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華人在東南亞受歧視?

熱心網友

我從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現復制于此,會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東南亞華人的困境與出路● 曹云華(文)   東南亞華人問題的實質,是民族問題。作為一個特殊的少數民族,東南亞華人處在一個十分特殊的地位,不論是在東南亞各國的國內事務中,還是在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中,都是如此。   東南亞華人是根源于中華民族、居住在東南亞各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是在政治上認同所居住國家,但在民族心理與文化上有著共同特征的族類共同體。怎么樣來辨別一個人是否是華人呢?根據目前東南亞華人的具體情況,單純從外表上、血統上、語言上或宗教信仰等方面都難以確認,唯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根據這個人的民族心理,即他本人的民族認同,他認為自己是華人,那么,他就是華人。  東南亞華人是一個少數民族(新加坡除外,下同),但又不是一個普通的少數民族,而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少數民族,這種特殊性使它與東南亞當地民族的關系變得復雜化了。  在一般的意義上,少數民族總是比較貧窮、落后,在歷史上長期受多數民族的壓迫剝削等等。但是,在東南亞,華人卻不完全是這樣,它是一個地位和作用都比較特殊的一個少數民族,其特殊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經濟成就招致嫉妒  其一,華人的人口雖然在所在國占絕對的少數,但它在所在國的經濟生活中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兩者之間不成比例。華人以其特殊的商業才能和辛勤的勞動,在工商業方面取得比較突出的成就,對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華人在經濟上取得的成就往往招惹來其它民族的嫉妒心理。東南亞各國的主體民族在掌握國家政權之后,更是不能容忍這種狀況。于是,主體民族的當權者便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來改變這種狀況,各國政府均制定和推行了限制華人的極端民族主義的經濟、社會和文化政策。  其二,華人雖然在所在國是少數民族,但其母國卻是一個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泱泱大國,于是,華人的內心深處便有一種民族優越感,在與本地民族交往時常常流露出來。當東南亞的主體民族上升為統治民族,民族意識覺醒并且不斷高漲的情形下,兩者之間便產生了沖突。作為統治階級的當地主體民族,絕對不能容忍華人的民族優越感。  其三,華人利益集團與統治階級利益集團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處理得不好就容易出問題。當地主體民族統治階級并不是鐵板一塊,而是劃分為許多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對華人的態度和政策也是有差別的。華人在經濟上擁有一定的優勢,并且形成了一個華人工商業群體。一般而言,華人對所在國的政治態度都是比較消極的,不愿意積極參與政治生活,但不等于他們不想影響政治。在東南亞各國,尤其是在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泰國,華人經濟勢力比較強大,華人工商企業家往往形成了有強大影響力的利益集團,這些利益集團常常運用其龐大的財力去影響選舉和政府的決策。  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即華人大企業家與政府上層人物的關系非常密切,甚至攜手合作,這種合作當然是建立在利益分享的基礎上的。而當地主體民族中的統治階級中的某些利益集團,沒有從這種合作中分享到利益,便理所當然地對這種合作表示不滿,甚至強烈地反對。實際上,華人利益集團已經自覺或不自覺地卷入了當地主體民族統治階級利益集團之間的斗爭,當政局發生變化時,華人便會首先受到沖擊。 民族間的矛盾:同化與反同化  當代東南亞華族與當地民族的關系是民族關系,兩者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為如下三個方面:  首先,東南亞華族與當地民族都同屬于所在國家的“國族”,這里說的國族,是指國家意義上的民族,是只對享有國家主權的民族才用這個詞語去指稱。例如,中華民族,它包括了漢族和其他56個少數民族。又如,美利堅民族,也包括了亞裔、歐裔等許多民族在內。再如馬來西亞人,既包括了華人,也包括馬來人和印度人等民族。  其次,東南亞華人在所在國只是一個少數民族(新加坡除外),他們不論是在人口、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方面都處于從屬地位,東南亞各國的主體民族在取得國家獨立以后,牢牢地掌握了國家政權,并且運用國家政權的強制力量來發展壯大當地民族的經濟社會地位,并且規定當地民族在各方面享有優先權。于是,東南亞國家的華人雖然在經濟上由于歷史上的原因還在某些領域有較大的優勢,但是,從總的方面看,東南亞華人是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上,而是取決于所在國家的發展以及與當地主體民族的關系。  再次,各國東南亞華人正在面臨被同化的嚴峻挑戰。所謂同化,從字面上來看,是指同類化、一律化,即某一個民族失去民族特點,變成為另一個民族。換句話說就是,甲族的個別成員、部分成員或全體被乙族所吸收的過程。