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欄目為券商風險問題展開了很長時間的討論,我為此將很多國債改為柜臺國債。但我有一些疑問,既然券商風險很大,為什麼很多人還在券商公司炒股,他們為什麼不考慮風險。倒閉的券商很多,里面的股民數量遠遠超過債民的數量,大家的辛苦錢沒有了為什么沒人反抗,是否因為中國的股民鈔票很多,不怕有風險,還是股民膽小怕事,不敢發出聲音。我知道前幾年,我們這里企業債延期對付,老百姓直接上市政府鬧事了,后來銀行給企業貸款將百姓的債券本息還上了。說到底國家始終認為股民炒股的錢是閑散資金,虧了就為國家和企業做貢獻了,如果銀行倒閉,銀行儲蓄9折收購,社會必定大亂。我認為券商確實有風險,有些問題不放問問股市的朋友。
熱心網友
在券商處買國債的風險和買股票的風險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券商動不了你的股票,而保證金現在國家全額賠付。國債就不同了:(1)技術上存在券商挪用你的國債做回購融資去炒股票獲利或去填窟窿的可能,(2)法律上樣做也不違法,(3)事實上大量的券商已經這么做和正在這么做!!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實際上,現在的問題券商大都是栽在國債回購上頭。國債回購,數倍地放大了風險,而股市的大跌使風險成為現實的損失。 買股票,不用擔心道德風險,不涉及券商的信用;買國債不然,而且,我也同意老練的觀點,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老百姓這點辛苦錢還是去銀行買踏實些。 看了很多報道,券商的問題,2005年會有一個總的爆發和解決,2005年4月9號,證監會,4月29號,證監會和交易所兩次發通知讓券商自查自營情況上報。我知道的一個小小的金通證券虧損就達7個億。虧損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多少不同而已。有些注冊資金達幾十億的券商,虧損達上千億。 我知道有的專家不喜歡討論券商買國債有風險這樣的問題,可是這樣的問題比去哪兒買國債,帶什么證件,按什么程序買不是更重要更具有普遍意義嗎?投資規劃,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風險,其次才是枝節的問題。
熱心網友
我完全贊同gggggg一方片的觀點,因為我也很想知道若券商倒閉對通過自己帳戶進行國債、股票買賣的投資者的影響,但查了很多資料,也未見個人投資者通過自己帳戶買賣有損失的例子,我問個申銀萬國證券的工作人員,他們說個人投資者通過自己帳戶進行買賣肯定是沒任何問題的,當然除了那些將錢交給證券公司進行委托理財的個人投資者,雖然我沒有經歷過證券公司倒閉的情況,但我相信gggggg一方片的觀點,即個人投資者通過自己帳戶買賣國債、股票是安全的,即使證券公司倒閉了。
熱心網友
這個問題從我去年12月底來這里時已經開始討論了。以前有常四十,以后有老練,今天又有了徽駱駝。我實在不想話時間在這種無謂的問題上,因為他們中沒有人舉出一個真實的投資人受損失的例子。但卻得到很多人的憐憫。對,國家是有規定,但實際執行時國家又重新進行了修正。我早就告訴各位了,證監會在執行時以維護市場穩定為第一要務,所以上面的人可以找到很多的報道,但都無法舉出實例。有人說我是證券公司的托,我不在證券公司干,只是一個和你們一樣的投資人而已,何必呢?我只是將事實告訴這里的投資人。最后我想說:“你們完全可以去買柜臺國債,何必在債券欄目總是不負責任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