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熱心網友
Blog(博客),是Weblog的簡稱。Weblog,是Web 和Log的組合詞。Web,指World Wide Web;Log,原義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Weblog 是在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安┛汀保˙logger)同“黑客”(Hacker)一樣是舶來語,聽起來似乎很有淵源。 Hacker本來的意思是指非常精通某一項計算機技術(尤其是比較底層的操作系統(tǒng)或硬件驅動等技術)的人,后來被用來泛指網絡攻擊者,是屬于一個被放大了的概念。 而博客卻恰恰相反。從字面上看,Blogger泛指所有記錄網絡日志的人,但事實上譯者是專指那些在某一領域(不僅僅是與計算機相關的)具有權威思想和豐富經驗,并樂于把他們的思維和創(chuàng)造歷程通過網絡日志的方式共享給希望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的網民的人。所以博客是屬于一個被縮小了的概念。 傳統(tǒng)的網絡注重的是對“技巧”的記錄,而博客注重的是對“思想”的記錄、對“知識”的管理。 人類最難得的不是鬼斧神工的技術,而是博大精深的思想。技術再好,也只能成為一個“工匠”,只有有思想的人才能成為宗師。 人們通常會把自己努力的成果公之于眾,但卻很少把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與別人共享,事實上那個過程才是最寶貴、最值得別人借鑒的東西。 我們每天接觸計算機,都使用各種各樣的軟件,這些軟件都是最終產品,我們只能使用它們,對于具體細節(jié)一無所知。 于是出現(xiàn)了源碼開放的組織,將許多軟件的源代碼完全開放,讓使用者能夠充分地掌控這些軟件。這種做法可以認為是博客的雛形,但還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博客。 因為即使有了源代碼也不是所有的人(尤其是本來有可能對這個軟件的改進有極大幫助的人)都能夠有時間、有精力去研究、理解這些源代碼,通過摸索開發(fā)者曾經走過的歷程來對這些軟件進行改進和擴充。 如果開發(fā)者能夠把他們開發(fā)的歷程包括開發(fā)的整個日程計劃,每一天參考過哪些資料,有了什么新的想法,遇到了什么新的困難,和什么人在一起研究等等細節(jié)都通過網絡日志的方式公布出來,讓所有關注和支持的人都能夠參與其中并從中學習到創(chuàng)造的經驗,那么這個開發(fā)者就成了一名“博客”。 軟件開發(fā)關注者中也許有的對于計算機技術完全不懂,但他們對于項目的控制、使用的需求可能會有專業(yè)人士無法企及的創(chuàng)見,這些對于軟件博客而言就是最理想的回報。 同樣道理,一位政府官員、一位經濟學家、一位資深記者、一位企業(yè)咨詢顧問甚至一位普通的網民都可以把自己領域的案例和自己每天的創(chuàng)造活動帶到網上來,通過與大家共享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為大家指引專業(yè)領域的方向,提供激發(fā)靈感的素材,從而成為一名“博客”。 博客除了善于自主思考以外,更會旁征博引,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資料都是對其他博客或傳統(tǒng)網站內容的引用,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某一專題為線索的清晰、有序的知識庫,關注者可以非常明確地找到關于這一專題的大部分經過博客精選的資料,從而大大節(jié)省了在網絡中徘徊和搜索的時間。 博客所推薦資料的實用程度、知識組織的連貫性和有序性、思想的前瞻性等特質會通過越來越多的關注者的反饋得到認可和傳播,從而使其在相關領域里樹立起一定的威信和影響力。這與一些傳統(tǒng)的網絡傳播方式中只求多不求精、越傻越英雄的情況顯然是有區(qū)別的。 互聯(lián)網的飛速膨脹給大家?guī)淼氖切畔⒈?,這種爆炸的后果往往是太多信息等于沒有信息。很多人每天80%以上的上網時間是在搜索和篩選中度過,而且可能還有更多人連搜索的方法還沒有完全掌握。解決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由一些專家來充當“網絡領航員”,他們就是“博客”。 “博客”不是萬能的,他們不可能完全代替搜索引擎的功能,但是他們會讓你先看到那些經過優(yōu)選的,最有可能是最好的東西,因此,沒有“博客”是萬萬不能的。博客不是哪幾個人一時沖動建立的組織,更不是原有網絡傳播形式的簡單變體,而是對共享主義的拓展和升華。 博客文化是先進思想的集散地,是協(xié)作精神的試煉場,是張揚個性的大舞臺,是引導潮流的指揮棒,是知識管理的新紀元,是信息精煉的催化劑。 博客理念是網絡傳播從混亂到有機、從無序到有序、從自發(fā)到自覺、從重行為到重思想、從重結果到重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的變革。 博客的認知過程還需要更多人的不斷努力,我不敢說博客馬上會成為網絡傳播的主流,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博客的明天會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