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説的結??,小小説與故事的?^?e???作方法,字?狄?定。人物刻?,??描??。
熱心網友
你好,把小小說寫活,寫好,就得從小處著手,實現“小小說,大人生”,把生活中的某一個橫截面用小小說那短小精悍的文字細加雕琢,就能看到這個橫截面的立體涵義。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把小小說寫“小”呢?這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感情細膩和立意細致。 一個好的立意,是為了告訴或灌輸給讀者一種觀念或倫理準則,其目的是為了改造人,因此,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須了解人,圍繞人性,人的感情展開“攻擊”,即要以情動人。怎樣的感情才能打動人呢?當然是那種不加修飾,質樸自然的感情了,譬如少女憂郁的哭,戰士望星的怨,貪官污吏噩夢縈繞的愁……這些都是合情合理的自然流露的真實情感。但同時,少女的哭,戰士的怨,貪官的愁從何而來,因何而起,事出總有因吧,我們就得把握好這個因。同一個哭聲,可以有很多種原因產生,我們就要選取典型的,高度概括的。這也就是要做到立意細致。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交給讀者一把明確真切的鑰匙去打開想象的大門。相裕亭的《風吹鄉間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小順子收廢紙揀破爛的父親來校找他,穿著破爛的父親著實令小順子很難堪,但父親為他捎來的還帶著體溫、帶著關愛的烤牌,那是父親舍不得吃而專程送給他的。在這種濃烈而自然質樸的父親愛面前,小順子感動了,讀者也望著那條鄉間小路落下敬佩的淚水。由于感情細膩,讀者的情感也被充分調動了;由于立意細致,讀者那被充分調動的情感就匯聚到一點上,形成一股撼人的沖擊力,也就是微型小說研究中所說的對讀者的速率刺激。這種刺激是爆破性的,擴散性的。那么,我們在寫作過程中怎樣做到感情細膩和立意細致呢?先說感情細膩。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人是情感的動物,但同時人又是有理智的。因此,我們在寫一種情感時,就不要弄虛作假,驕柔造作,因為這樣就會與讀者的理智發生沖突而被排斥。我們要寫真實的情感,而小小說就要寫細膩的真實情感。怎樣才算細膩真實呢?這里所講的真實,并不是指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某些細節的全過程,而是可以是現實在曾發生過的眾多事實細節的集合體,它應比具體某一單純細節更全面、更高大。當然,這眾多部分必須是性質一致的,這個集合體也必須是典型的。也就是說,當這個集合體是合乎人理智的評判,而且十分細膩,能激發人的情感,使人或感動或興奮或深思的時候,這就是細膩真實的情感,優秀的小小說所需要的情感。而這種情感,就是表現小小說立意的手段,它直接影響到讀者是否能接收得到立意的信息和目的。而立意的細致,則給小小說細膩的情感定位提供了條件。立意過高,情感就難以細膩。二者是相互相成的。再談立意細致。小小說中強調立意深刻,這不是簡單地把崇高的觀點作為立意的主題就行了。這是錯誤的做法。立意深刻不是大而空的東西。它應是揭示當前社會狀態的,反映當前人們道德觀念,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主題。“為人民而革命”、“打倒資產階級”、“打土豪滅漢奸”等是不適宜潮流的主題,再寫它們并沒有多大的意義。我們要寫反映當前社會轉型時期的各種社會形態。“為人服務”、“無私奉獻”、“為全人類的幸福而奮斗終生”等命題則讓人看起來過高過大,在小小說那短小的篇幅中是不適宜將主題立得這么大這么高的。那樣的話就難以將立意寫得深刻,我們就會覺得手中的筆空乏無力了。其實文字并非是蒼白軟弱的,只要我們把它們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專門攻擊某一要害,那么我們就覺得它們比刀槍還鋒利,更具殺傷力。