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買點海蜇給孩子吃。可以一買就上當,請問各位怎樣才能分辨出真假海蜇來?

熱心網友

我記得在哪里看到過一篇海蜇的分辨方法~~~購買海蜇時應注意  優質海蜇皮:應呈白色或淺黃色,有光澤,自然圓形、片大平整、無紅衣、雜色、黑斑、肉質厚實均勻且有韌性的最好;無腥臭氣味;有韌性;口感松脆適口。劣質的海蜇皮:皮澤變深、有異味,手捏韌性差,易碎裂。  優質海蜇頭:應呈白色、黃褐色或紅琥珀色等自然色澤,有光澤,只形完整,無蜇須,肉質厚實有韌性,且口感松脆。劣質海蜇頭:呈紫黑色,手捏韌性差,手拿起時易碎裂,有異味和膿樣液體。  由于內銷海蜇產品的生產企業多為家庭作坊,因此對其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比較困難,市場上不合格的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消費者選購時一定要當心。  1.二礬海蜇:有些生產者將二礬海蜇產品作為成品銷售,這種海蜇皮外觀呈半透明凍膠樣,并有軟酥的白色麻腐狀,用手輕壓擠一下,有液體溢出;海蜇頭外觀呈棕紅色,中心有軟而白色的凍膠樣物質,味澀、滑,不可食用。  2.在市場上銷售的鹽漬海蜇產品,有些是浸泡于鹽水中銷售的,消費者應注意其水溶液的成分,以及包裝中固形物含量、凈含量。  3.人造海蜇:近年來有生產者用褐藻膠等為原料生產人造海蜇皮,由于人造海蜇皮(絲)與天然海蜇皮雖然外觀較相似,但無天然海蜇皮的營養成分,特別是內陸地區的消費者對天然海蜇皮鑒別能力較差,在購買時未仔細鑒別,會將其誤認為是天然海蜇皮而購買。 。

熱心網友

最近,有些市民在菜場上購買了海蜇以后,時常會發現海蜇的口味變差了,不但嚼不爛,而且還特別粗糙。原來,這些所謂的海蜇是由它的近親“腐蜇”冒名頂替的。腐蜇又叫毒水母 據水產專家介紹,腐蜇又被叫做“毒水母”,是近海的一種低等生物,前一段時間在東海地區泛濫成災,導致魚蝦等海產品全面減產。目前,由于氣溫下降,腐蜇雖然已經不那么猖獗,然而由于捕撈方便,被一些惟利是圖的商販打撈起來后,冒充海蜇在市場上銷售。據了解,目前海蜇的市場價大概是每500克30元以上,而腐蜇被冠以“海蜇邊角料”,也要賣到十幾元左右。雖無毒但口味差 據專家介紹,無論是腐蜇還是海蜇,都帶有一定的毒性,但這些微毒會隨著上岸后的鹽水加工全都流失,送到市場上的都沒有了毒性。市民不必擔心腐蜇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腐蜇的口味和海蜇相比差了十萬八千里,海蜇脆而嫩,腐蜇卻像橡皮一樣嚼不爛,而且沒有鮮味只有腥味。慎買“海蜇邊角料” 雖然腐蜇經過切碎和加工處理,泡在鹽水里銷售時確實讓普通人難以分辨,但海蜇和腐蜇單純從外觀上看,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般來說,海蜇色澤干凈偏白,而且呈片狀,且每片之間的薄厚都比較均勻,即使是海蜇頭,雖然顏色很深,但也能看出片與片之間比較勻稱;而腐蜇卻正好相反,之所以不良商販要用“海蜇邊角料”之類的說法來掩飾,恰恰表明了腐蜇通體并不規則,不但顏色呈暗褐色或者暗紅色,而且呈團狀或菜花狀,商販一般來說會將其切碎來掩飾身份,但如果售價過于低廉,那是腐蜇的可能就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