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視整天在說炒房等方面的問題到底那些炒房人是怎么樣炒法?國家出了限制政策那炒房人還炒嗎他們真賺錢嗎?大概會賺多少?
熱心網友
購房主要分三類:一類是消費性購房,以個人自住為主要特點;第二類是投資類購房,即投資房產,期待增值;第三類是投機類購房,即大批量低價買進房產,將房價“炒”高后再高價拋出,純以投機獲利為目的。人們常說的“炒房”族,主要指第二、第三類購房者。 炒房客有兩種, 一種是炒房號,也叫炒樓花,手法基本上是,購買房號或者期房,在取得房屋所有權證和土地所有權證之前進行轉讓,通過獲取其間的差價來獲利。(2005年04月14日09:05 《北京晨報 》:轉按揭自賣自買,10萬元一年賺上億 ,有自稱上海炒家者宣稱,他利用轉按揭漏洞,以10萬元啟動資金在一年多時間內炒房賺得上億元。具體做法是:炒家自己扮演上下家,利用轉按揭反復自買自賣,不斷抬高交易價格,從銀行套取現金。最后,房子被炒到天價,炒家也不必繼續付月供,任憑銀行按規定把嚴重高估的抵押房產拿走。 10萬購買50萬房子 一月后掛牌100萬出售 2個月后借款20萬自買 ;從銀行套現還借款20萬、第一次貸款40萬 剩下40萬再賣4套 ;2個月后套現120萬 再購買12套50萬的房子 2個月后套現360萬; 買28套100萬房子 同上方法2月后套現1680萬,再購買84套房 ;2個月后套現5040萬 再買200套100萬房子 已經過億了。)但現在炒樓花在許多地方都是被禁止的。南京房號“禁炒令”4月1日起正式實施。從南京市房產部門了解到,“禁炒令”發布前后,炒房者共退掉3000多套期房。 第二種,是囤積性炒房,手法基本上是組織一批人,集體購房,然后集體囤積一段時間。集體在高位出售(一般要翻一番)。從手法上看,第一種投機性更強。但第二種方式影響更大,它會導致一個地方的房價長期失真,也是當前房價上漲過快。房產投資過熱的罪魁禍首。但目前各地政府,都只把打擊重點放在第一種人。出臺的禁炒令大多只涉及炒樓花,而不涉及囤積性炒房。究其原因,無非這兩個字:利益。1。 地方官員的考核制度主要依賴于任期內的GDP增長率,很多地方政府把房地產作為本地的支柱性產業,以高房價政策帶來高稅收收入,以房地產的短期繁榮來獲取任期內的GDP高增長。作為房地產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炒房客。地方政府并沒有打擊決心。2。 中央政府比較顧及人民的疾苦,老百姓對高房價頗多怨言,在各方壓力下。地方政府不得不出臺政策來做出一個姿態。結果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房地產本來就是地方政府拉高的,但現在地方政府抱怨市場的力量太強大了,下調不了房價了。除非國家出臺更強有力的措施,當前的措施只能抑制增速,而阻擋不了房價上升趨勢。當然炒房者的收益會大打折扣,風險增加。
熱心網友
聽說是,不少中產階級都在炒樓,主要是付定金加首期,有人半年就出售了,賺20%以上。具體例子是聽了不少,但是我沒有炒啊!主要覺得麻煩,來回都要辦很多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