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叫化雞怎么做?
熱心網友
叫化雞 江蘇“叫化雞”,名揚四海。始于常熟虞山。一叫化偶得一雞,苦無炊具調料,宰殺去內臟后,帶毛涂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然后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適逢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氏牧齋路過,聞香試嘗,覺其味獨特,歸家命人稍加調料如法炮制,更覺鮮美,此后遂成為名菜,并一直流傳至今。 江蘇常熟所產的鹿苑雞,是一種體小味鮮的草雞,十分適合制作叫化雞,裹的泥土是當地酒壇封口,得益于這些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因此制出的叫化雞酥爛肥嫩鮮香,風味獨特,深受大眾的喜愛。此菜已被列為中國名菜,五十年代初期,常熟一位制作叫化雞的名廚,被選調到杭州賓館接待外賓,于是叫化雞傳到浙江。在1972年版的《中國名菜譜·浙江》和1990年版的《中國名菜譜·浙江風味》中,也有“叫化童雞”。杭州"叫化童雞",這個名稱,包含著人們對這個傳統名菜探根溯源的一個傳說: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封建王朝橫稅暴斂,老百姓被壓榨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到處流浪。有一天,一個流落到江蘇常熟地方的乞丐,饑寒交迫,既無片瓦御寒,又無顆粒糧食充饑,體力漸漸支持不住,昏倒在地。他的難友為了搶救他,在露天拾柴燒起篝火,讓他取暖,又把同伙僅有的一個雞拿來,準備給他燒吃,增加營養。可是,當時沒有工具無法著手燒制,急得大家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急中生智,提議索性因陋就簡,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把泥團放篝火中燒煨。他們一邊拾柴,一邊烤煨,忙了整整半天,總算把雞煨好。敲開泥團,不僅雞毛粘在烤干的泥團上隨之脫落了,而且出乎意外,雞煨烤得特別好,香味四溢,驚動了四鄰,大家聞香而至,紛紛贊美這是別致的煨法,別致的口味。 后來,樓外樓菜館吸取了這一烹調經驗,并加以改進,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雞"、紹酒、西湖荷葉加工,將宰殺洗凈的原只嫩"越雞"加上各種調味品,在雞腹中填滿佐料,然后用西湖荷葉及箬殼包扎,再在外邊裹上一層用紹興酒腳、鹽水調和的酒壇泥,放在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時。到顧客食用時,整個泥團拿到餐廳當場拆開。由于它是經密封燒烤的,保持了雞的原汁和原味,加上用地方名酒拌泥裹烤,酒的香醇氣味經火一烤沁入雞肉,打開泥團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更加增添了這個營養豐富的菜肴的情趣,因此成了人們來杭游覽都想一試的杭州傳統名菜。 