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似品茶,如喝酒,若彈琴,像下棋。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快樂莫過于讀書。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摯友娓娓而談,看到那位心儀已久的作者,從字里行間向你款款而來。孔圣人的要言妙道、莎士比亞的文采風流、達爾文的堅定執著、司馬遷的千古絕唱、曹雪芹的行云流水、魯迅的入木三分,皆讓你感動不已、心馳神往。當你輕輕掀開書頁,就能感受到歷史的云煙,人間的冷暖,世事的變遷,人間的妙美。讀書至樂在有得。讀書讀到癡迷,沉浸其中,便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也即陶淵明詩中所說的“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讀書至此,或迷霧陡散,麗日重見;或偶有發現,茅塞頓開;或靈感突來,文思泉涌;或積年疑惑,一朝釋然。讀書樂,樂讀書。古詩云:“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瑤琴一曲來薰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讀書是一種極致。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或風雪黃昏。世人不愛讀書的人可能不多。古語云:書對于人“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憤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因而許多人一讀起書來便悠然自得,不知今夕是何年了。難怪古人有“書味在胸中,甘于飲陳酒”之感慨。讀書能使人獲得樂趣。古人說:“讀書悅心。”讀書的確能給人帶來歡愉快樂,讀點感悟人生的文章或頗具消遣、娛樂功效的文學作品,心胸頓覺烏云盡散,陽光普照,歡愉回復,使自己內心常擁有一個自得其樂的方寸之地。讀書是一種快樂,更是一種享受。夜守書齋,一盞臺燈灑下靜謐的橘黃色的柔光,安然情怡,寧神展卷,遠離了都市的喧囂,避開了塵世的名韁利索,心之犁鏵,于無聲中悄然破土。讀令人回味無窮的語段、語句,讀精雕細琢的小品、美文,意念之間不知不覺都讓你將之據為己有,以待來日再慢慢地享用、琢磨,其樂無窮。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好書如佳茗,如美食,其味無窮。朱自清大師也云:“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這濃密的滋味就是書味,讀書之味。不同的書有不同的滋味。讀那些成套的全集或叢書,類似于吃西式大餐或滿漢全席;讀簡便的袖珍本,則猶如隨意小吃或街頭點心;讀《史記》,如飲烈性茅臺;讀杜詩,似陳年佳釀;讀武俠小說,好比嚼紅燒大塊肉;讀名家隨筆,就像啜清蒸鯽魚湯。書中滋味無限。真是個:“博覽群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人生一樂是讀書,有書為伴心甘甜。讀書,能知曉人生之難,體味天地之大,寂寞時不孤獨,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閑云野鶴,保持著一種雍容雅怡、瀟灑達觀的境界。讀書樂、樂讀書,此乃人生一大享受。(摘自《思維與智慧》2004年第5期,李盛仙文)
熱心網友
文章寫的很感性,“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喜好讀書的人才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文明,留給我們后人的文化財富如汗牛充棟,數不勝數。讀書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對于一個人的修身養性也大有裨益。古往今來,流傳千古的文人騷客莫不飽讀書卷,滿腹經綸。但古人云君子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書只是一種方式,非最終目的也,學以致用才是成大器之根本所在。
熱心網友
不錯,挺有文采的。
熱心網友
寫的不錯,但有一點釣書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