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堿性食物?為什么有人說水果是堿性食物,但吃起來卻是酸的?

熱心網友

有一些食物因吃起來酸,人們就錯誤地把它們當成了酸性食物,如山楂、西紅柿、醋、梅子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人體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上學時作實驗,經常會用到PH值,同學間開玩笑總說“女生是酸性的,男生是堿性的”,不過從沒人認真想過自己的酸堿值到底是多少。如今這一化學術語真的用到了人身上,而且研究結果明確顯示:酸性體質是亞健康的表現,健康人要堿性不要酸性。  什么是酸性體質?  山東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真介紹,健康人內環境的PH值在7·35 到7·45 之間,即我們的體液應該呈弱堿性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物質代謝。“可是根據調查,只有10%的人PH值在此范圍內,屬于堿性體質,多達70%的人是酸性體質,體液PH值經常徘徊在7·35左右或稍低,身體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亞健康狀態。”  與堿性體質者相比,酸性體質的人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腹瀉、便秘等,到醫院也檢查不出什么毛病。如果長期處在酸性體質不加以改善,女性的皮膚會過早地黯淡和衰老;兒童會造成發育不良、食欲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癥狀;中老年人則會因此引發糖尿病、神經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杜主任介紹,85%的痛風、高血壓、癌癥、高脂血癥患者,都是酸性體質。  “當然,這只是PH值稍低一點的表現,如果體液‘酸’得厲害,人就受不了了。”杜主任說,當人的體液PH值低于中性7時就會產生重大疾病,下降到6·9時就會變成植物人,如果只有6·8到6·7時人就會死亡。  六大原因造成人體酸化  飲食結構不合理  我們在平常的飲食中往往是精米白面、雞鴨魚肉蛋,一旦這些酸性食物成為我們的主食,酸性體質也就不知不覺地形成了。  運動不足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余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在體內,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過重的心理負擔  由于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不良嗜好 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無節制的抽煙飲酒等,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  生活不規律 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  環境的嚴重污染 由于飲用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造成嚴重污染,人們攝入這些含有有害元素的飲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氣后,其中的酸性物質會滯留在體內造成體質酸性化。  吃出“堿性”健康人  既然飲食結構不合理可以導致酸性體質,那么多吃堿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一定能糾正酸性內環境。  “海帶可以說是堿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帶能很好地糾正酸性體質。”杜主任說,平時感到勞累、疲乏、渾身酸痛的時候,不妨吃些海帶。此外,人們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堿“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也起到緩解疲乏的作用。“大量運動過后,體內脂肪動員產生乳酸,讓我們肌肉酸痛,這時吃個蘋果,吃飯時以蔬菜為主,肯定能緩解一下。”  杜主任說,既然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那么平時就盡量少吃這些食物。“實在想吃時可以把它們和堿性食物一起搭配,比如燉肉時放些海帶,燒牛肉時加些蘿卜等等。”  常見食物的酸堿性  強酸性 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 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面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 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等。  弱堿性 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堿性 蘿卜干、大豆、胡蘿卜、番茄、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檸檬、菠菜等。  強堿性 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出處:大眾網   。

熱心網友

如何區分(或理解)什么食物是酸性或堿性食物:含有較多鈉、鉀、鈣等元素的食物在人體內氧化後生成堿性氧化物,生理上稱為堿性食物含有較多磷、硫、氯等元素的食物,在人體內氧化後生成酸根,生理上稱為酸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