原料:嫩母雞一只(約重1500克),豬油網250克,豬腿肉(肥瘦相間)75克,紹酒75克、醬油35克、白糖10克、精鹽2克、味精2。5克、小蔥100克、 姜絲5克,山奈1克、八角1瓣,細麻繩4米,紹酒腳100克,酒壇泥3500克,鮮荷葉2。5張,玻璃紙1大張。 做法:一、選用良種“越雞”,宰殺、煺毛、取出內臟、洗凈,剁去雞爪,拆出雞翅主骨和腿骨,用刀背輕剁雞頸,將頸骨折斷(表皮不破),并在雞腿內側豎割一刀,以備填充調料。二、將山奈、八角碾成粉末,放在瓦缽內,加入紹酒、醬油、白糖、精鹽、味精、蔥段、姜絲拌勻,將雞放入腌制15 分鐘,其間翻動幾次,使調味滲入雞體內。三、取豬腿肉和大蔥切成絲,用熟豬油煸炒至半熟,加醬油、精鹽、紹酒、 味精等炒熟,填入雞腹。四、將雞頭扳到兩腿中間,兩腿抱胸,兩翅向下(抱住頸和腿),用豬網油裹住雞身,首層用荷葉、二層用玻璃紙、三層再用荷葉包緊,然后用麻繩捆扎成鴨蛋形;把酒壇泥碾碎,用沉淀的紹酒腳、鹽和清水搗成糊泥,緊貼麻繩,外包白紙,雞腹朝上,放入烘箱內烤3-4小時即成。五、食用時,揭去泥巴,去掉包皮,配花椒粉、 辣醬油等佐食。
熱心網友
1》叫化童雞的來歷、叫化童雞的燒法、叫化童雞的菜譜 杭州"叫化童雞"這個名稱,包含著人們對這個傳統名菜探根溯源的一個傳說: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封建王朝橫稅暴斂,老百姓被壓榨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到處流浪。有一天,一個流落到江蘇常熟地方的乞丐,饑寒交迫,既無片瓦御寒,又無顆粒糧食充饑,體力漸漸支持不住,昏倒在地。他的難友為了搶救他,在露天拾柴燒起篝火,讓他取暖,又把同伙僅有的一個雞拿來,準備給他燒吃,增加營養。可是,當時沒有工具無法著手燒制,急得大家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急中生智,提議索性因陋就簡,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把泥團放篝火中燒煨。他們一邊拾柴,一邊烤煨,忙了整整半天,總算把雞煨好。敲開泥團,不僅雞毛粘在烤干的泥團上隨之脫落了,而且出乎意外,雞煨烤得特別好,香味四溢,驚動了四鄰,大家聞香而至,紛紛贊美這是別致的煨法,別致的口味。 后來,樓外樓菜館吸取了這一烹調經驗,并加以改進,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雞"、紹酒、西湖荷葉加工,將宰殺洗凈的原只嫩"越雞"加上各種調味品,在雞腹中填滿佐料,然后用西湖荷葉及箬殼包扎,再在外邊裹上一層用紹興酒腳、鹽水調和的酒壇泥,放在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時。到顧客食用時,整個泥團拿到餐廳當場拆開。由于它是經密封燒烤的,保持了雞的原汁和原味,加上用地方名酒拌泥裹烤,酒的香醇氣味經火一烤沁入雞肉,打開泥團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更加增添了這個營養豐富的菜肴的情趣,因此成了人們來杭游覽都想一試的杭州傳統名菜。