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什么時候出現的?飲酒有什么好處?

熱心網友

  中國之酒源于何時,難以確考。世傳有儀狄造酒之說,或杜康造酒之說,但儀狄為大禹時代之人,似為更早。其實,酒的發現、發明應該是一個長期的認識和實踐過程?! x朝人江統的《酒誥》說:“有飯不盡,委余空桑,郁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然有此說,最早積于空?;蚱渌继幍膽翘?、李、杏之類水果,而非剩飯,所以最早的酒應該是水果類發酵之酒,而非糧食類發酵之酒。山間之猴,因食用發酵中的水果或汁液而如人般手舞足蹈,亦屬發酒瘋的表現。時至周代,酒制已成。膳夫統管之下已有酒正、酒人,酒正系管酒之吏,酒人系造酒之人。造酒這場所,也在庖廚之列。所造之酒有三酒五齊之分。原料為稻、黍之類。三酒為事酒、昔酒、清酒。事酒為因事之釀,時間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時儲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則冬釀夏熟,為當時酒中之冠。五齊是五種不同成色的酒,為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沉齊。泛齊為酒糟浮在酒中,醴齊是滓、液混合,盎齊是白色之酒,緹齊是丹黃色之酒,沉齊是酒的糟、渣下沉。此五種酒是相對于清酒的濁酒。但不論清酒、濁酒、三酒、五齊都是發酵后直接飲用之酒。后世又經榨濾和裝壇煎煮,有如今之紹酒,其酒精度數在20度以下,并非今之高度蒸餾酒。中國人、中原人是在元代后才開始大量生產和飲用蒸餾白酒的?! 【朴星鍧?,味有薄厚。《慶子·胠篋》有“魯酒薄而邯鄲圍”之語,乃是春秋楚王稱霸,魯、趙兩國獻酒,魯酒薄,趙酒厚。楚之主酒之吏求酒于趙,趙國不與,吏怒便以趙厚酒易魯薄酒,奏于楚王,楚王因趙酒薄而發兵圍邯鄲。據此可知,酒在當時社會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那位管酒小吏想私得趙酒而不成,卻引發了一場戰爭,不是趙國小氣,而是好酒難得。酒從秦漢之后,多為官營,至北宋更為苛嚴。民間私釀,只能自飲,酒樓所售,是官曲自釀。但民間之酒多為濁酒,飲時篩與不篩均可,村野濁醪,飲酒食糟,自是一番情趣。但制酒甚耗糧,因此,凡饑荒、戰爭,政府便下令禁酒。漢末曹操主政,此公善飲,其名句“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流傳千古。但礙于時政,禁酒甚嚴,時人因此頗諱酒字,于是稱清酒為圣人,濁酒為賢人,飲酒而醉稱為中圣人,或稱中圣,清圣濁賢便自此為酒之雅稱。南宋陸游有句為“遣悶唯清圣,忘情付黑甜”,黑甜應為濁酒一種。但要說還是李白直接爽快,“已知清比圣,更道濁如賢。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薄疤熳雍魜聿簧洗苑Q臣是酒中仙?!币蚴ベt而成仙,其確屬性情中人,而“仙人”之外,“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是布衣大眾的所好。酒對于中國人、中國的餐飲文明、中國的文化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盡管千古至今,多少成敗都與酒不可分。。

熱心網友

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長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樣,有著它自身的光輝篇章。在我國,由谷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于優勢地位, 而果酒所占的份額很小,因此,釀酒的起源問題主要是探討谷物釀酒的起源。 我國酒的歷史,可以上到上古時期。其中《史記·殷本紀》關于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記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的詩句等,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土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有了專用的酒器,說明在原始社會,我國釀酒已很盛行。以后經過夏、商兩代,飲酒的器具也越來越多。在出土的商殷文物中,青銅酒器占相當大的比重,說明當時飲酒的風氣確實很盛。

熱心網友

從自然規律及發酵微生物學原理來推測酒的起源,可以這樣認為:最早出現的酒是水果酒,其次是奶酒,糧食酒則最后發明。西方已有許多項研究,認為每日適度飲酒對人有好處,可以減少心臟病的危險?,F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每個人的基因不同,決定了每日飲酒對某些人有好處,對另外一些人不一定有什么好處。這種基因稱為酒脫氫酶了。有慢速分解酒的基因的人,飲酒的好處超過有快速分解酒的基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