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有辯論賽,我們是反方,我們的觀點是“大學生應該先擇業后就業”,正方相反。請給我一些有力的論點和證據吧!!著急呢!!他們選我做一辯,今天就得叫上去稿子,現在正瘋狂在愛問發問呢!!大家都幫幫我啊!!!(誰如果有辯論的心得技巧比如擾亂對方思路等策略也要告訴我啊,我沒參加過辯論!)

熱心網友

提供二只資料一、 辯論賽正方為化學化工學院代表隊,其觀點是大學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反方工學院代表隊的觀點是大學生應先擇業后就業。  正方認為先擇業后就業不符合大學生,時間問題,思維方式,經驗積累以及家庭負擔上的問題使然。反方認為當前社會就業壓力的,對人才的能力要求很高,正確選擇職業對社會和自己都是有益的。  公辯中,雙方展開激烈的辯論,雙方都抓住對方的弱點重擊,幾經周旋,嘹亮的哨聲響起,雙方不得不停止。接下來的自由辯論和觀眾提問更是精彩紛呈。最后在總結陳詞中反方認為先就業后擇業是浪費青春、浪費人才、個人信譽度降低。而正方則提出這樣會加重家庭負擔,不利于個人的發展。二、如有一場比賽,正方論題是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反方則是“大學生應該先擇業后就業”。從題目來看,我覺得是反方的難度比較高,所以,在辯論中,反方采取主動出擊,以攻為守,先聲造勢,咄咄逼人的策略,也是合理的,情有可原的。但是,反方的邏輯是“先就業”就是放棄選擇,放棄選擇就是盲目擇業,盲目擇業就可能導致選擇錯誤,選擇錯誤則將貽誤終生。所舉例子多是選擇錯誤,盲目跟風,追求多賺錢,結果去盜竊、走私、販毒,“一失足成千古恨”(反方辯詞中語),這顯然是離開大學生就業的規定情景太遠。因此,被正方問一句,好像對方認為職場還有小偷這一職業可供選擇,引來觀眾一片哄笑。但依我看,正方也沒有充分利用辯題的先天優勢,像這樣能擊中對方要害的答辯還太少。正方反復強調的是今天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不就業,靠父母養活,否則無法生存下去,何來明天的發展?其實,大學生畢業后未必當年都能就業,是辯題產生的前提,對此加以一再強調,并無太大意義;而就業為生存,固然是先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也不是先就業的全部理由,因為“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辯題是針對全部大學畢業生,而非專指為經濟條件所困的那部份畢業生。辯論的正、反方雖然由抽簽決定,但也都是經事先準備的。辯論場上的表現,并非全是臨場發揮,像論點邏輯之失當、論據之不充分,顯然與事先準備有關,反映了這支隊伍的認知水平。依我看,正方應把就業形勢相對嚴峻作為辯題產生的邏輯前提肯定下來,不要與反方在這上面糾纏。同時,說明“先就業”是在一時擇不到理想職業前提下的一種選擇,并非放棄選擇,更非盲目選擇。應闡述的是,當現實與理想發生矛盾時,如何通過主觀的腳踏實地的努力,而不是等待客觀條件改善、機遇的降臨,去實現理想;同時,也應在職業實踐中去檢驗大學時就業理想是否真適宜自己個性、才能的發展。而反方,則應重點強調“先擇業”標志著大學生對自己理想的自信,而這種自信,是通過就學時代認真刻苦的學習才能獲得的。“先擇業后就業”表現了大學生對自己的高標準的要求,一種愿為實現理想作出必要的犧牲的精神,一種不僅是適應環境而且要去改造環境的斗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鼓勵這種精神,這樣,可以使大學生在就學時代作得更好,在就業過程中也能更好展示其有原則敢擔當的一面。我這么提出一種正、反辯論邏輯構成的方案,并不是想顯示自己的高明,只是認為,像現在這樣辯論,攻其一點,不及其余;脫離語境,上綱上線;似乎有“為求勝而求勝”的傾向。這樣,自由辯論往往變成了聾子對話,立論、反駁也不在要害處,與用辯論賽形式來提高大學生對哲學、邏輯學、歷史、文學及對話、辯論藝術等的學習興趣的宗旨,恐怕不盡一致,對辯論賽是種浪費。而大學生中能說會道者多是強辭奪理之輩,或至少得理不讓人,這也不是可樂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