叫化童雞的燒法原料: 嫩母雞一只(約重1500克),豬油網250克,豬腿肉(肥瘦相間)75克,紹酒75克、醬油35克、白糖10克、精鹽2克、味精2。5克、小蔥100克、 姜絲5克,山奈1克、八角1瓣,細麻繩4米,紹酒腳100克,酒壇泥3500克,鮮荷葉2。5張,玻璃紙1大張做法: 一、選用良種“越雞”,宰殺、煺毛、取出內臟、洗凈,剁去雞爪,拆出雞翅主骨和腿骨,用刀背輕剁雞頸,將頸骨折斷(表皮不破),并在雞腿內側豎割一刀,以備填充調料。 二、將山奈、八角碾成粉末,放在瓦缽內,加入紹酒、醬油、白糖、精鹽、味精、蔥段、姜絲拌勻,將雞放入腌制15 分鐘,其間翻動幾次,使調味滲入雞體內。 三、取豬腿肉和大蔥切成絲,用熟豬油煸炒至半熟,加醬油、精鹽、紹酒、 味精等炒熟,填入雞腹。 四、將雞頭扳到兩腿中間,兩腿抱胸,兩翅向下(抱住頸和腿),用豬網油裹住雞身,首層用荷葉、二層用玻璃紙、三層再用荷葉包緊,然后用麻繩捆扎成鴨蛋形;把酒壇泥碾碎,用沉淀的紹酒腳、鹽和清水搗成糊泥,緊貼麻繩,外包白紙,雞腹朝上,放入烘箱內烤3-4小時即成。 五、食用時,揭去泥巴,去掉包皮,配花椒粉、 辣醬油等佐食。2》叫化童雞原料: 凈嫩母雞一只(約重1500克)、鮮荷葉3只、花椒鹽10克、京蔥100克、山奈1克、豬腿肉75克、紹酒75毫升、豬網油250克、蔥段5克、姜絲5克、熟豬油25毫升、八角1瓣、精鹽2克、醬油35毫升、味精2。5克、白糖10克、白報紙1張、酒泥壇3500克、細麻繩4條制法: 1。洗殺:將母雞宰殺,褪毛,洗凈,在左翅膀下開約3。5厘米的開口;取出內臟、氣管,用水淋洗潔凈,瀝干。剁去雞爪,取出雞翅主骨和腿骨,將頸骨折斷,便于烤煨時包扎。 2。腌制:將山柰、八角碾成粉未,放入瓦缽內,加入紹酒、醬油、白糖、精鹽、蔥段、姜絲拌勻,將雞放入腌15分鐘,其間翻動2—3次,使調料均勻滲入雞體內 3。炒料:將豬腿肉、京蔥切成絲。炒鍋置旺火上燒熱,用油滑鍋后,下熟豬油25毫升,放入京絲、肉絲煸透,加紹酒、醬油、精鹽、味精,炒熟裝盤待用。 4。包扎:先將炒熟的輔料從雞腋下刀口處填入雞腹,再將腌雞的鹵汁一起灌入,然后用豬網油包裹雞身,先用2張荷葉紙包裹,第二層包一層透明紙,再包一張荷葉,接著用麻繩捆兩道十字形。 5。涂泥:將酒壇泥砸碎,加入紹酒沉渣、粗鹽和水搗韌,平攤在溫布上,把包軋好的雞放在中間,并用手沾水拍打濕布四周,使泥牢固地貼在麻繩上。然后除掉濕布,包以白報紙,以防煨烤時泥土脫落。 6。煨烤:采用烘箱,先用200度高溫,將泥團中雞身逼熟,以防微溫引起雞肉變質、變味。40分鐘后,將溫度調到160度左右,持續烘烤3到4小時即可熟爛。煨烤時要注意使泥團中雞腹朝上,防止油漏出流失。 7。上席:將煨好的叫化雞泥團放在搪瓷盤里端入餐廳,當場敲開泥團,,然后將荷葉等包裹物去掉,將雞和鹵汁倒入備好的腰盤,端上餐桌,隨帶花椒鹽供蘸食3》叫化童雞 【菜肴口味】鮮香【涉及食材】雞類【特點】 相傳,古時有個叫化子,偷來一只母雞,在缺鍋少灶的情況下,他就用泥巴將雞包起來,放在紫火中燒烤,燒熟后再剝去泥巴,食之滋味鮮美異常。后來這一泥烤技法傳入飯店酒家,又經過不斷研制改進,逐已成為杭州的傳統名菜。【原料】 “選用1。5千克左右重的嫩母雞,宰殺褪洗干凈后,肋開取出內臟,經用山奈、八角、醬油、紹酒、白糖、精鹽、味精、蔥段、姜絲和成的鹵汁腌漬,再逐層包上豬網油、荷葉、玻璃紙,用細麻繩扎好,最外面再包上和好的酒壇泥(和泥加料酒、精鹽),放入烤箱內烘烤3至4小時,[扌盍]去泥包,蘸花椒鹽、辣醬油佐食。