這其實很明了,只要我們把這個意立得典型一點、細致一點,那么,這不到兩千字的文本,就會發揮出令人嘆服的力量。它能夠把所立的主題表達得很豐滿,給人以震撼。譬如“精忠為國”這一主題,要用小小說的形式寫活它確實不易,但我們可以把它分解成與此立意相關的“努力學習”、“勤奮工作”、“做文明公民”等小主題,從“小”處著手,那么就可以發掘出這個立意的最大能量。這些能量輻射開去,就會令讀者自然地體會到那于本文更高的立意。如劉敏的《如鯁在喉》(見《小小說選刊》2002年第11期),作品中的立意是一個年青職員小余忍氣吞聲干著一份自己十分不滿意的工作,“再難受,也要忍受。再別扭,見了老單還要強裝笑臉。”為什么小余要這樣做呢?文章結尾處寫道:“魚刺卡在喉頭的痛苦,難道不是我自己造成的嗎?可自己的性格,又是誰造成的呢?”導出了小說的另一個更高的立意,即當前的社會風氣十分差,人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帶上虛假的面具,對于上級有氣不敢出,有怨不敢吐,把自己的個性,甚至于人格都壓抑在內心深處。這就把當前畸形的社會形態寫活了。本文的立意看似并不怎么高大,但作者卻把這個小的立意寫得豐滿厚實,讀者自然而然就會思考得到那個更高的立意了。二、從小事著手與細繪細節。 從小事著手,就是我們的選材要面向小人物,小故事,要寫老百姓的日常瑣事。要表現一篇小說的主旨或立意,就要選取材料,當然這個材料就存在好與不好的分別。什么樣的題材最易讓讀者接受,最易引起讀者共鳴呢?當然是那些讀者覺得合情合理的,那些比較感性的事件和人物,甚至是那些讀者覺得自己在那里似曾見過、經歷過、體驗過的事件和人物。這樣,活現在小小說作品中的事件就會重新將讀者那模糊的記憶變得鮮明、清晰起來,并且將讀者模糊的那部分用小小說作品中的形象去代替、填補。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就覺得作品的內容比較可信,從而較容易去發掘和接受作者蘊含在作品中的主旨或立意。怎樣的材料才能達到這種讓讀者積極配合,進入作者所設定的讀者要具有充當的那個角色特性的效果呢?從許多優秀作品打動人的成功例子中我們不難可以看出,我們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作為小說作品的題材。這里我們可以用作品《分房》來引證一下。《分房》所選的題材是典型的在老百姓中發生的小事,作品中兩戶住房條件十分差的人家,是幾十年的鄰居,關系十分融洽和諧,幾乎像一家人。這體現在兩家人互幫送小孩子上學、洗衣服、常常聚餐等老百姓的日常小事體現出來,但在分房問題上,卻又為了各自的家互相猜疑,達到幾十年交情幾乎破裂的地步。最后還是當老師的那一家女主人那一句“咱們誰跟誰”和作為她學生的另一家小孩的那一句“咱們還要住在一起”傾吐了他們的心聲,最終和好如初。這個分房的平凡事件又由許多動人的小事件組成,這些小事件都是人們常見的,人的言行、心態都為老百姓們熟悉的,似曾相識的,作品中主人公的心聲也就是老百姓的心聲,只是作品的作者有意識地將這些小事件藝術地加工后鏈接起來,觸發讀者潛意識里的那個模糊影像,那個曾一閃而過卻來不及思考確立下來的觀點。這篇作品是十分成功的,因為它成功地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和思考出與作者早已安排好的那些觀點本質相同的觀點或問題。同時,怎樣才能把小事寫好,寫豐滿呢?那我們就得從構成這個事件的更小的元素著手。要把細節寫好,我們要的細節是精挑細選的一組有本質聯系的細節,然后將它們寫細,一筆一筆地細心刻畫,使它顯得分明,具有表現力。《分房》有一個細節是這樣的,兩家人在慶賀分得新房的餐桌上,談到分房問題時,大家的臉色都是沉重的,各個人的臉上都有不同的神色,大家都不愿做聲,最后還是當老師的女主人公提出要那一套不好的東房,這個細節從每個人的臉部表情和語言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描寫,使讀者完全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同時這個細節也在整個故事鏈中充當了重要的一環,為后面的抓鬮分房,主動提出要東面房,鬧矛盾等情節作了鋪墊,而這個細節描寫的人物的性格也是后面各個事件中人物行為表現的基礎。