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去面對就業問題?作為一位醫學生畢業后應該怎么去找工作,是否需要什么證書要升本科就得需要證書嗎?
熱心網友
你是本科畢業生嗎?如果是的話,下面的信息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不是,那么下面的信息可以在你準備進修時參考!醫科畢業生:總量平衡 就業多元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學校的專業教育在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分工、職業分化的大變動中不可能與社會需求完全匹配。專業對口的趨勢明顯淡化,即使是專業性很強的醫學院也是如此。 從醫療衛生系統的情況來看,今年面臨醫療保險制度的事實和醫藥分離減員增效的壓力,使醫院對人才的需求量減少。但隨著醫藥相關工業的迅速發展,社會潛在需求不斷涌現。對醫科畢業生而言,供需總量平衡、就業多元化是大趨勢。 就目前人才市場來看,難以提供充分就業的機會,形成一種虛假過剩。為此,醫科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目標明確 大學生擇業目標的確定要從自身特點和社會需要考慮,如果偏離了自己的職業興趣,專業特長的實際能力就會失去優勢。 此外,還要正確處理“點”和“位”的關系,要注重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 2。心態務實 隨著人才流動,由市場配置人才的機制進一步完善,“一次選擇定終生”以成歷史。要學會用平常心去面對市場,擇業時由更多的考慮“我想從事什么職業”轉變為“我能干什么”??陀^的審視自己,合理定位,把握擇業期望值。 3。完善自我 鑒于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歷層次要求的提高,一些有志于在業務上有建樹的同學往往以考研作為自己的選擇。他們認為:一方面要根據社會需求和興趣、能力、價值觀等,合理接受自己受教育的計劃和選擇未來的職業,重新構建相關職業的知識結構,為尋求適合自己事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另外還要有不斷創新的進取心,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能力已成為人們適應社會急劇變化的一種生存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化的時代生活中贏得主動,最大限度的發現和把握目標,實現自我。 醫科畢業生:緣何昔日受寵,今日受氣? 中國青年報 于偉慧 近日,筆者在采訪了幾場醫學招聘會后,發現昔日受寵的臨床醫學畢業生,如今卻在找工作時受到冷遇———中小醫院難以“娶”到新人,大部分畢業生又很難“嫁”出去。 讀了5年的臨床醫學,學費、時間都沒少花,畢業后大家都想給自己找個好婆家。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的小胡忙著趕了幾場學校的招聘會,都是失望而歸,手里的簡歷一份也沒發出去。小胡手里拿著一大摞證書,有四六級英語證書、計算機等級證、駕照、優秀學生干部證書等,按說個人條件并不差。 小胡的家住在武漢,他想找一家本地的醫院。誰知武漢的醫院沒有一家來招人,來的幾家醫院都是江西、貴州、湖南等地的二甲醫院,沿海地區的醫院也未露面。 小胡失望地說:“前來招聘的單位都是一些基層醫院和一些醫藥代表機構,較有層次的醫療機構并未出現。” 同是學醫的小鄧也未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是醫院的檔次不高,就是醫院的地理位置不好。雖然有幾家比較滿意的單位,卻打出了“要有兩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牌子。他曾和同學南下廣州找工作,也是空手而歸。 來自湖南鋼鐵公司的一家醫院,本想在學校的招聘會上就把人搞掂,醫院人事科和主要科室的負責人都來了,并帶來了用人指標,雙方同意即可當場簽合同??墒且恍┊厴I生看到該醫院是職工二甲醫院,待遇不高,地理位置又不好,在攤位前只是望了望就離開了。 來自貴州的一家縣級醫院也未能招滿計劃人數。有個畢業生投了簡歷,單位對他也很感興趣,可是要簽合同時,他卻一再要求予以考慮幾日;有幾個投了簡歷的學生,醫院又不是很感興趣,真是雙選會難雙選。 一位前來應聘的學生對筆者說:“我們不是不想簽,而是不敢簽,一簽就是15年的合同,那不等于把自己賣到那兒了嗎?如果毀約就要交十多萬塊錢。再說了,十幾年以后人都老了,還能有什么作為,想跳也跳不動啦?!? 招聘單位也有一本難念的經。貴州這家縣級醫院負責人說:“其實,一簽就簽15年,這也是我們沒辦法的辦法。去年醫院招了8個人,才一年工夫就走了5個人———3個考研,2個跳槽。剛剛把人培養得差不多,3萬元錢一交,立馬走人。所以,我們醫院今年寧愿招不到,也不愿再受這個苦,一簽就得15年,毀約金翻幾倍。不過這樣一來,恐怕一個學生也招不來了?!? 為何一些醫院招不到人,而一些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一位教育界人士分析,連年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猛增,就業競爭加劇,用人單位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同時,一些畢業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也是原因之一。一些畢業生想留在大中城市工作,對待遇、地域、工作環境期待值都很高。有些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最后寧愿選擇到大城市醫院從事醫療機械、藥品的采購銷售工作,也不愿到縣級醫院工作。 