【制作過程】 其制作方法別致,據傳來源于乞丐燒雞法,故名。后經廚師們不斷研制改進,現已成為著名佳肴。選用良種“越雞”,宰殺、腿毛、取出內臟、洗凈,剁去雞爪,拆出雞翅主骨和腿骨,用刀背輕剁雞頸,將頸骨折斷(表皮不破),并在雞腿內側豎割一刀,以備填充調料;將山奈、八角碾成粉末,放在瓦缽內,加入紹酒、醬油、白糖、精鹽、味精、蔥段、 姜絲等制成調料;再將雞放入腌制15 分鐘(其間翻動幾次),使調味滲入雞體內;取豬腿肉和大蔥切成絲,用熟豬油煸炒至半熟,加醬油、精鹽、紹酒、 味精等炒熟,填入雞腹;將雞頭扳到兩 腿中間,兩腿抱胸,兩翅向下(抱住頸和腿),用豬網油裹住雞身,首層用荷葉、二層用玻璃紙、三層再用荷葉包緊,然后用麻繩捆扎成鴨蛋形;把酒壇泥碾碎,用沉淀的紹酒腳、鹽和清水搗成糊泥,緊貼麻繩,外包白紙,雞腹朝上,放入烘箱內烤3-4小時即成。食用時,揭去泥巴,去掉包皮,配花椒粉、 辣醬油等佐食。雞肉酥嫩、香氣濃郁,獨具風味。4》叫化童雞【原料】開膛嫩仔雞一只(約500克)。 豬肉50克、芽菜25克、泡辣椒10克、生菜15克、鮮荷葉6張。醬油20克、料酒20克、花椒2克、姜、蔥各10克。 【制法】開膛仔雞洗凈瀝干水,去頭、翅、爪,剔去腿骨,用醬油、料酒、花椒、姜、蔥和勻后涂抹雞身內外,腌漬入味。豬肉。芽菜、泡辣椒(去蒂、籽)分別剁細。炒鍋置旺火上,下豬肉火南去血水,烹入醬油、料酒,加入芽菜、泡辣椒炒勻成餡。將餡填入雞腹,然后用荷葉將雞包裹緊,共裹六層,并用麻繩纏緊,再糊上稀泥,置炭火上烤至大干,剝去泥倒出餡,雞肉砍一字條,橫裝條盤中,將餡和生菜分鑲于盤的兩端即成。 【特點】肉質細嫩,餡味鮮香,別具風味。 5》杭州名菜叫化雞原料: 嫩母雞1只(1000克)、以頭小體大、肥壯細嫩的三黃(黃嘴、黃腳、黃毛)母雞為好、雞丁50克、瘦豬肉100克、蝦仁50克、熟火腿丁30克、豬油400克、香菇丁20克、鮮荷葉4張、酒壇泥3000克、紹酒50克、鹽5克、油100克、白糖20克、蔥花25克、姜末10克、丁香4粒、八角2顆、玉果末0.5克、蔥白段50克、甜面醬50克、香油50克、熟豬油50克。 做法: 1.將雞去毛,去內臟、洗凈。加醬油、黃酒、鹽,腌制1小時取出,將丁香、八角碾成細末,加入玉果末和勻,擦于雞身; 2.將鍋放在大火上,內加入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蔥花、姜爆香,然后將輔料中的雞丁、瘦豬肉、蝦仁、熟火腿丁、香菇丁分別到入鍋中炒熟,出鍋后,放涼備用; 3.雞的兩腋各放一顆丁香夾住,再用豬網油緊包雞身,用荷葉包一層,再用玻璃紙包上一層,外面再包一層荷葉,然后用細麻繩扎牢; 4.將酒壇泥碾成粉末,加清水調和,平攤在濕布上(約1.5厘米厚),再將捆好的雞放在泥的中間,將濕布四角拎起將雞緊包,使泥緊緊粘牢,再去掉濕布,用包裝紙包裹; 5.將裹好的雞放入烤箱,用旺火烤40分鐘,如泥出現干裂,可用泥補塞裂縫,再用旺火烤30分鐘,然后改用小火烤90分鐘,最后改用微火烤90分鐘;6.取出烤好的雞,敲掉雞表面的泥,解去繩子,揭去荷葉、玻璃紙,淋上香油即可。 小貼示:另可備香油、蔥白、甜面醬供蘸食。此雞皮色金黃橙亮,肉質鮮嫩酥軟,香味濃郁,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熱心網友
