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核潛艇最大下潛深度是多少?

熱心網友

大家還記得前不久我國一艘明級潛艇勇窗日本的大禹海峽嗎,為什么我國研究消聲瓦這么久了卻還是看不到有所裝備。那什么又是091III?知道的人可能很少,很清楚的那就更加少了,為了讓大家對我國的潛艇部隊徹底的放心,我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好了。目前我國的核潛艇主要是091以及092兩種。漢級中,第一二艘是漢I級,三四五艘是漢II級,最近這艘經過改進以后的便稱之為漢III級。但是091型漢級攻擊核潛艇和092夏級導彈核潛艇初期的潛航噪音,竟然高達160分貝和165分貝,經多年來的改進仍高達150和155分貝。我還記得美國的軍事專家曾經挖苦道:“中國的核潛艇從廣州出港,在越南的西貢都可以聽到”。簡直要氣暈了,不是比開演唱會還熱鬧?核潛艇不是一般的潛艇,價格以及維護費用都貴的死,而且危險性也很高,我國的漢級核潛艇就有2艘被污染了,目前只剩下了最后服役的3艘。在新的093還沒出來以前,這些“老漢”門還得頂上一陣子,為我們的潛艇艦隊撐一下腰。但是性能的強差人意著實讓人感到苦惱,為此,我國的潛艇工程科技人員長期來為降低噪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為了讓091型漢級攻擊核潛艇405徹底的脫胎換骨,我國的海軍科研部門對其實施了一項龐大的改裝計劃,改造任務書規定:――以最新研制成功的熱功率為195兆瓦的GW-3型高溫氣冷堆,替換原來的壓水堆(093上裝的好象也是這個吧,這會你們不相信的人也總該舒口氣了吧~,熱功率增加了一倍多,由于減少了一個換熱回路,體積基本不變。――拆除減速機和輔助發電機系統,反應堆直接驅動一臺6萬千瓦的直流發電機。反應堆與發電機組合成一個整體,安裝在一個“減震浮筏”上,與外部連接的所有管道,采用柔性減震連接。大大降低了動力系統的噪音,后來經測試,僅此項技術就降低了將近20分貝的噪音。反應堆-發電機系統發出的電流直接驅動推進電機,并可向金龍電池充電。――一臺4。5萬千瓦的巨大的低速大扭矩直流電機,直接驅動一個七葉大彎角螺旋槳,預計可把最大潛航速度一下子提高到33節。在推進軸上串列了一臺320千瓦的經濟航速電機,單獨推進時,潛航速度為11節。在國際上是繼美國“海狼”后,第二型使用核-電推進方式的核潛艇。――安裝了6萬公斤的金龍電池組,它甚至可以吸收反應堆-發電機系統的全部發電量,所以不管推進電機以多大功率運行(這是根據戰術要求不斷變化的,任何潛艇也不會一直全速潛航的),反應堆-發電機系統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況運行,而穩定的運行還進一步降低了噪音。――動力系統的絕招是,當6萬公斤的金龍電池充滿電能(54萬千瓦·小時)后,可以關閉反應堆,以降低噪音。電池足以讓潛艇全速潛航10小時,如果以經濟航速潛航,更可以潛航幾百小時。這是其他國家的核潛艇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使用“人造鯊魚皮”技術,降低噪音,降低潛航阻力。――大幅度提高了自動化程度,戰斗定員由75人降到了52人。――安裝了教育網絡,每位艇員配置一臺便攜機。這已經成了潛艇改造的固定項目。對潛航期很長的核潛艇意義更大哈。4個月的改裝,某月中旬終于完成了全部改造項目,405艇如同鳳凰涅磐般重生,在注滿海水的船塢中,被緩緩拖往渤海深處,在渤海海域按照測試大綱逐項進行測試。405艇順利地啟動了反應堆-發電機系統,先在海面上進行提速試驗,遠處的137艦和空中的反潛直升機看到水的流線順暢多了,很快速度超過了27節,輸出功率仍未到頂呢。艇內的人員明顯感到噪音和震動大為降低,因為最大的噪音源之一-減速機被拆除了;反應堆又減少了一個換熱回路,還和發電機一起被封裝起來裝在一個減震浮筏上。