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請問IP地址用多少二進位制?什么是點分十進制表示?IP地址怎樣分類?謝謝

熱心網友

一、IP地址的概念   我們知道因特網是全世界范圍內的計算機聯為一體而構成的通信網絡的總稱。聯在某個網絡上的兩臺計算機之間在相互通信時,在它們所傳送的數據包里都會含有某些附加信息,這些附加信息就是發送數據的計算機的地址和接受數據的計算機的地址。象這樣,人們為了通信的方便給每一臺計算機都事先分配一個類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一樣的標識地址,該標識地址就是我們今天所要介紹的IP地址。根據TCP/IP協議規定,IP地址是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而且在INTERNET范圍內是唯一的。例如,某臺聯在因特網上的計算機的IP地址為:   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010   很明顯,這些數字對于人來說不太好記憶。人們為了方便記憶,就將組成計算機的IP地址的32位二進制分成四段,每段8位,中間用小數點隔開,然后將每八位二進制轉換成十進制數,這樣上述計算機的IP地址就變成了: 。   二、IP地址的分類  我們說過因特網是把全世界的無數個網絡連接起來的一個龐大的網間網,每個網絡中的計算機通過其自身的IP地址而被唯一標識的,據此我們也可以設想,在INTERNET上這個龐大的網間網中,每個網絡也有自己的標識符。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電話號碼很相像,例如有一個電話號碼為0515163,這個號碼中的前四位表示該電話是屬于哪個地區的,后面的數字表示該地區的某個電話號碼。與上面的例子類似,我們把計算機的IP地址也分成兩部分,分別為網絡標識和主機標識。同一個物理網絡上的所有主機都用同一個網絡標識,網絡上的一個主機(包括網絡上工作站、服務器和路由器等)都有一個主機標識與其對應?IP地址的4個字節劃分為2個部分,一部分用以標明具體的網絡段,即網絡標識;另一部分用以標明具體的節點,即主機標識,也就是說某個網絡中的特定的計算機號碼。例如,鹽城市信息網絡中心的服務器的IP地址為 ,對于該IP地址,我們可以把它分成網絡標識和主機標識兩部分,這樣上述的IP地址就可以寫成:  網絡標識:   主機標識:     2  合起來寫:   由于網絡中包含的計算機有可能不一樣多,有的網絡可能含有較多的計算機,也有的網絡包含較少的計算機,于是人們按照網絡規模的大小,把32位地址信息設成三種定位的劃分方式,這三種劃分方法分別對應于A類、B類、C類IP地址。  1。A類IP地址  一個A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第一段號碼為網絡號碼,剩下的三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制表示IP地址的話,A類IP地址就由1字節的網絡地址和3字節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A類IP地址中網絡的標識長度為7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24位,A類網絡地址數量較少,可以用于主機數達1600多萬臺的大型網絡。   2。B類IP地址  一個B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兩段號碼為網絡號碼,剩下的兩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制表示IP地址的話,B類IP地址就由2字節的網絡地址和2字節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B類IP地址中網絡的標識長度為14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16位,B類網絡地址適用于中等規模規模的網絡,每個網絡所能容納的計算機數為6萬多臺。   3。C類IP地址   一個C類IP地址是指,在IP地址的四段號碼中,前三段號碼為網絡號碼,剩下的一段號碼為本地計算機的號碼。如果用二進制表示IP地址的話,C類IP地址就由3字節的網絡地址和1字節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C類IP地址中網絡的標識長度為21位,主機標識的長度為8位,C類網絡地址數量較多,適用于小規模的局域網絡,每個網絡最多只能包含254臺計算機。   除了上面三種類型的IP地址外,還有幾種特殊類型的IP地址,TCP/IP協議規定,凡IP地址中的第一個字節以“lll0”開始的地址都叫多點廣播地址。因此,任何第一個字節大于223小于240的IP地址是多點廣播地址;IP地址中的每一個字節都為0的地址(“0。0。0。0”)對應于當前主機;IP地址中的每一個字節都為1的IP地址(“ ”)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IP地址中凡是以“llll0”的地址都留著將來作為特殊用途使用;IP地址中不能以十進制“127”作為開頭, 用于回路測試,同時網絡ID的第一個6位組也不能全置為“0”,全“0”表示本地網絡。 。

熱心網友

                        8 8 8 8現在的IP網絡使用32位地址,以點分十進制表示,如 (172- 16 - 0 - 0101011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比二進制表示比較直觀。地址格式為:IP地址=網絡地址+主機地址 或 IP地址=主機地址+子網地址+主機地址。 IP地址類型 最初設計互聯網絡時,為了便于尋址以及層次化構造網絡,每個IP地址包括兩個標識碼(ID),即網絡ID和主機ID。同一個物理網絡上的所有主機都使用同一個網絡ID,網絡上的一個主機(包括網絡上工作站,服務器和路由器等)有一個主機ID與其對應。IP地址根據網絡ID的不同分為5種類型,A類地址、B類地址、C類地址、D類地址和E類地址。 1. A類IP地址 一個A類IP地址由1字節的網絡地址和3字節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0”, 地址范圍從 到 。可用的A類網絡有126個,每個網絡能容納1億多個主機。 2. B類IP地址 一個B類IP地址由2個字節的網絡地址和2個字節的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0”,地址范圍從 到 。可用的B類網絡有16382個,每個網絡能容納6萬多個主機 。 3. C類IP地址 一個C類IP地址由3字節的網絡地址和1字節的主機地址組成,網絡地址的最高位必須是“110”。范圍從 到 。C類網絡可達209萬余個,每個網絡能容納254個主機。 4. D類地址用于多點廣播(Multicast)。 D類IP地址第一個字節以“lll0”開始,它是一個專門保留的地址。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網絡,目前這一類地址被用在多點廣播(Multicast)中。多點廣播地址用來一次尋址一組計算機,它標識共享同一協議的一組計算機。 5. E類IP地址 以“llll0”開始,為將來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對應于當前主機。全“1”的IP地址(“ ”)是當前子網的廣播地址。在IP地址3種主要類型里,各保留了3個區域作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圍如下: A類地址: ~ B類地址: ~ C類地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