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作為標準武器列裝軍隊是什么時候?
熱心網友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后期,人類進入了青銅器時期,青銅的特點是硬而脆,利切削而不利砍劈,從出土的實物中可以證明早期已有短的削刀,造型頗為原始,單刃曲背,若作為攻擊性武器的話,恐怕稍嫌單薄脆弱了些,事實上,當時的刀作為切削工具的作用可能還大于護身,真正作為兵器的,應該是長于刺擊的劍。 早期的青銅劍約在商朝即已大致成形,最初僅長十余公分,直脊雙刃,劍身扁闊,柄以木片夾束,亦無劍格,而后發展出固定的形制,除了兩段收束的劍身外,并有了格、莖、箍、首的完整握柄,長度在四十公分之內,劍柄以絲麻筋皮等物纏繞,方便持握,主要以木作鞘;在未來的千年間,這種劍的造型逐步邁向成熟, 并作為步兵的基本武器而活躍于戰場上。
熱心網友
刺刀,已經歷三個多世紀了,是誰首先把刀這種冷兵器結合到火器上,使冷熱兵器渾成一體呢?這段歷史已難以考查了。但是世人公認,1640年,法國一名叫馬拉謝·戴·皮塞居的人,他別具慧眼,看到了步槍發射速度很慢,在彈藥耗盡情況下,面對沖上來的敵人使槍來不及,匕首又短;只有束手待斃,于是他首創了刺刀。因皮塞居率部駐扎在法國東南部、瀕臨大西洋比斯開灣的巴榮納城(Bayo)。刺刀(bayonet)一詞成由該城而得名。最早的刺刀是直形雙刃,刃都長30厘米,錐形木柄也是30厘米,那時,刺刀不是裝在槍管下,而是直接插入滑膛槍槍口內。這種武器一經問世,逐漸傳播到整個歐洲,長矛從此退出歷史舞臺。1647年,皮塞居率都為法國國王路易斯十四世奪取比利時伊普雷城時,將刺刀首次用于戰場上。這時的刺刀是一種帶有十字護手和木柄的鋼匕首,由于錐形木柄直接插入槍口,故取名插入式刺刀。插入式刺刀的不足之處是一旦將刺刀插入槍口,就無法開槍射擊,若是插得太緊;就拔不下來;若是太松,或者掉下或者留在敵人身上。爾后出現的活動環式刺刀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它是在刺刀柄上裝有兩個活動配合環,配合環套在槍管四周,這樣就不影響開槍射擊了。1697年到l703年間,歐洲諸國用緊密配合套筒刺刀取代活動環式射刀。套筒套在槍口后,由槍管上的銷子定位,槍管則固定在套筒的槽內,刀刃呈三棱形。這種刺刀廣泛流行于歐洲,使用了150年,時至今日仍能見到這種刺刀。美國采用刺刀要晚得多,南北戰爭前,還允許士兵各擇其好,或使用刺刀,或使用刀,或使用戰斧。刺刀僅僅作為拚刺武器,已不適應戰爭的需要,因此,備種多功能刺刀應運礎。1750年以后,出現了不同長度的單偏和雙測片形刺刀,也可以作為刀使用,但這種刺刀裝上后加重了膛口重量,所以主要配備在短步槍上;有的刺刀柄不是套筒,而是靠彈簧卡筍把刺刀連接到槍管的測凸起上,1855年起,這種刺刀成為眾多軍隊短步槍的制式刺刀;有的刺刀刃仍有鋸齒,可以充當工兵的工具;還有用于砍叢林灌木的砍刀式刺刀和挖掘壕溝的泥刀式刺刀等等。這個時期,折疊式刺刀、伸縮性刺刀也開始試驗了。隨著現代步槍和各種武器的涌現,刺刀的地位日趨下降。刺刀變得越來越短,而且多半是多功用刺刀。例如,美國在二次大戰中使用的刺刀,刀刃就比本世紀初的M1905式短l/3左右。現代刺刀刀長20厘米左右,有片形(刀形攻劍形)和棱形(三棱或四棱)兩種,以前者居多,除少數平時折疊于槍管側,戰時伸出的固定式外,多數是可以卸下的分離式。漫長的歷史中,刺刀的演變加此之緩慢,其中對于它的戰術地位的爭論不能說沒有關系。刺刀在不同時期地位是大相徑庭的。在以單發武器一當時還是以滑膛槍為主要武器時,以及采用密集隊形戰術和肉搏的戰斗中,刺刀無疑是一種重要的武器,它與槍械珠聯壁合,各揚其長。在采用多發槍后,刺刀遜位,成為一種輔助武器,僅僅在彈藥耗盡或者需要無聲奇襲時才有"用武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刺刀還起著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中,有使用刺刀的例子,但大規模使用刺刀已不常見了。從第一、二次世界大戰迄今,對于刺刀的作用,人們各執一見。有人認為戰場上刺刀已無用途,他們引證戰傷病例檔案,大談槍傷、破片傷的記載。的確,刺刀傷的記載是很少的,因為被刺刀刺中的往往是咽喉或胸膛等要害部位,即使對方不被當場斃命,也由于流血如注,來不及送往醫院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