然后405艇減速后,很快地潛入海下,進行水下測試。主電機不斷提高輸出功率,在250米水下的405艇(并未達到300米的最大潛深)不斷提高速度,很快就超過了原來的25節最高速度,以前在這個速度時驅逐艦測出的噪音達到155分貝的聲級,而現在儀器上顯示的僅是115分貝都不到,經137艦與反潛直升機測試人員核對后,確認了測試值。這時405艇的速度還在穩步上升,不久在33節的速度上穩住了。此時137艦雖然還能跟蹤,但由于自身的噪音已經難以精確地測試405艇的噪音值。反潛直升機的聲納兵報告了噪音是115分貝。一下子就超過了美國人的洛杉磯攻擊核潛艇的120分貝,達到了俄國最新型的阿庫拉級核潛艇的水平。為了確定準確的噪音值,再次讓405艇高速通過預先布置好水下聲納陣列,核定了這個數據。接下來在作好了一切準備后,405艇在25節的中速下(其實已經是以前的最高速了),關閉了反應堆。在137艦和反潛直升機的聲納屏幕上,一下子幾乎辨認不出405艇的軌跡了,好在是一直在跟蹤著的。實測值是100分貝以下。當405艇按指令實施了一個機動,并關閉主電機,僅以經濟航速電機推進,速度降到11節時,聲納屏幕上幾乎找不到它的蹤跡。測定的噪音直逼95分貝,已達到與美國最新型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相近的95分貝的水平,按照道理來說,這已經接近海洋的背景噪音了,當海面風浪略大些,驅逐艦、獵潛艇和反潛直升機的海面或淺層拖曳式聲納是無法探測到它的。只有深潛海底的潛艇才有可能探測到它。137艦的主動聲納對405艇同樣非常難探測,“人造鯊魚皮”能強烈地吸收聲波,這一點超過了消音瓦,在405艇身上再次得到證實。人造鯊魚皮,你們可能不怎么清楚,我也是一樣,但是一定是我國的獨創,好象是我國的專家門從鯊魚身上得到的啟事吧,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我國的仿生學家研究了大白鯊,它的表皮全是豎立的細小刺片(漁民可以用鯊魚皮打磨木器),這些小刺片的平面全部順著水的流線。當大白鯊高速前進時,貼著表皮的海水順著這些小刺片形成了層流,大大地降低了水的阻力。當然了,潛艇是不會長出小刺片的,需要給它裝上這樣可愛的刺片。首先是根據試驗數據,確定了潛艇表面所需的刺片的大小和形狀,并決定用一種工程尼龍來制造。因為我國的化學家發明了粘合這種尼龍與鐵的雙組份粘合劑,把一組粘合劑涂在尼龍上,另一組涂在鋼鐵表面,二者緊密貼合后,15分鐘即牢牢地粘合在一起。還可以在水下作業。據測算一艘宋級攻擊潛艇的表面需要3132萬片這種尼龍刺片,當然還得按照表面流線正確地排列潛艇的表面是由一塊塊鋼板焊接而成的,工程師在高性能電腦上,把全部鋼板編上號,仿真出每塊潛艇的鋼板航行時其上的流線,并確定流線上減阻尼龍刺片的位置,按照鋼板的實際形狀和大小,控制大幅面打印機打印出流線和尼龍刺片位置圖及鋼板編號。再以此涂上不干膠,送往下一工序,在計算機控制下,一片片尼龍刺片準確地粘貼在標記上,再由檢驗人員檢查。化學工程師又對這種尼龍進行改性,生產出的尼龍薄片,既柔軟,又保持了與鋼鐵的粘合性。計算機控制把尼龍薄片按照編號裁成鋼板一樣大小,并按照這塊鋼板上的尼龍刺片底座的大小和位置,在上面打出一個個的孔。它正好套上已經粘上尼龍刺片的粘紙,尼龍刺片和底座全部露出。再使這二種尼龍牢固地粘合起來,就成了一張“人造鯊魚皮”。只要撕去粘紙,這張“人造鯊魚皮”就露出一個個尼龍刺片的底座,然后與同編號的艇體鋼板分別涂上不同的粘合劑,使之緊密貼合。這么復雜的工序就是為了提高尼龍刺片與艇體的粘合強度。尼龍片代替防腐漆,其所含的一種物質,還能阻止藤壺等海生生物粘到艇體上,這也是向鯊魚學來的。鯊魚皮的實驗首先是在303艇上試驗,然后才是091的405號。估計大約有11艘明級經過了改裝,前一陣子在日本耍威風的就是其中的第5艘,大家覺得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