所以,同化,是指族體的類別轉變運動或叫過程。戰后,掌握了國家政權的東南亞各國主體民族大力推行同化政策,試圖完全同化華人。迄今為止,這種同化政策在某些國家已經取得很大的成效,如泰國、菲律賓和印尼。在馬來西亞,因為華人人口較多,經濟政治和文化各方面也有較大的優勢,當地主體民族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同化華人,但是,同化卻是政府的既定目標。  在東南亞國家獲得獨立之前,華人與當地各民族都是被壓迫民族,他們與西方殖民者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戰后,東南亞各國先后獲得獨立,當地的多數民族掌握了國家政權,上升為統治民族。華人加入所在國的國籍,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但是,掌握國家政權的多數民族受極端民族主義的影響,不能正確對待地位和作用非常特殊的華人少數民族,采取許多強制政策,從而使華人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對待,當地多數民族與華人少數民族的矛盾在一些國家表現得非常尖銳,甚至一再發生沖突。一些東南亞國家正反兩方面的實踐證明,只要各國政府奉行正確的華人政策,這個矛盾是可以緩和并且得到解決的。解決的途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新加坡模式、泰國模式、或者是馬來西亞模式。  華人與當地民族之間有利益一致的一面,它具體表現為雙方在國家利益方面的一致性。華人與當地民族都是同一個國家的公民,他們生活在同一個國家,國家利益是他們的共同利益,只有國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都發展了,兩個民族才能夠得到發展,才有前途。如果國家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出了問題,像印尼那樣,那么,兩個民族的根本利益都受到損害。現在的印尼,不論是華人,還是當地各族人民,都沒有好日子過,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華人和當地民族都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實際上,現在東南亞各國的華人也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他們在政治上認同于他們所居住的國家,效忠于這個國家,甚至還愿意為它作出犧牲。  華人與當地民族之間也有利益沖突的一面。毋庸置疑,他們之間存在著許多矛盾,這種矛盾的性質是民族矛盾,是掌握了國家政權的當地多數民族利用國家機器的力量壓迫處于少數民族地位的華人。在歷史上,華人雖然在經濟上和文化上擁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當地民族在人口、國家政權等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勢,因此,華人曾經擁有的經濟和文化優勢正在逐漸喪失。   在當前的大多數東南亞國家,華人與當地民族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為同化與反同化的斗爭。掌握了政權的當地主體民族有國家暴力機器為后盾,推行同化政策,迫使華人在政治、經濟、文化乃至風俗習慣等方面完全融合于當地主體民族。   一些東南亞國家的同化政策的不合理性,還表現在這種政策不僅要消滅華人的民族特性,而且還對華人實行種族歧視,把國民分為原住民和非原住民,華人作為非原住民,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都受到低人一等的對待,不能享受與原住民同等的權利。對于這種歧視政策,華人則利用自身在歷史上形成的經濟和文化等優勢,反對同化,為保存民族特色和維護少數民族的權利而進行堅持不懈的斗爭。  華人與東南亞各國當地民族之間的矛盾在各個國家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同一個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其表現形式也是不相同的。民族關系的實質是經濟關系  對東南亞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系要有一個正確的估計。一般而言,目前東南亞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系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不能因為印尼出現排華事件就悲觀地認為東南亞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系都存在嚴重問題。印尼的情況比較特殊,需要作個案分析。實際上,在東南亞國家,在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系中,有五種關系錯綜復雜地交錯在一起,需要我們作具體的分析。這五種關系是:民族關系、經濟關系、階級關系、社會關系和文化關系。  總的來說,當地主體民族是統治民族(新加坡除外),他們在取得國家獨立之后,擁有了政治領導權,并且進而取得了經濟領導權和文化領導權。因此,東南亞各國華人原來擁有的經濟和文化優勢正在逐步喪失,在一些華人占極其少數的國家則已經完全喪失。在同化程度較高的泰國和菲律賓,戰后出生長大的華人已經逐步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因此,已經很難分清誰是華人,誰不是華人。在印尼,被同化是一個大趨勢,只是時候遲早的問題。能夠比較完整地保存華人文化特色的唯一的一個國家,可能是馬來西亞。   盡管東南亞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系有很多表現形式,紛繁復雜。