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四歲,上中班。很活潑,可愛.可就是太“窩囊”。經常被小朋友抓,咬,我心里很不舒服。告訴他還擊,他說打小朋友,小朋友會疼的。氣死我了!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教育他,是繼續教他學會還擊,還是……我怕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差。誰能告訴我,謝謝了……

熱心網友

膽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性格的,也有環境造成的,比如遭受到欺侮因而在交往時退縮等等,而且先天的和環境的往往交織在一起造成問題。兒童的性格千差萬別,在良好的教育和環境中,都可以正常發展,成為良好的性格。膽小是一種退縮行為,但在良好的教育和環境中,也會適當改變,與人正常交往。對待膽小的孩子,可以試著采用以下的方法:第一,思想上認識孩子是膽小的性格,但并不是“壞”,不要苦惱,要積極對待。第二,和孩子講道理,小朋友如果搶了她的東西,要禮貌地要回來,對方不給,可以找老師,不要放棄又退縮。第三,和老師聯系,把孩子這種性格對老師講,當發生問題時,希望老師支持她,并教育對她不友好的小朋友。第四,常帶孩子去有孩子的鄰居、親友家串門,給她創造小型的交往環境,如果發生爭執,可以現場處理。而且和她在一起玩只有一個小朋友,場面比較好對付。第五,常常講些勇敢的小朋友的故事,用故事中主人翁的行為來間接地教育她。第六,打架,也就是對抗行為,在兒童發育成長的過程中,常會碰到雙方不一致的事,往往會互相打起來。這并不是應該鼓勵的行為。家長在這里說:“他似乎天生就不會打架,從沒打過別的小孩”,好像打架是好行為,不打架是懦弱、是沒骨氣、這就錯了。碰到孩子們打架,應該拉開,分別談話、教育,讓他們認識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不正確的;什么是好行為,什么是不好的行為;碰到問題(比如大家都想玩小汽車,而小汽車只有一輛)應謙讓(讓對方先玩),而不是搶奪,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使對方受到傷害。這些道理多講了,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都會接受,而表現在行為中,你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絕對不要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去和別的孩子打架(當然,適當的自衛還是要的,但這不是反擊),好像這才是“英雄”,你的言詞中好像有這個意思。 。

熱心網友

我覺得你也不用那么強制的讓他照著你說的去做。你的孩子應該是一個比較善良的孩子讓他自己去處理吧!孩子之間的打鬧家長不用過多的參與意見。因為經常欺負人的孩子肯定沒有多少朋友,相反你的孩子朋友一定很多。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善良的對待別人也會有相應的回報。我覺得如果孩子在幼兒園受欺負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還是讓你的孩子保持他的善良吧!

熱心網友

小孩子老實可從另一方面去理解,老實的孩子比較有人緣,比較容易被他人接受,比較容易融入一個集體。我覺得沒必要強迫孩子改正。可以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溝通,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熱心網友

告訴他什么事 有爸爸媽媽幫他撐腰 他心里就有底了

熱心網友

我覺得您的孩子可能并不是像您所說的膽小,而是人太老實。老實并不是膽小,老實的人一般在自己受損害的時候想著的還是別人,但是如果他看到自己的朋友甚至不相關的人受到損害,他就會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當然您關心您的孩子,著急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正如您所說不要讓他從一個極端走到另外一個極端,可以告訴他,他要很好的幫助別人就要保護好自己,一個保護不好自己的人將來怎么做大事,怎么保護他人呢?你可以不還擊,但是不能再讓讓他們打你。我想可能這樣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