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準備明年考研,我現在是學無線電工程的.我想考心理學的研究生.各位師兄師姐給小弟一些指導吧

熱心網友

如果想成為心理醫生(而不是什么所謂的心理咨詢員,心理咨詢師),國內可以推薦幾家:1。北京大學心理系,導師錢銘怡,專攻心理咨詢與治療,是國內較早又較權威的心理咨詢與治療專家。2。四川大學應用心理學,導師霍大同,國內第一個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碩士生導師,在心理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經過精神分析訓練的心理醫生都不是合格的心理醫生,所以,可見其影響不小。除此兩者之外,我對別的學校了解便不多了,感覺大都是一些研究基礎心理學的,搞應用的也局限于社會與管理,兒童教育等,浙大有一個航空心理學倒是很我前景,但這是后話。附:浙江大學心理學考研資料系列1、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筆記——打印版2、統計學筆記——手稿3、普通心理學——手稿(從浙大心理系同學那獲得)4、認知心理學筆記——三份手稿(從浙大心理系同學那獲得)5、認知心理學筆記——整理版(根據北大的《認知心理學》、艾森克的《認知心理學》第四版、王希庭的〈認知心理學〉、北大的、浙大課堂筆記以及我的旁聽經驗等整理而成,以專題表示) 示例:內隱記憶的相關理論1、定義:過去經驗在當前任務中的無意識的影響,個體不能被意識到。2、對內隱記憶的解釋:A、多重記憶系統說:認為記憶的實驗性分離反映了記憶系統存在不同的子系統。包括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等等,該學說可以解釋遺忘癥病人的任務分離效應,外顯記憶系統損傷,但內隱記憶系統保持完好的現象。B、加工說:認為記憶的實驗性分離反映了兩類刺眼所要求的加工過程不同,并不說明記憶系統存在機能上相獨立的兩個子系統。同時,認為外顯記憶測驗,是要求概念驅動的過程,是意義加工、精細編碼等。而內隱記憶測驗,是材料驅動加工,它提取過去經驗中的知覺成分,甚至Shacter等認為內隱記憶與“形“更有聯系。3、研究意義:*、它涉及兩類記憶的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記憶研究方法的進步。*、加深了對記憶的無意識成分的認識。*、對內隱記憶的腦機制以及預測疾病進程有相當價值。*、影響人們對社會認知、問題解決、無意識教學以及臨床記憶康復治療等實際問題的理解和應用。*、應用:廣告中的內隱記憶、攻擊性行為(電影暴力鏡頭與實際生活暴力行為發生的關系)4、內隱記憶存在的一些研究A、L。weiskrantz關于失憶病人記憶詞表的研究:讓其在學多新舊詞中選學過的,選不出來;當給出提示,讓其完成詞干補筆,則命中率相當高。B、腦損傷病人在光投射到損傷部位無法看見時,卻能準確猜到光照在哪里,說明他已經接受了信息,但沒有意識到。C、切除了海馬的病人,訓練做運動追蹤,訓練之后,無法記起剛才的情景,但重新在這一情景中,他又可以熟練地完成追蹤任務。D、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不同分離程序:*、時間間隔分離:時間增加,外顯記憶下跌,而內隱記憶基本不受影響。 *、發展分離:兒童年齡增加,外顯記憶加強,內隱記憶基本不變。*、腦機制分離:外顯記憶激活右半球前額皮層,內隱記憶激活海馬區域。*、學習與測驗通道是否一致的分離:外顯記憶不受通道改變的影響,而內隱記憶則不是。*、與藥物關系的分離:藥物影響下,外顯記憶減弱,而內隱記憶不變。4、任務分離說:A、定義:通過控制單一的自變量而比較兩種不同記憶任務的效應,如果兩記憶任務出現效應的分離,則這種分離可以作為獨立的加工過程存在的證據。B、假設:不同性質的任務反映不同的加工過程。如外顯任務反映意識加工,而內隱任務反映無意識加工。C、類型:*、單一的分離:一自變量影響記憶任務A、而不影響任務B*、交叉雙重分離:自變量對兩種記憶任務的影響是相反方向的,它說明存在兩個獨立的加工過程。D、疑問:*、心理加工過程與測驗任務真是一一對應的嗎?再認測驗——意識加工;補筆測驗——無意識加工。事實卻并不如此,可能同時存在兩種加工在同一記憶任務中。*、是否能將任務間的分離效應作為獨立加工過程存在的證據?,E、相關實驗:*、Warrington and Weiskrantz的實驗:對健忘癥病人的研究——先學習單詞,再進行測驗。直接測驗間接測驗解釋:健忘病人在間接測驗中的成績要好于直接測驗中。似乎揭示著兩種記憶系統的存在。健忘病人成績顯著差異無顯著差異正常被試*、Jacoby等的實驗;在三種條件下學習反義詞。該實驗可以作為雙向分離(交叉雙重分離)效應的典型性實驗。   A、無上下文     B、有上下文          C、產生式**——熱冷——熱冷——?