但是,只要我們能夠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就不難發現,這種關系歸根到底是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的,其最實質的表現是經濟關系。  我們必須對東南亞華人的經濟存在及其影響力有一個正確的估計。這里有一個經濟權力與民族政治領導權的關系問題。一般而言,它們之間是一致的。但是,在特殊的情況下,它們之間也可能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尤其是當那個統治民族剛剛取得領導權,在政治上還不是太成熟的時候,這時,兩者之間會出現暫時的背離。但是,當統治民族在政治上慢慢成熟之后,便不會再容忍這種背離繼續下去,他們一定要運用政治的和其他的強制力量來削弱其他民族的經濟存在與影響力,以維護和鞏固其政治統治。戰后至今的半個多世紀時間里,東南亞國家華人與當地民族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便表現為爭奪經濟領導權的斗爭。由于沒有政治領導權,因此,華人從一開始就處于被動的地位,并且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在這場爭奪經濟領導權的斗爭中必然是失敗者的命運。在一些東南亞國家,華人經濟雖然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這只是在統治民族能夠容忍的范圍之內的影響力和權力,一旦超出統治民族的容忍限度,就會遭遇到打擊和削弱。  長期以來,東南亞當地民族對華人的經濟存在和影響力有一種恐懼感,各國獨立以后,當地民族掌握了國家政權,他們更加不能容忍華人繼續在經濟上擁有優勢地位,他們對華人的猜疑和恐懼更加強烈了。他們認為,華人控制了國內的經濟,剝削當地民族。因此,要提高當地民族的生活水平,制造就業機會,就必須犧牲華人的經濟利益。由于各種原因,當地民族在經濟上一直處于劣勢地位,無法與華人展開競爭,因此,各國政府均通過立法等強力的手段,來保護當地民族,使他們在經濟上受到照顧。印尼政客Assaat指出,印尼土著是天生的弱者,而華人卻是經濟上的強者,只有政府立法保護弱者,他們才能與強者競爭。  新加坡資政李光耀長期與馬來民族打交道,他對馬來人對華人的這種天生的恐懼感有很深的認識,他在回憶錄(上冊,第41頁)中這樣寫道:“馬來人團結意識很強。我后來發現,那是由于他們覺得受威脅,怕被充滿活力、刻苦耐勞的外來民族——華族和印族壓倒。”路在何方?  1、充分利用國際人權公約和其他一些國際條約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保護少數,是國際社會人權保護的重要內容之一。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制定了近80個重要的國際人權文書,其中專門論及少數民族人權的內容占非常大的比重。  此外,還通過了幾個重要的關于少數民族的國際人權文件,包括:《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和《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禁止并懲治種族隔離罪行國際公約》,《關于在民族或種族、宗教和語言上屬于少數人的權利宣言》。  2、積極參與所在國的政治生活,自己保護自己。  現在看來,華人如果只是滿足于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角色,肯定會吃虧,而且會吃大虧。華人在經濟上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乃至幾代人積累的財富,可以在頃刻之間化為烏有。  一些華人雖然很富有,但是,沒有政治權力的華人實際上只是當地民族的政治家們的一個棋子,他們隨時可以犧牲這些棋子,以保護其利益。在馬來西亞,華人對政治的參與是比較多的,且有實效。因此,馬來西亞當地民族的政治家們要犧牲華人的利益就不那么容易。  3.東南亞華人的前途與命運取決于東南亞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  東南亞各國華人與當地民族之間的關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是各國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它從內容、形式、特征、性質等方面都是由特定的社會條件所決定的,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才可能獲得實現。  在印尼,華人問題之所以特別突出,主要是因為這個國家的社會問題尤其嚴重,印尼的華人問題是這個國家嚴重的社會政治危機的一個部分,不解決整個國家的社會政治危機,印尼的華人問題也就無法得到解決。  在馬來西亞,因為整個社會比較均衡和有序發展,華人與馬來人之間的民族關系也就比較和睦。在多民族國家,社會問題與民族問題總是錯綜復雜地交錯在一起,社會問題可能會以民族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其實質卻仍然是社會問題。  東南亞各國在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社會問題,這些問題一天沒有解決,華人問題也就不可能得到解決。因為,東南亞華人的命運已經與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命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因此,華人必須明白,只有國家發展了,整個社會前進了,他們才能夠有真正安居樂業的日子。  (作者是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長及教授) 。