【原料】 開膛嫩仔雞一只(約500克)。 豬肉50克、芽菜25克、泡辣椒10克、生菜15克、鮮荷葉6張。醬油20克、料酒20克、花椒2克、姜、蔥各10克。 【制法】 開膛仔雞洗凈瀝干水,去頭、翅、爪,剔去腿骨,用醬油、料酒、花椒、姜、蔥和勻后涂抹雞身內外,腌漬入味。豬肉。芽菜、泡辣椒(去蒂、籽)分別剁細。炒鍋置旺火上,下豬肉火南去血水,烹入醬油、料酒,加入芽菜、泡辣椒炒勻成餡。將餡填入雞腹,然后用荷葉將雞包裹緊,共裹六層,并用麻繩纏緊,再糊上稀泥,置炭火上烤至大干,剝去泥倒出餡,雞肉砍一字條,橫裝條盤中,將餡和生菜分鑲于盤的兩端即成。 【特點】 肉質細嫩,餡味鮮香,別具風味。
熱心網友
杭州名菜叫化雞 主料:嫩母雞1只(1000克)、以頭小體大、肥壯細嫩的三黃(黃嘴、黃腳、黃毛)母雞為好。 輔料:雞丁50克、瘦豬肉100克、蝦仁50克、熟火腿丁30克、豬油400克、香菇丁20克、鮮荷葉4張、酒壇泥3000克。 調料:紹酒50克,鹽5克,、油100克、白糖20克、蔥花25克、姜末10克、丁香4粒、八角2顆、玉果末0.5克、蔥白段50克、甜面醬50克、香油50克、熟豬油50克。 做法: 1.將雞去毛,去內臟、洗凈。加醬油、黃酒、鹽,腌制1小時取出,將丁香、八角碾成細末,加入玉果末和勻,擦于雞身; 2.將鍋放在大火上,內加入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蔥花、姜爆香,然后將輔料中的雞丁、瘦豬肉、蝦仁、熟火腿丁、香菇丁分別到入鍋中炒熟,出鍋后,放涼備用; 3.雞的兩腋各放一顆丁香夾住,再用豬網油緊包雞身,用荷葉包一層,再用玻璃紙包上一層,外面再包一層荷葉,然后用細麻繩扎牢; 4.將酒壇泥碾成粉末,加清水調和,平攤在濕布上(約1.5厘米厚),再將捆好的雞放在泥的中間,將濕布四角拎起將雞緊包,使泥緊緊粘牢,再去掉濕布,用包裝紙包裹; 5.將裹好的雞放入烤箱,用旺火烤40分鐘,如泥出現干裂,可用泥補塞裂縫,再用旺火烤30分鐘,然后改用小火烤90分鐘,最后改用微火烤90分鐘;6.取出烤好的雞,敲掉雞表面的泥,解去繩子,揭去荷葉、玻璃紙,淋上香油即可。 小貼示:另可備香油、蔥白、甜面醬供蘸食。此雞皮色金黃橙亮,肉質鮮嫩酥軟,香味濃郁,原汁原味,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材料:1、香菇、瘦肉、火腿用豬油炒熟。2、上述材料放涼后填入雞肚子里再塞上一個蔥結,然后用豬網油包住整雞。3、荷葉包好,用繩子捆好。4、和好的面粉代替泥巴的,由于兩手都是面粉,所以沒辦法拍。5、用面粉糊好后入進烤箱,我烤了兩個半小時 6、把烤硬的面糊敲開。。
熱心網友
原料:嫩母雞一只(約重1500克),豬油網250克,豬腿肉(肥瘦相間)75克,紹酒75克、醬油35克、白糖10克、精鹽2克、味精2。5克、小蔥100克、 姜絲5克,山奈1克、八角1瓣,細麻繩4米,紹酒腳100克,酒壇泥3500克,鮮荷葉2。5張,玻璃紙1大張。 做法: 一、選用良種“越雞”,宰殺、煺毛、取出內臟、洗凈,剁去雞爪,拆出雞翅主骨和腿骨,用刀背輕剁雞頸,將頸骨折斷(表皮不破),并在雞腿內側豎割一刀,以備填充調料。 