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物纖維比人的皮膚更應該容易吸收空氣中低溫的分子,所以衣服的降溫速度比人體要快的多,穿著衣服更容易帶走身體的熱量。這種說法有道理么?想和大家探討一下,謝謝了。
熱心網友
液氮和冰庫是不同的對于零下一百多度的液氮而言,碰到人的胳膊就像水珠滴進一口滾燙的鍋,接觸面會迅速汽化而托起液滴而彈開但冰庫是整體的空氣寒冷,和以上情況不同——如果把手伸進一杯液氮中(周圍整體寒冷),手也是毫無疑問會被凍傷的
熱心網友
寒冷的自然氣候跟冷庫沒啥區別,以你的說法,是不是天越冷越應該少穿衣服?這就是偽科學!跟魯迅那個吃飯和打嘴巴都能產生熱量,所以打嘴巴等于吃飯的例子有啥區別?
熱心網友
你去試試吧。
熱心網友
呵呵,那段文字所說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液態氮的特殊性質。但是冷庫中的冷空氣和液態氮的性質是不同的,它不會被皮膚彈開,而總是包圍著人。如果有衣服把冷空氣和人體隔開,使貼近人的熱空氣不會和冷空氣產生對流,保暖效果是很明顯的。
熱心網友
最重要的一點是,物體的溫度是由分子的動能決定的,因而沒有“低溫分子”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