熱心網友

歷史上的中國給他們的印象

熱心網友

政府腐敗無能!

熱心網友

太優秀了,但是不團結,容易被攻擊

熱心網友

是三個和尚沒水吃的劣根性導致了華人在東南亞備受歧視。

熱心網友

為什么猶太人在歐洲受到排擠,財富問題。

熱心網友

因為華人太強大了,是它們裝著歧視華人,其實它們害怕華人!到我長大的時候打它們,讓它們吃不了兜著滾!!!!!!!!!!!!

熱心網友

是啊華人在那邊比較富裕掌握了大部分的財產所以被當地人嫉妒

熱心網友

就像朝鮮 緬甸 那樣的專制國家 我想你也一樣會瞧不起他們的

熱心網友

同意樓上

熱心網友

沒有組織紀律觀念,自私自利

熱心網友

沒讓他們見識過中華民族的軍事威懾力,欠打!!!

熱心網友

1:因為中華文化太強大,所以華人不易被外族同化。2:華人的聰明勤奮使他們的經濟地位高于其他人。排華的現象從某些意義上講也是“階級斗爭”吧!

熱心網友

看看我們在迪斯尼樂園的表現就明白了。

熱心網友

我想也許是華人們自己不夠自重或者說是因為以前的中國人在外國人看來是不夠有個性的總是隨波逐流吧。 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是東南亞地區經濟不夠發達,而且去這些國家都是非常的容易,不需要太多的要求,那么,在這樣的一個情形下,人人都可以去,那么人多了,之后就容易對他們的工作機會造成緊張,通俗的講就是搶他們的飯碗,這樣一來他們當然會排擠華人了。不僅是排擠華人,任何地區都是這樣的再者加上西方國家相對的發達,沒有一定能力的人是不能夠出國的能出去的一定是不簡單的,這樣他們也就不會排斥任何到他們那的人了。

熱心網友

不抱團,無組織

熱心網友

太有錢,但是無法融入當地的文化,對當地的民族吝嗇,沒有社會責任心。從客觀上看主要原因是華人的財富超過當地人民,造成他們心里的不平衡,轉化為仇恨。

熱心網友

華人太強了吧,也許是東南亞的排外色彩比較嚴重。我記得華人控制了那邊60%以上的財政。也有點政府支持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