二、將山奈、八角碾成粉末,放在瓦缽內,加入紹酒、醬油、白糖、精鹽、味精、蔥段、姜絲拌勻,將雞放入腌制15 分鐘,其間翻動幾次,使調味滲入雞體內。 三、取豬腿肉和大蔥切成絲,用熟豬油煸炒至半熟,加醬油、精鹽、紹酒、 味精等炒熟,填入雞腹。 四、將雞頭扳到兩腿中間,兩腿抱胸,兩翅向下(抱住頸和腿),用豬網油裹住雞身,首層用荷葉、二層用玻璃紙、三層再用荷葉包緊,然后用麻繩捆扎成鴨蛋形;把酒壇泥碾碎,用沉淀的紹酒腳、鹽和清水搗成糊泥,緊貼麻繩,外包白紙,雞腹朝上,放入烘箱內烤3-4小時即成。 五、食用時,揭去泥巴,去掉包皮,配花椒粉、 辣醬油等佐食。 。
熱心網友
。 1933年10月23日,魯迅在知味觀宴請日本福民醫院院長和內山君等好友,親自點了“叫化雞”、“西湖莼菜湯”等杭州名菜。特別向客人介紹了“叫化雞”的來歷和做法。他告訴客人“叫化雞”是采用1500克左右的母雞為原料,腹中藏有蝦仁、火腿等輔料,雞身用網油包住,外裹荷葉,再用酒甕泥涂抹,然后上火燒烤三四小時。食用時敲掉泥塊,整雞上桌,色澤金黃,香氣撲鼻,舉箸入口,肉質酥嫩,味鮮異常。魯迅的介紹引起了日本朋友極大的興趣。福民醫院院長回國后,在日本廣泛宣傳杭州菜的特殊風味,這使知味觀及其經營的“叫化雞”、“西湖醋魚”等菜肴在日本也出了名,影響深遠。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日本中國料理代表團”和“日本主婦之友”成員來滬訪問時,還指名要到知味觀品嘗“叫化雞”和“西湖醋魚”等名菜。 叫化童雞的來歷、叫化童雞的燒法、叫化童雞的菜譜 杭州"叫化童雞",這個名稱,包含著人們對這個傳統名菜探根溯源的一個傳說: 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封建王朝橫稅暴斂,老百姓被壓榨得家破人亡,流落街頭,淪為乞丐,到處流浪。有一天,一個流落到江蘇常熟地方的乞丐,饑寒交迫,既無片瓦御寒,又無顆粒糧食充饑,體力漸漸支持不住,昏倒在地。他的難友為了搶救他,在露天拾柴燒起篝火,讓他取暖,又把同伙僅有的一個雞拿來,準備給他燒吃,增加營養。可是,當時沒有工具無法著手燒制,急得大家團團轉,不知如何是好。有人急中生智,提議索性因陋就簡,用爛泥把雞包起來,把泥團放篝火中燒煨。他們一邊拾柴,一邊烤煨,忙了整整半天,總算把雞煨好。敲開泥團,不僅雞毛粘在烤干的泥團上隨之脫落了,而且出乎意外,雞煨烤得特別好,香味四溢,驚動了四鄰,大家聞香而至,紛紛贊美這是別致的煨法,別致的口味。 后來,樓外樓菜館吸取了這一烹調經驗,并加以改進,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越雞"、紹酒、西湖荷葉加工,將宰殺洗凈的原只嫩"越雞"加上各種調味品,在雞腹中填滿佐料,然后用西湖荷葉及箬殼包扎,再在外邊裹上一層用紹興酒腳、鹽水調和的酒壇泥,放在文火中煨烤三、四小時。到顧客食用時,整個泥團拿到餐廳當場拆開。由于它是經密封燒烤的,保持了雞的原汁和原味,加上用地方名酒拌泥裹烤,酒的香醇氣味經火一烤沁入雞肉,打開泥團時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更加增添了這個營養豐富的菜肴的情趣,因此成了人們來杭游覽都想一試的杭州傳統名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