總之,我們要確定一個能表達主題的細節,先通過一番渲染后才將細節順理成章地寫出來,觸動讀者深思的神經。我們還要提到這樣的一個問題,寫貼近生活的題材并不意味著就要寫紀實性的題材,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論是滕剛的《預感》、還是生曉清的《抄來的幽默》、又或是晉川的《超越時代》等作品,雖然它們都或離奇或怪誕,現實中不可能發生的,但它們都來源于生活,從老百姓的小事中提取出來的,只是它們改頭換面地出現罷了,有的是將事件的成因與結果怪誕化,有的則將現實中事件的某些細節怪誕化。其實無論紀實和怪誕化都是對生活某一具有典型意義的瞬間的藝術改造的不同方式。三、情節精巧與語言精煉。 小小說的短小的篇幅決定了小小說的情節必須干凈利落而又引人注目的。假如小小說的立意是一束精致稀奇的鮮花,那么情節就是一個構造奇特的花瓶,引起人們的注意力,去追溯那鮮花的一切內涵。蔡楠曾提到小小說是形式的藝術,而這種形式,就是小小說的情節結構,他是這樣說的:“小小說的形式就是結構布局。打個比方,寫小小說好比制衣。布料有了,剪刀有了,縫紉機有了,如何做成衣服呢?聰慧的裁縫會異想天開,精心設計款式樣子,然后再下剪裁,做成別具一格的服裝。寫小小說又好比建筑。磚瓦砂石有了,水泥木料有了,如何蓋成高樓呢?高明的建筑師會匠心獨運,精心設計樓房圖紙,然后再破土動工,建筑風景獨秀的高樓大廈。在這里,款式和圖紙運用到小小說上,即是結構布局。結構合理得體,新穎獨特,就能更好地豐富生活內容,就能更好在展現作品主題。” (見2002年《小小說選刊·小小說十大高手》) 由此可見,情節的安排精妙在小小說中是十分重要的,它既是放大鏡,讓小小說有更大的表現力,令小小說中的題材更透徹地表現主題,它又是多梭鏡,讓人看到小小說作品以外的生活的多個層面。有些優秀的作品,只開頭幾個字就強烈地吸引了讀者,讓讀者忍不住要讀下去。例如作品《下落》:“真怪,嚴守妻教,下班后三十分鐘以內準時到家的蓋水沒影了……兩間的話一說完,不禁全都嚇出了一身汗,蓋水哪去了?”(見《小小說選刊》1996年第4期)文章設下懸念,令讀者疑竇叢生,下文再娓娓道來,環環解疑,直到最后揭開謎底,真相大白。由于讀者為釋疑而閱讀,所以這種閱讀是積極的、主動的。有些則開始似乎沒什么稀奇,到結尾時卻使你產生強烈的感覺。如作品《年關》(見《小小說選刊》2002年第七期),它分A、B、C三個部分,A、B兩部分是兩個不相關的故事,A部分講的是兩夫妻為他們的愛犬病了而十分緊張,不惜到別的城市花重金找高明的獸醫,讓它吃比人的食物還貴的狗糧。B部分則講一個老太婆日夜盼著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婦早日回家過年,甚至病了也舍不得花錢看病,為的是有錢賣年貨,最終兒子和兒媳婦還是沒有回來。C部分則用幾句簡單的句子并列在一起,說明老太婆所盼的兒子和兒媳婦就是為狗奔波忙碌的那一對夫妻。這突如其來的,不加修飾的語言讓讀者眼前突如一亮:什么,自己的母親竟然及不上一條狗重要!而有些則寫好一個故事,然后在結尾處給出一句似乎與故事情節沒有十分大聯系的富含哲理的話讓讀者深思,如《一千年后的芭蕉樹》,開始講的都是幾次學生來掃墓,一個老人每次都給他們講芭蕉樹的故事,到結尾處來一句:“那一千年的芭蕉樹呢?”這才點出了現在許多學生和其他人都缺乏一種愛國熱情的主題。而有些則重復兩個大致相同的情節,讓讀者從細微差別而產生不同后果的事件進行深思追究。如劉以 的《打錯了》,作品講到由于一個打錯了的電話而使作品主人公幸免于車禍的事件,引起讀者的疑惑而深入思考。從這以上的情節安排我們可以看出,寫好情節主要有這么幾種方式,或懸念,或誤會,或突變,或提升。在鋪墊后突變、錯位,這是一種常用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猶如黑暗中突然眼前一亮,給人的刺激最強烈,突變得越快,刺激的強度就越大。