手術,導致腸胃功能受損,不能吃太過刺激腸胃的藥,大家幫想想辦法吧!
熱心網友
現在類風濕有許多種,相類似的病也有很多,可以在當地看風濕免疫科。先讓他們看一下,確診病癥。然后就好對癥治了。當然,到北京看協和醫生最好,協和醫院是全國這類病最權威的,與世界先進醫療技術最接近的醫院。我最近去北京看了一下,只是不好掛號。如果正常掛號,幾乎掛不上。黑市據說300元一個。你可以去門診掛夜間專家,提前一天掛號,應該可以掛上。值得。
熱心網友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1)阿司匹林2—6g 分2—4次服 飲后口服維K及制酸劑 (2)保泰松100mg 2—4次/日 消炎痛25mg每日3次 氯滅酸 200—400mg每日3次 抗炎酸25mg 每日3次上述可選用,必要時可短期用強的松或地塞米松。如果胃腸道反應重,可用中藥: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片或其他中藥湯如:羌活湯加減、烏頭湯加味、獨活寄生湯加減等。...
熱心網友
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 (1)阿司匹林2—6g 分2—4次服 飲后口服維K及制酸劑 (2)保泰松100mg 2—4次/日 消炎痛25mg每日3次 氯滅酸 200—400mg每日3次 抗炎酸25mg 每日3次上述可選用,必要時可短期用強的松或地塞米松。如果胃腸道反應重,可用中藥:昆明山海棠、雷公藤片或其他中藥湯如:羌活湯加減、烏頭湯加味、獨活寄生湯加減等。
熱心網友
類風濕治療方案(只供參考)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病人:對一般常用的傳統治療反應不佳。這些病人雖然用過常用的消炎痛、布洛芬、氯喹、金鹽、青霉胺等藥物治療,均不能獲得明顯或持久的效果,就是在加用激素后,病情仍然有進行性發展。對于這些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濟南市同濟醫院通常采取中西藥聯合用藥綜合治療的方案。 1、聯合用藥:一般情況采用 祛濕通絡膠囊+中藥愈痹湯+免疫興奮劑...
熱心網友
類風濕治療方案(只供參考) 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常常碰到這樣的病人:對一般常用的傳統治療反應不佳。這些病人雖然用過常用的消炎痛、布洛芬、氯喹、金鹽、青霉胺等藥物治療,均不能獲得明顯或持久的效果,就是在加用激素后,病情仍然有進行性發展。對于這些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濟南市同濟醫院通常采取中西藥聯合用藥綜合治療的方案。 1、聯合用藥:一般情況采用 祛濕通絡膠囊+中藥愈痹湯+免疫興奮劑+活性蛇粉進行治療。 2、如上述藥物尚不能很好控制病情,可考慮聯合免疫抑制劑如甲氨蝶(MTX)、柳氮磺吡啶、羥氯喹、雷公藤等。3、亦可考慮聯合環磷酰胺沖擊法治療;4、視病情可采用聯合兩種或兩種以上機理不同的DMARDs治療。聯合用藥時,其不良反應不一定比單一用藥多。可適當減少其中每種藥物的劑量,如MTX可選用7.5mg~25mg/周和柳氮磺吡啶1.0~3.0g/日。5、目前常用的聯合方案有:1)祛濕通絡膠囊 +MTX;2)祛濕通絡膠囊+羥氯喹(或氯喹);3)祛濕通絡膠囊+柳氮磺吡啶;4) 祛濕通絡膠囊+金諾芬;5) 祛濕通絡膠囊+硫唑嘌呤;6)祛濕通絡膠囊+柳氮磺吡啶+羥氯喹;7)亦可采用祛濕通絡膠囊+MTX+植物藥(如雷公藤、青藤堿和白芍總甙)。8)如對MTX不能耐受,可考慮聯合來氟米特或其他DMARDs。9)環孢菌素:每天每公斤體重3~5mg。歐洲和美國都正在對環孢菌素治療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進行研究,初步認為此藥近期療效非常明顯,遠期的作用及副作用究竟如何,尚在觀察中。它有腎臟、神經、肝臟的毒性作用,可致高血壓、惡心、高鈣血癥、多毛、感染等的發生。治療中出現腎臟毒性和高血壓是最令人擔心的,也是中斷治療最多見的原因。10)γ-干擾素:據應用的初步報告,認為對難治性類風濕性關節炎有一定幫助,但還需進一步觀察研究。11)如用祛濕通絡膠囊+小劑量激素+MTX、SASP、HQ效果不好時,還可采用免疫吸附或血漿置換,再用CTX治療,部分患者能控制。以上各種藥物治療無效的進展型RA,可考慮干細胞移植。 有一類叫做維甲酸類的藥物,這類藥物在幾種動物模型中顯示出非常有效,正在考慮作為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治療藥物。必須強調指出:無論選用哪一種治療方案,在治療前必須照雙手(包括腕關節)X線相或受累關節的對稱性X線相,并于治療后逐年復查X線相用以比較療效。為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用藥過程中應嚴密觀察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并隨時調整劑量。評價治療反應除比較治療前后的關節壓痛、腫脹程度和關節數、受累關節放射學改變外,還應包括功能狀態的評價,醫生和患者對疾病活動性的總體評估價。對所有患者都應監測病情的活動性。對早期、急性期或病情持續活動的患者應當密切隨訪,直至病情控制。處于緩解期的患者可以每半年隨訪一次,同時,根據治療藥物的要求定期化驗相應指標。應該明確,經治療后的癥狀緩解,不等于疾病的根治,近期有效不等于遠期有效。DMARDs可以延緩病情進展,但亦不能治愈類風濕關節炎,基于這一點,為防止病情復發原則上不停藥,但也可依據病情逐漸減量維持治療,直至最終停用。大多數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程遷延,類風濕關節炎頭2~3年的致殘率較高,如不及早合理治療,3年內關節破壞達70%。積極、正確的治療可使80%以上的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病情緩解,只有少數最終致殘。目前尚無準確預測預后的指標,通常認為:男性比女性預后好;發病年齡晚者較發病年齡早者預后好;起病時關節受累數多或有跖趾關節受累、或病程中累及關節數大于20個預后差;持續高滴度類風濕因子陽性、持續血沉增塊、C反應蛋白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均提示預后差;有嚴重周身癥狀(發熱、貧血、乏力)和關節外表現(類風濕結節、鞏膜炎、間質性肺病、心包疾病、系統性血管炎等內臟損傷)預后不良;短期激素治療癥狀難以控制或激素維持劑量不能減至10mg/日以下者預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