就湖北地區來說,醫學院校多達六七所。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武漢大學醫學院、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院、江漢大學醫學院、三峽大學醫學院,加之還有幾個高職醫學院校,臨床醫學畢業生就達四五千人,有多少個專場、多少家用人單位能接受這四五千人?另外,幾乎每個省都有自己的醫學院校,無形中更增加了就業壓力。 另外,醫院的用人需求有特殊之處,就是大多要求求職者臨床經驗豐富。一些醫院的現狀是:有許多已退休醫生延長工齡,加之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已退休又被反聘回去,使醫院的更新頻率放慢,從而對新生力量的補給要求不多。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自然提高了自己的門檻:要求名牌學校,對本學科發展了解,具備一定科研能力,甚至有的用人單位提出了能熟練閱讀外語學術刊物等要求。這些條件對于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來說,符合者少之又少。 醫科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吉大醫學院的一位女生告訴記者,學校90%的同學都報名考研,但考上的畢竟是少數,所以很多人做好了“長期抗戰”的準備。重慶醫科大學的一位畢業生告訴記者,學校絕大多數的同學都報名考研,但考上的也很少,實在考不上,就去做醫藥銷售。也有一部分屢考不中的人,不得以屈身下嫁基層醫院??稍谝恍┑胤?,基層醫院也對他們關了門。為何出現這種怪現象?某市醫學院院長曾經搞過一項調查,發現縣以下醫院的崗位都被一些“赤腳醫生”出身的人占據著,正規大學畢業生進基層醫院存在一定困難。那么,就有那么一批人,就業不成,考研不成,就只有在社會上無奈地晃著,或被迫改行。武漢冶金醫科大學醫學院畢業的小劉現在呆在一家半死不活的企業職工醫院內,一月工資就300多元,甚至還面臨下崗的危險?,F在考研競爭越來越激烈,英語已經丟了很多年的小劉,想考卻又力不從心。改行吧,做什么好呢?小劉一臉的無奈與哀怨:“想當初,就不該考醫學院?!敝徽?年制碩士生能解決就業問題嗎?為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部分地方性院校不得以開始進行教學改革,那就是不招5年制本科,直接招7年制碩士生。這樣做,地方院校的老師們認為學生的學歷高了,就業會容易一些。但北京大學醫學部教育處專門主管畢業生工作的易本興副處長卻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地方院校這樣改革,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地方院校的師資力量有限,如果在短時間內沒有解決,則培養出來的碩士生質量將無法得到保證,這樣的畢業生到了社會,一經考驗,馬上就會顯示出差距。這樣,不僅使自己的學歷再次貶值,甚至也進一步損壞了學校的品牌效應。這與目前一些學校盲目擴大本科和碩士生的招生情況是一樣的。要想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實力,只有扎扎實實做好學校各項軟硬件措施,才能根本保證學生質量,就業率才能真正上升。臨床醫學這個專業的實踐性非常強,“虛”的東西是站不住腳的。用人單位看重學校品牌易本興處長告訴記者,北大醫學部2003年共有畢業生850多人,包括本科、7年制碩士和??粕=刂聊壳埃瑢W院畢業生就業率已達80%以上。易處長稱,2003年的就業形勢反而好于往年。就本科生的就業狀況而言,大多數學生是去了部級、市級、區級單位,去縣市工作的畢業生很少,還有一部分是參加考研和申請留學了。除了北京市各大小醫院,北大醫學部自己還擁有6所附屬醫院,13所教學醫院,這些醫院每年都能接收很大一部分學生。再來看看北京大學醫學部近五年畢業生就業分配去向表,就更能證明名牌學校畢業生依然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談到地方院校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易處長稱,醫學是個專業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對學生真才識學的要求很高。普通地方院校的畢業生有時成績表面上看起來很高,但競爭能力往往比不過名牌大學的差等生。地方院校的師資力量、實驗設備、學生實習機會等條件均無法與名牌大學相比,畢業生的質量當然就不一樣。用人單位對醫學類畢業生是否是名校畢業,看得很重要。因為學生到了單位,實際能力很快就能反映出來,不同學校學生差別也很明顯,因為一旦招到的學生不滿意,后面就會很少甚至不招該學校的畢業生。很多單位之所以容易形成“學校效應”(即同一單位上,受重用的都是同一個學校的畢業生),就是因為這個道理。由此,報考名牌大學的畢業生們又是趨之若騖。例如報考北大醫學部、中國藥科大學等名牌學校的學生也是逐年增長。在學校辦學條件沒有相應增加的情況下,名牌大學絕不愿意盲目擴招,由此,高報考率帶來的自然就是高落選率。因此,就出現了更多的一年又一年追求名牌大學的艱難考研一族。一名多次考研的落選生就哀怨地向記者感嘆:“這樣的怪循環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文章來源:中華英才網 。
熱心網友
您的情況和我一樣, 我的建議是1.專科以下 考慮醫藥銷售類職位2.本科生 可以去任何一家醫院2-3年后,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讀研或去醫藥類公司,公務員也可以考慮3.碩士及以上 選擇好一個大科,然后做醫生或出國短暫進修4.博士及以上 選擇3甲以上醫院,醫教研結合,成為復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