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覺察到,無論哪一種方式,它們都要把力量聚集在某一點或某一段話來實現情節的突變或提升。也就是說,要寫好情節,就必須把這個力量點寫好。這就意味著我們應該從這個匯聚小小說通篇力量的支撐點著手,把這個小小的地方寫出色。這時需要運用巧妙得語言來輔助,把握控制好這個轉折。小小說得語言必須很洗練,有力度,個性化。它應以短句為主,且每個句子一個意思,能準確地抓住表達對象的特征,這樣就可以節奏明快,牽著讀者往前走,然后出其不意地來個大轉彎,讓讀者在重重摔倒后印象深刻。小小說不需要太多的長句,那樣很容易會變成柔情的散文。小小說的語言應當是短促而鋒利的,有棱有角的,感召力極強的,猶如滔滔的江水,扯住人的心不停地奔流。因為我們需要速率刺激,所以我們就給小小說短小精悍的語言。只有用有節奏的語言才能更好地表現急轉的情節。這主要表現為小小說的語言的意思是塊狀的,讓人感覺到它的意思片斷的一拍拍的,像竹節一樣,節奏分明,意思的停頓是短促的,猶如說話人激動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如李利君的《種子糧》(見2002年《小小說選刊·小小說十俠論劍》)有這么一段話:“故事發生在這樣的地方。沒有月亮,星光卻灑滿天空。北風叫過之后的大地,靜得出奇。視覺上,這個晚上美得無以言說,天又高又藍。”這個“美得無以言說”的夜晚,作者完可以用一兩個句子就寫出來的,但作者不這樣做,卻用了一組短句去描述,這樣的好處是可以增加小說味。又如陸勇強的《沙漠玫瑰》:“她是運輸班長,旁邊坐著一位小伙子,四川人。他是她的副手,一位大專生。”(見《小小說選刊》2002年第11期)這段話也是很有節奏感,毫不拖拉,讓人一個意思塊一個意思塊地去理解整段話的意思。有些句子,雖然形式上是長句,但也很有小說味,因為它也讓人很容易地感覺到這個句子意思塊組合的分界線。如魏永貴的《先生》(見2002年《小小說選刊·小小說十俠論劍》):“他說校長……校長眨了一下眼皮說不用說了我知道你是來交辭職信的,我知道你早晚要來的但比我估計的晚了些。”這段話雖然只有一個停頓,但讀者讀起來時卻有幾個停頓點,因為作者使用了“你”、“我”等詞將句子的意思塊分割開了。這樣的句子都很有小小說味。此外,長篇小說也可以運用上述情節的構造方式,但小小說要做得更精妙、小巧。其實小小說的情節就是從長篇小說中情節中截取下來的精華部分。“ (多個峰面,高低起伏的曲線 )”這樣的長曲線是長篇小說的情節結構,“ ”“ ”“ ”(只有一個峰面的曲線)等則是小小說的情節結構。有時也可以說小小說是長篇小說的高潮階段的另一種形態,而長篇小說的開頭與結尾則是小小說的空白點,是留給讀者的想象空間。打個比方說,也就是小小說是長篇小說這個大礦山里的寶石,它濃縮了長篇小說的精華部分,縮短了讀者的閱讀時間,卻同樣能使讀者得到長篇小說里蘊含的主要、典型部分的那些啟迪。另外,小小說在描寫細節的時候,是抓住那些能夠表現人物某一典型性格側面的某一最突出的性格元素進行細致的描繪,它的鏡頭所向的是某一最鮮明點,而不是大部。我們還要對初成的作品進行細心的修改,因為小小說是一種精品,要不斷精雕細琢,令人看后有更多的感嘆和回味。我們盡量不讓它有缺漏或冗余,要讓它看起來是晶瑩細致的,摸起來是豐滿深邃的。有時已寫好的一篇作品,除了可以在文字方面進行修改外,在修改過程中往往會有新的靈感,對它進行填補甚至整篇用更好的形式和內容代替,獲得更好的效果。 寫好小小說,要于細微處見真功夫,要講究感覺的真切,要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我們所講的把小小說寫“小”是指把小小說寫精,寫雅,而不是內容和文字上的少。我們要把小小說寫得像個多梭鏡,讓它折射出很多的信息元素,形成一個立體的而不是平面的信息空間。把小小說寫“小”是一種對生活素材的加工方法,它又是以“老百姓式”的生活素材為基礎的一種特別的加工方法。這種加工方法需要我們深入生活、認真學習、提高技巧,才能寫出立意深刻、構思精巧、語言豐富的,具有生動形象的,散發著藝術魅力的小小說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