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對有獎

熱心網友

說起計算機病毒的起源,那肯定是不如生物病毒那樣歷史"悠久"--畢竟計算機發明至今也不過五十來年的時間,所以計算機病毒真正來到這個世上也不會超過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著名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下設貝爾實驗室里,三個年輕的程序員:道格拉斯、維索斯基和羅伯特。莫里斯,在工休之余編制了一個叫"磁芯大戰"的游戲。"磁芯大戰"基本的玩法就是想辦法通過復制自身來擺脫對方的控制并取得最終的勝利。這可謂病毒的第一個雛形。后來大名鼎鼎的莫里斯玩這種游戲總是獨具匠心、別出心裁。正所謂"子承父業"。1988年,當年玩"磁芯大戰"出了名的羅伯特。莫里斯去ARPART(Internet的前身)研究計算機安全,他的兒子小莫里斯正就讀于康奈爾大學。也許是想和他老爸開個玩笑,小莫里斯利用當時大型機主流操作系統UNIX的一個小漏洞編利了一個小小的程序,這個小程序象個蠕蟲一樣在ARPANET網上四處蠕動,不停地自我復制,短短幾天內就耗盡了ARPANET所有資源,給美國政府和軍方帶來的嚴重的恐慌和重大損失。"莫里斯蠕蟲"現在已被認定是計算機病毒發展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事件,而小莫里斯本人也差點因此而去坐牢。80年代后期,微機的普及和Internet的應用,計算機病毒的發展步伐大大加快。1986年,巴基斯坦有兩個專門靠給別人編制軟件為生的兄弟。他們為了搞清楚自己編制的軟件究竟都跑到了誰的手里,于是炮制了一個"巴基斯坦智囊"病毒。這可能是最早廣泛流行的計算機病毒。從此,以PC為主要傳播對象的計算機病毒開始瘋狂傳播、大肆泛濫。隨后,1987年,"黑色星期五"惡性病毒在全球范圍大規模爆發,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數據的破壞作用才第一次被人們真正了解、認識。如果某月13日正巧又是星期五(在西方人眼里這是最不吉利的日子),"黑色星期五"就會立即爆發,對硬盤進行格式化,這時用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坐在計算機面前傻傻地看著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毒"流。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用戶一到13日星期五就不敢再打開計算機。。