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580999是認沽權證,所以券商(經過批準)發行時,只要向有關部門存入一筆資金,他就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賣出相應數量的認沽權證,暫時不存在成本問題(只管收錢,不需付出);等到進入行權期,如果當時“武鋼股份”的價格低于3.13元,他就要按3.13元的價格買進相當于他當初發行數量的“武鋼股份”股票,這個差價(3.13-行權時的武鋼股份”股票價格)與他現在賣出認沽權證的成交價相比較,如果后者大于前者,他就盈利了。(為了簡化說明問題,此處未考慮履約擔保資金的利息和各項運作費用)。
熱心網友
這時的成本價就是成效價,創設的權證暫時還無成本而言。
熱心網友
書生
熱心網友
成本價=時時成交的市價。只要有人買,券商就按市價賣出。這即是券商趨之若鶩的原因。等權證到期時,只要有賣的,券商必須買。買賣之間的差額即是券商的利潤。香港證券市場即如此。
熱心網友
哥們你要看清大勢,現在國股有與港股都有哪么大的差距,打開香港股市行情你可以看一看,香港幾毛錢一股的股票有上百家。WTO的加入各種游戲規則都待結軌,各種利好無非是政府和機構做出來套中小投資人的圈套,現在這種股市混亂的格局在逐步的規范,絕對不是投資股票的好時機。強力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