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是
熱心網友
這個我想我沒有權力說,一般歷史學家也沒有這個權力。我想唯一有權的是推翻元朝的另一個正統,也是大家都承認的正統---朱元璋朱元璋是推翻元朝殘暴統治的農民軍領袖,從小深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元朝對于明朝來說是近代史,所以朱元璋對于元朝的性質很有發言權。我們看朱元璋的立場,就知道,依照中國傳統史觀,元朝是中國的正統朝代。 朱元璋曾經說過:“昔胡漢一家,胡君主宰”,“邇來胡漢一家,大明主宰”。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明朝取代元朝,是普通的改朝換代,“胡漢一家”的局面沒有改變。 朱元璋做皇帝以后,下令編寫《元史》,從成吉思汗開始,就承認其正統地位,編寫了《本紀》,并且沿用中國傳統,進行“避諱”。《元史,本紀第一,太祖》開篇云:“太祖法天啟運圣武皇帝,諱鐵木真。” 事實上,中國不會給外國皇帝寫本紀,也不會使用避諱,誰見過給日本天皇寫過本紀?? 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令祭祀從伏羲到忽必烈的16個中國帝王,自稱繼承了他們的大統;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國歷代名臣37人,包括關羽、岳飛等漢族名將,也包括木黎華、博爾忽、博爾術、赤佬溫、伯顏等蒙古族將領。嘉靖11年(1532年),明朝政府又在北京建立歷代帝王廟,同樣包括元朝的忽必烈。 朱元璋始終把大漠和東北看作中國的版圖,六次北伐,意圖統一(絕對不是對外國的侵略)。最后終于控制了東北。 朱元璋這些觀點,與今天大漢主義(唯漢中國論者)的觀點格格不入,但是完全符合中國傳統的民族觀。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也就是說, 夷狄到了中原地區,習用了華夏文化習俗,他們就成了華夏族,而中原華夏族如果進入了邊遠地區,習用了夷狄的文化習俗,他們就成為了夷狄,是夷狄還是華夏不在于血統,而在于所習用的文化,就是說華夷之辯不是血統上的區別而是文化上的差異。 孟子繼承了孔子的這樣的民族區別的觀念,進一步提出“中國圣王無種說”,認為中國的任何一個民族只要他有志氣有才能,都可以統治中華成為圣王正統,他說:“舜生于諸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 綜觀歷史學界,認為元朝不是中國朝代的觀點,日本人推銷得最為積極。 由此可見,唯漢中國論者、滿蒙非中國論者是不折不扣地數典忘祖,宣揚民族自虐的歷史觀,撕裂國家認同,宣揚民族分裂,甘心充當民族分裂分子的內應,是一群名副其實的國家、民族敗類。
熱心網友
好觀點。
熱心網友
of course, in my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