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北京市的各種文件精神,都在創建和諧型社區,那創建和諧型社區要有哪些條件或者要求呢?謝謝大家!
熱心網友
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區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社區作為社會的細胞和“縮影”,社區的和諧便成為社會和諧的基礎,只有每一個基層社區都是和諧的,整個社會的和諧才能實現。因此,應當把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區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 和諧社區的涵義及特征 根據胡錦濤同志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論斷,我們認為,所謂和諧社區,應該是一個在社區與政府、社區與企業、社區與社會、社區與居民以及居民與居民之間講求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居民與環境和諧相處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良性互動的社區。和諧社區應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社區組織結構合理,各種規章制度完善,管理有序,社區穩定安全。社區黨組織能夠充分發揮其核心作用,領導建設一支具有高素質的管理社區、服務社區的干部隊伍和社區隊伍,能夠真正尊重、真情交往、真誠服務于廣大居民群眾,把人民滿意作為執政的最高理念;社區干部堅持依法行政,能夠及時處理群眾投訴,解決群眾疾苦,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與社區民主自治的關系處理得當,政府職能、市場作用、社區功能各施其責,社區管理體制順暢;居民奉公守法,干群關系密切,訴求渠道暢通,調節工作到位,一般性的矛盾和問題能在社區內得到消化和解決;應急機制健全,社會秩序良好,防范打擊犯罪有力,群眾安居樂業。 二是居民民主意識強,對社區事務能夠廣泛參與,社區自治化程度高。參與是構建和諧社區的生命線,沒有居民的廣泛參與,社區和諧就不可能實現,參與社區事務標志著居民既可以分享社區內的利益,又能夠承擔社區內的責任。社區居民以及各類社區組織具有較強的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能夠以主體姿態廣泛地參與到社區的建設、發展、管理中來。社區內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共建和諧社區的積極性比較高,愿意為所在社區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愿意與居民共駐共建,優勢互補、形成合力,資源共享、相得益彰,共同繁榮興旺。 三是社區內有輕松的文化氛圍和良好的社會風尚以及豐富多彩的娛樂休閑活動。 四是社區的服務功能比較完善。 五是社區居民與環境和諧相處。 創建和諧社區的思路 1、加強社區黨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建設和諧社區當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要實現社區的和諧,關鍵是看社區黨組織的作用發揮得如何,社區黨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處在社會變革的第一線,加強社區黨建,夯實執政基礎,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系重大。社區的穩定性使黨的工作有了具體的對象,社區的動態性使黨的工作有了延展的空間,社區的區位特征使黨組織在基層社會中的工作猶如扼守要津,可以依托社區機構和組織,在生活情境中與群眾發生直接聯系,協調利益關系,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基層社會的和諧,這一過程同時也是黨在基層的組織形態和工作方法實現突破和創新的過程。 2、提高社區干部素質,建設一支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高素質的社區基層干部隊伍。街道干部和群眾貼得最近,聽到群眾的呼聲也最多。構建和諧社區,干部的素質尤為重要,必須進一步提高社區干部做群眾思想工作的能力,在說懂、說通、說服上下功夫。所謂說懂,就是要讓群眾了解我們所做的工作,真正知情;所謂說通,就是讓群眾了解我們辦事的目的,消除顧慮,心平氣順,樂于接受;所謂說服,就是讓群眾心悅誠服,認同接受。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寬聯系群眾的途徑和渠道。如通過設立“民愿接待”窗口來掌握民情,緩解少數群眾的不滿情緒,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問題;通過舉辦各類群眾論壇,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爭取社區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過廣泛派發居民聯系卡,使群眾遇到困難能想到、找到、見到社區干部,進一步密切干群關系。同時,還要通過向群眾報告工作,聘請廉政監督員等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和幫助。 3、以社區居民為主體,以良好的參與機制融洽居民關系,推動居民自治,充分發揮他們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建立良好的社區參與機制,要堅持以人為本,對那些與居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社區事務,要廣泛地吸收不同群體的居民群眾代表參加,不僅要聽取他們的意見,而且要讓他們參加研究討論。要注意提供充分的參與渠道和機會,可以由單位、街道、居委會、群團組織出面組織參與;建立良好的社區參與機制,還要注意按照國家的改革要求和相關政策,逐步在居委會中推行“議行分設”工作機制,實現社區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引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從而使社區不同群體的居民通過民主的制度安排,在社區的政治舞臺上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要求,為社區創造安定、有序的民主政治氛圍。構建和諧社區是居民自治發展的內在要求,居民自治的推進又要以和諧社區為基礎,兩者是辨證的統一體,不可分割。 4、大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將其與社區居民道德建設結合起來,以先進的文化建設凝聚社區人心。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不僅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需要,而且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強社區先進文化建設,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具有高素質的社區居民,以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價值觀念的變遷為契機,大力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社區整體文明程度;另一方面要大力開展健康向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將居民社會道德建設融入其中,促使不同群體的社區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動中得到共鳴,增強他們的歸屬感、認同感、親情感,有效發揮先進文化滿足人們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另外要保證經費投入,形成組織機構網絡化、服務對象大眾化、文化設施普遍化、活動形式多樣化的社區群眾文化發展新格局。 5、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使居民樹立強烈的環保意識,創建“綠色社區”。構建和諧社區,除了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外,引導居民愛護社區環境,創造一個整潔美麗的家園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社區環境治理,貴在人人參與。要在社區內倡導環保從個人、家庭、社區做起,逐步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參與意識和環境道德素質,使“綠色理念”漸漸扎根居民心里。社區要通過宣傳教育,圖片展覽等多種形式,讓社區居民樹立“愛護社區就是愛護自己,美化社區就是美化自己”“社區連著你我他,環境優美靠大家”的意識。同時,要加大對社區環境建設、環境治理的投入,增加社區綠地面積和植被,處理好社區內的污染源問題,可以通過建立保護社區環境志愿者服務隊等形式,讓社區居民共同參與到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家園的大氛圍中來。 總之,創建和諧社區是一個內容廣泛的系統工程,需要社區內所有單位,所有個人的共同參與,要讓社區居民都意識到:只有社區這個“小家”和諧了,我們的社會這個“大家”才能實現真正的和諧。 。
熱心網友
樓上說的很全了,如果真的那樣的確是很和諧了.但是我想說的是提出和諧社會的口號就是因為這個社會還不和諧!但是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奇怪,看一下我們的新聞,仿佛只要一提出這樣的口號社會就立即和諧了!象是用打氣筒打出來的一樣!也不想一下,專制與和諧是可以共存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