學習階段:加工字型加工字義兩種加工都有測驗階段直接測驗成績:低——高      間接測驗成績:高——低 Jacoby等對此的解釋:再認測驗,依賴于概念意義的加工,而知覺辨認,其依賴意義程度小。Schacter則提出PRS,認為內隱記憶既是無意識的,又與某些知覺系統有關。因而在間接測驗中A任務好于C任務,也可以好所意義變量抑制了知覺辨認的成績。此外,在進行快速圖形辨認時,不可能圖形沒有啟動效應,說明知覺無法組織的信息無法進入內隱記憶。這些都暗示著啟動效應可能與“形“更有聯系。1、 加工分離說(由Jacoby提出)A、基于對任務分離說的疑問——心理加工過程與測驗任務真是一一對應,jacoby提出了加工分離說,認為無論是內隱記憶任務還是外顯記憶任務,其中同時存在著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那么,如何分離同一任務中的兩種加工的貢獻,則非常重要。B、假設:*、意識加工和無意識加工間是隨機獨立的(零相關)*、無意識加工的影響在包含測驗和排除測驗中是一致的。*、意識加工的影響在包含測驗和排除測驗中是一致的。C、實驗邏輯:安排兩類測驗——包含測驗:先后詞表中的詞來完成補筆,實在不行,則用第一個進入意識的詞來完成補筆。排除測驗:用第一個進入意識的詞來完成補筆。Jacoby認為包含測驗反映了意識加工和無意識加工,排除測驗反映了無意識加工。Inclusion test=R+A(1-R)Exclusion test=A(1=R)SR=Inclusion-Exclusion A=Exclusion/(1-R)其中,R是回憶概率,即用學習過的單詞反應的概率。A是無意識影響的概率。A(1-R)是卻失意識影響時的無意識影響的概率。那么為什么會有A(1-R)呢?這因為在排除測驗中,存在兩個事件,1、人為造成對學習過的單詞的意識缺失敗:1-R;2、無意識影響:A。那么兩個事件的交集即為A(1-R)。D、不足:*、意識加工和無意識加工真的是獨立的嗎?有實驗表明,當要求被試用第一個進入意識的詞來完成任務時,被試可能先采用自動加工過程,然后采用控制加工過程,這樣的話,意識加工和無意識加工并不是彼此獨立的。*、為什么只研究A(1-R)?而不研究R(1-a)呢?其中,a為外顯指導語下的無意識影響的概率。E、進步:*、區分了同一任務中的意識加工和無意識加工*、為記憶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法,*、它應用到認知科學的眾多領域,如記憶測驗、判斷與決策等。F、相關實驗:Jacoby等評估了注意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影響。分兩種條件:完全注意——記住所有單詞,以備隨后的記憶;分散注意——背單詞時必須完成一復雜聽力任務,且不告訴被試隨后有個記憶測驗。利用詞表詞的概率包含測驗排除測驗分散   集中注意解釋:在分散注意下,被試的兩測驗成績是相同的,說明被試并沒有利用任何意識性提取。在集中注意下,表明被試對外顯記憶有相當依賴。而而,學習時的注意狀態可能對后續的意識性提取起關鍵作用,而與內隱記憶無關。6、一些論文:A、視覺注意選擇性的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進展(基于物體和空間的選擇性注意)B、心理生物學研究的某些進展C、分配注意對短時記憶編碼和提取的影響研究概況D、認知信息自動加工的證據——MMNE、工作記憶的腦機制F、無意識情緒啟動研究新進展G、短時記憶研究的新進展H、STROOP效應I、知覺整體優先性的研究極其進展如果想知道更多,去這里看看,一定對你有很大幫助 。

熱心網友

北師大。北大。華東師大,浙大

熱心網友

浙江大學比較好。因為杭州是個美麗且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能把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國過來。更重要的是原杭州大學有全國最好最齊全的心理學專業,現已與浙大和并。 如打算考教育心理,則北京師大華中師大華東師大都不錯`。

熱心網友

北師大的最好北大的也很不錯,分也低些

熱心網友

我有一個同學是北師大的知名心理學教授,據我所知北師大應該是很不錯的哦

熱心網友

北大第一,北師大第二。

熱心網友

北師大、北大、浙大的都不錯。華東師大的也還說的過去。如果你想專門研究心理學,最好去北師大。

熱心網友

一般師范類大學和綜合性大學都有心理專業的碩士點,你可以根據學校情況和自身實力來確定報考那所學校。

熱心網友

北師大,不過難考。我有一個師嫂在那上博士。總結一個字,難!

熱心網友

北師大的是一流的,而且是老牌的;北大的也很強,尤其是北大心理學的教授很棒;你要是考研還是北師大的比較好,不過每年只招幾個,祝你成功!:)

熱心網友

華東師大的也不錯

熱心網友

北師大阿北師大的心理專業非常有名不過,無線電工程是個非常好找工作的專業,不繼續學了倒是有些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